夜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夜讀真正的成熟)
2023-05-17 04:24:02 1
中國網
呈現一個真實的中國
♫☟♫
作者:不賤少年
來源:不賤少年(shaonianlsg)
圖源:Pryadko.Yuriy
主播:路人佳
編輯:張帆(實習)
文章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繫
01
在漫漫人生路中,每個人都要經歷兩個階段。
在你年輕的時候,你不由自己,常常以別人為榜樣,你所追求的,是別人都在追求的。你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在意自己身上的標籤,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是大多數人這一階段的目標。
第二個階段的到來,則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並非只靠時間的累積,只有當你有所領悟時,它才有可能到來。
這個時候,你對外物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你不再受困於外物,不再照顧別人的眼光,你開始從求諸外轉向求諸己,你想要的只是成為自己。
黃庭堅曾寫過一首《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世上紛紛擾擾,有多少人為名利所驅,你來我往,機關算盡,不得自在。從這點看去,竟然還不如一個騎牛吹笛的牧童。
最起碼,牧童是自在快樂的。
而許多成年人卻被各種外物牽絆住,使自己身心疲憊,日夜興勞,如同處在驚濤駭浪之中,不得脫身。
越是追求外物,也就越失去自己。
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會讓外物屏蔽內心的。
02
《百喻經》裡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從前有個人,一共養了250頭牛,他非常小心地照料他的牛,為了讓牛吃飽,每天都把牛群放養於水草豐美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老虎偷吃了他一頭牛。250頭牛,就這樣少了一頭,他為此悲痛欲絕,根本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就在這種狀態下,他產生了一個極端的想法,少了一頭牛,就再也不是250的整數了,剩餘的這些牛還有什麼用呢。
於是,他把剩餘的249頭牛都趕到懸崖邊,統統從懸崖邊趕了下去。
在其他人看來完全不可理喻的行為,在他那裡卻是「合理」的:如果不再完美,剩下的也便毫無意義。
困住他的,是凡事務求完美的執念,所以接受不了哪怕是極其細微的缺憾。
他的痛苦都來自於他對外物的過分執著。
就像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給自己定很高的目標,以鞭策自己進步,但奇怪的是,時間一久,有的人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進步,眼睛只盯著那個還沒有實現的目標。明明已經進步了,應該高興,他卻只有焦慮和對自己的否定。
一個遙遠的目標,卻攪得人們無法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這豈不是很諷刺?
理性地看待得失,漸漸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03
唐代有一個著名的禪師,叫慧宗禪師,他非常喜愛蘭花,在他住持的寺院裡,養著各種各樣的蘭花,因此被人們叫做「蘭花和尚」。
一次,慧宗禪師要出門講經,臨行前吩咐弟子照看好蘭花。沒想到夜裡時,突然狂風暴雨,弟子們照顧不及,蘭花都被毀壞了。
幾天之後,慧宗禪師返回寺院,弟子們忐忑地告訴禪師原委,準備領受責罰。慧宗禪師卻泰然自若,反而寬慰弟子們說:
「我的確喜歡蘭花,但我種植蘭花的目的是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眾心境。世事無常,轉瞬即逝,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滅不壞的,我怎麼會執著於心愛的東西而不知割捨?況且我當初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禪師的話振聾發聵、令人深省。
在不成熟時,人往往受制於外物,總是過分痴迷執著,不得自由。
而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這樣的:喜歡一個東西卻不執著,不執著卻又享受這個東西帶來的快樂,不受外物所惑,總是不忘初心,活在當下。
04
蔣勳在一篇文章裡說了一件事。
他有一個富人朋友,有一套價值上億元的豪宅,專門請的日本設計師設計而成。一次蔣勳去拜訪這個朋友,卻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這套房子朋友雖然已經住了兩年,然而廚房裡的廚具的膠膜都沒有被撕掉。
本來買大房子是為了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然而現在卻被房子所累,生活反而少了一種煙火氣。
蔣勳不禁感嘆,如果主人對生活沒有自己的看法,而只是堆砌名牌襯託豪宅,不過是作假給別人看罷了。
而蔣勳自己對名牌則看得很淡,他喜歡穿純棉、純麻的衣服。為什麼不穿名牌呢?因為他喜歡爬山,喜歡躺在草地上,喜歡在海灘捲起褲腳踩水,穿名牌反而不舒服了。
人到了一定時候,就不需要名牌來做點綴了,舒適和自在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學家榮格深刻地指出:「只有撇開對外物的追求,才能達到靈魂的所在。若他找不到靈魂,他將陷入空虛的恐懼,而這恐懼將揮舞長鞭,驅使他絕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將受無盡的渴求愚弄,在心靈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著靈魂。」
05
蘇東坡才華橫溢,年紀輕輕便已名動天下。
但在後來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裡,他卻這樣說:
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既及進士第,貪得不已,又舉制策,其實何所有。而其科號為直言極諫,故每紛然誦說古今,考論是非,以應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為實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幾死,所謂齊虜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蘇軾認為少年時自己「為名所累」,做了很多事寫了很多文章,其實卻都只是為了「應其名」而已。後來想起來,只覺得可笑。
這是蘇軾因言獲罪、被貶黃州之後的自我反思。在黃州,蘇軾完成了生命的升華,這尤其反映在他是怎麼看待功名上。
以前他爭強好勝,汲汲於功名,唯恐別人不知道他。
而現在呢,他卻穿著草鞋,混在漁民樵夫之間,放浪山水,快然自得。
甚至,他還幾次被醉漢推搡叱罵,結果他卻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從名滿天下的蘇軾變成一個無人認識的凡夫俗子,他的生命裡開始有另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不管是在藝術還是在做人上,蘇東坡都從「術」的層面解脫了出來,他領悟到了,美的最高境界,也不過是平淡自然四字而已。
擺脫了功名利祿的負累,蘇東坡成為了真正的自己。
06
荀子說:「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真正的自由,是駕馭外物,而不是為外物所驅使。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從得到這種自由開始。
主播:路人佳,教師隊伍裡的文藝青年,聲音遊走在致鬱和治癒之間。悶而不騷,撫平疲憊躁動的心。
徵稿
徵集原創首發類稿件。
內容:符合中國網「夜讀」定位,如激人奮進的勵志故事,真摯動人的情感故事,發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PS:標題出彩更容易入選哦~
稿酬:500-1500元/千字。
要求:字數1500-4000字為宜,文章採用word格式用附件發送,並在郵件標題註明授權首發。請附上你的聯繫方式以便發放稿費。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若10天沒有得到回覆,請視為退稿,作者可自行處理。
今·日·話·題
▼
「你認為生活中有哪些外物需要擺脫?」
昨日
話題
「你的工作可以給其他人帶來哪些溫暖?」
部分小夥伴評論如下
▼
說到分別,說到畢業,課堂上熱烈的氛圍會瞬間凝固:真的會有學生會流淚......看得出學生們的喜悅和焦慮,也越來越怕說離別。世界很大,躲在屋簷下,怎能搏擊長空?希望世界能溫柔以待我曾經的寶貝們,也祝願他們越來越堅強。
——風中飄雪
凌晨四點的他們都以各自的姿態行走在不同的崗位,叫醒著一座又一座的城市。 向默默無聞辛勤勞動的清潔、環保的兄弟姐妹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給你們點讚!
——淡然若水
我沒有凌晨四點不回家的經歷。向那些凌晨四點,仍穿梭在城市街頭為大家服務的人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謝謝!
——陽光
更·多·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