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徵點和免徵額是多少(起徵點與免徵額的區別)
2023-04-22 17:49:58
起徵點和免徵額是多少?本文來源於會計網(http://www.kuaiji.com/),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會計政策、實操、考證相關信息,可以關注會計網或者關注微信號ID:wwwkuaijicom,隨時為你提供最新行業資訊!,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起徵點和免徵額是多少?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起徵點和免徵額是多少
本文來源於會計網(http://www.kuaiji.com/),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會計政策、實操、考證相關信息,可以關注會計網或者關注微信號ID:wwwkuaijicom,隨時為你提供最新行業資訊!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是牽動中國老百姓神經的話題。其中受關注的話題就是調整「免徵額」。什麼是免徵額?起徵點是什麼?如何區分?我們今天就來說說。
在稅收制度的構成要素中,起徵點是屬於減免稅範疇的要素之一。其含義是稅法規定徵稅對象開始徵稅的數額。徵稅對象數額未達到起徵點的不徵稅,達到或超過起徵點的就其全部數額徵稅。規定起徵點是為了免除收入較少的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縮小徵稅面,貫徹合理負擔的稅收政策。
與之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免徵額」。它也屬於減免稅範疇的要素之一。其含義是稅法規定的徵稅對象中免於徵稅的數額。免徵額部分不徵稅,只對超過免徵額的部分徵稅。規定免徵額是為了照顧納稅人的最低需要。可見,「起徵點」與「免徵額」是兩個不同含義的概念。
為了便於理解,現舉例加以說明:
假設有甲、乙、丙3人,其當月的收入分別是1499元、1500元和1501元。現在我們規定1500元為納稅的起徵點,並規定稅率為10%。那麼,這3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時的納稅情況應該是:
甲的收入因為沒有達到起徵點而不納稅;
乙的收入正好達到起徵點,應該全額計稅,應納稅額=1500×10%=150(元);
丙的收入已經超過起徵點,也應該全額計稅,應納稅額=1501×10%=150.1(元)。
現在其他條件不變,我們規定1500元為免徵額,這時,3人的納稅情況應該是:
甲的收入均在免徵額之內而不納稅;
乙的收入正好屬於免徵額的部分,也不需要納稅;
丙的收入比免徵額的數額要多,則需要納稅,但應該是收入中扣除免徵額部分的餘額部分納稅,應納稅額=(1501-1500)×10%=0.1(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樣的數額規定為起徵點和規定為免徵額,對那些收入在規定數額以下的人來說,似乎看不出什麼差異,但對應收入超過規定數額的納稅人而言,其影響就截然不同了。乙和丙在兩種不同規定的情況下,所納的稅額均相差150元之多。
可能人們會認為,大家能夠理解這一數額的實際意義,至於叫什麼並不重要。事實上,這是應該明確而且不能混淆的。在我國目前的稅收法律體系中,個人所得稅則是有免徵額規定的,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工資薪金所得月免徵額(也成為費用扣除標準)為3500元。當前廣泛討論的是否應該提高的數額其實就是這個免徵額或者稱費用扣除標準。由於個人所得稅涉及了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在他們對稅收法律體系了解不甚全面的情況下,使用規範的概念表述,應該更有利於對稅法的領會,進而掌握其稅法的宗旨所在,更好地照章納稅。因此我們還是採用對這一數額表述的規範概念,不要再用起徵點這種不準確的表述,以免以訛傳訛。
關於起徵點和免徵額,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假如您的月收入是6000元,起徵點和免稅額都是5000元,個人所得稅率5%。在起徵點是5000元的情況下 ,表明您的月收入達到了起徵點了,那麼您需要繳納的所得稅是6000乘以5%等於300元。在免稅額是5000元的情況下 ,這表明您月收入的5000元部分可以免稅,僅就超出免徵額的1000元部分納稅,那麼您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50元。
具體來說,起徵點是徵稅對象達到一定數額開始徵稅的起點。免徵額是在徵稅對象的全部數額中免予徵稅的數額。對納稅人來講,在其收入沒有達到起徵點或沒有超過免徵額的情況下,都不徵稅;當納稅人收入超過起徵點時,要按其收入全額徵稅。而當納稅人收入超過免徵額時,則只就超過的部分徵稅。
兩者相比,享受免徵額的納稅人就要比享受同額起徵點的納稅人稅負輕。此外,起徵點只能照顧一部分納稅人,而免徵額則可以照顧適用範圍內的所有納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