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以民為本(多思民之所得少計己之所失)
2023-04-23 04:47:43 3
寡人之於國也以民為本?凡事,皆有得有失縱觀古今,有的人秉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信念,雖然付出很多、失去很多,但卻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擁戴;有的人則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圭臬,追名逐利、一心為己,雖然表面上得到不少,最終卻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賴這告訴我們,能否堅持正確的得失觀,既關乎個人小利,也關乎民眾大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寡人之於國也以民為本?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寡人之於國也以民為本
凡事,皆有得有失。縱觀古今,有的人秉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信念,雖然付出很多、失去很多,但卻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擁戴;有的人則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圭臬,追名逐利、一心為己,雖然表面上得到不少,最終卻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賴。這告訴我們,能否堅持正確的得失觀,既關乎個人小利,也關乎民眾大義。
得失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在信仰和道德良知。唐朝一品大員魏徵勤於政事,生活極其節儉,臨終前家中的後宅連一間正堂都沒有,唐太宗李世民深受感動,用建造宮殿的材料為他建造了正堂;清朝廉吏于成龍幾乎每頓飯都是蘿蔔白菜,被後人形象地稱為「於青菜」。他們不計個人得失,凡事以國家大局、人民安危為重,不僅贏得生前身後名,還得到了老百姓的敬仰與愛戴。
得與失,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人生問題,正確對待就能成為一種動力,過分追求則會變成一種枷鎖。共產黨人的得與失,當以黨的事業是否興旺、國家是否發達、人民是否幸福,作為評判標準。被老百姓親切地稱之為「草帽書記」的楊善洲,六十年如一日,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奮鬥一輩子,在高原林場起早貪黑地勞動,把一片不毛之地變成了茫茫綠洲,為當地百姓留下了一座座「金山銀山」,他的每一次「失」,都孕育著更高層次的「得」。牛玉儒從一名普通黨員一路走到市委書記的位置,卻從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艱苦生活和與群眾息息相通的感情:「不要謀著做大官,要謀著做大事,要做人民拍手稱快的好事、實事。生命一分鐘,敬業六十秒!」楊善洲和牛玉儒失去的東西應該說有很多很多,但卻用一生的忠誠和執著守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演繹了無私奉獻的公僕情懷,寫下了一個共產黨人關於「得失」命題的精彩人生答卷,受到人民群眾的尊敬、信賴和愛戴。「生為守大義,死成千古賢」,從這個角度看,他們的所得也很豐厚、很珍貴、很長久。
與之相反的是,當前也有少數黨員幹部價值取向扭曲,總想給自己多撈點什麼,絲毫不想為百姓留點什麼。這些人時常患得患失,結果卻常常得不償失。有的患一己私利之得失、患功名前程之大小,在名利面前,攬功推過,文過飾非;有的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貪婪成性,心無戒懼。究其根源,還是理想信念動搖,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扭曲,過分謀私慾、貪私利,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離了黨性原則和初心使命。
作為黨員,必須摒棄庸俗的得失觀、名利觀,保持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多思民之所得,少計己之所失,以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實際行動履職盡責、服務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