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為什麼分碩士和博士呢(為什麼碩士可以稱為研究生)
2023-04-22 21:19:05 1
網友一:
簡要區別幾個概念: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碩士學歷、博士學歷、博士後。碩士研究生是指通過全面碩士研究生考試(包括筆試面試體檢等環節),被某個大學或研究機構錄取,在整個學習期間都被稱為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指通過某個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博士招生考試,被其錄取而在這個單位學習或從事研究的學生;
碩士是指碩士研究生通過學習,完成了規定的課程,重點是通過了碩士論文答辯,並被本校學術委員會授與研究生學位的人員;博士是指博士研究生通過在校學習與研究,完成了學業與博士論文的撰寫,最後論文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並被本校學術委員會授與博士學位的人;
碩士學歷是指只完成了碩士學位課程,沒有參與論文答辯,因而只取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的人;博士學歷與碩士學歷基本類似,只取得畢業證單證;博士後主要是指博士暫時找不到或沒有合適的單位,而到高校或科研機構繼續做研究的人。它不是一個單獨的學位,但國內高校習慣高看其一眼,稱其後博士後。
網友二:
我對是否有「碩士叫研究生,博士叫博士」這種說法存疑,即便有,社會上和高校也存在差異。實際上,什麼「生」和什麼「士」不是一回事。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拿到碩士學位同時也會拿到碩士研究生學歷證書。這裡就是指兩個東西:學位(學士、碩士、博士)和學歷(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在大多數高校裡,碩士研究生已經是在校生的主要成分之一,大家互稱研究生,或者具體說某某是研一、研二、研三學生,在完成碩士論文答辯之前,誰也不是碩士,而只是(碩士)研究生。
越來越多的高校有了博士點,也就有了博士研究生,情況也類似:有人問:你念博幾啊?回答:我才博一。在高校裡沒有哪個人會把博一、博二、博三研究生稱為博士,因為他或她還沒有答辯的話只能被戲稱為「企圖博士」。
網友三:
嚴格意義來講,題目中這兩種說法都是不準確的,按照我們國家現行的學位授予體系,只有兩個大類的畢業生可以授予學位,一類是本科畢業生,一類是研究生畢業生,本科畢業生自不用多說,就是指那些完成本科學習任務,取得本科期間所要求的所有學分的畢業生,而研究生畢業生則包含兩類人,一類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生,一類是博士研究生畢業生。
研究生事實上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碩士研究生,第二個階段是博士研究生。博士後並不是學位,許多國人認為博士後是最高學歷,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不過這些年因為考研的盛行,研究生在社會大眾的認知上已經和碩士研究生或者碩士劃上了等號,實際上研究生不等於碩士研究生,也不等於碩士。
所謂碩士研究生,指的是還在讀的,沒有順利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只有修滿了所有學分,完成了碩士論文,並且順利通過答辯的碩士研究生才可以稱得上是碩士。
網友四:
這是我們大眾化的一種叫法,簡化了。研究生本身就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如果非要較真,這兩個叫法都是有誤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確這樣叫的大有人在,我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也常常自稱研究生,讀博之後稱自己為博士。
我覺得之所以這麼叫更多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性的簡化而已。
碩士叫研究生,因為"研究生"相比較於本科生而言,強調的是"研究"。碩士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本科生獲得學士學位。為了簡化這一指稱,經過大眾化的普及之後,碩士也就等同於研究生。
博士就叫博士,與我們現在對於博士本身的期望認可有重大關係。我們常常會看到某某教授、講師後面會特意註明其為"xx學博士"。某種程度來說,博士也成為一種獨特的身份。雖然它也屬於研究生,但在多數人看來其級別要高得多。
網友五:
:「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博士生」裡有一部分可以稱為「博士候選人」。只有在拿到學位之後,「碩士生」才成為「碩士」,「博士生」才成為「博士」。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碩士生會被等同於研究生,博士生會被等同於博士呢?實際上是因為,我國的博士制度引入得相對較晚,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高校才開始成立博士點、發放博士學位。所以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研究生項目」確實就等於「碩士項目」,人們自然也就習慣了把碩士生和研究生等同起來。
同樣地,由於博士生是新鮮事物,加上「博士/碩士」比「博士生/碩士生」說著順口,人們就常常把博士生直接稱為「博士」,相當於讓他們提前畢業拿到學位了。
網友六:
誰告訴你的,碩士博士都叫研究生,或者說研究生分為碩士和博士兩種根據所拿學位區分,我們所的研究生95%以上都是博士嚴格來講應該叫phd candidate,只有拿到學位的人才能叫博士,極少數會拿碩士文憑畢業,沒有學位的只能稱為研究生。
切記:
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該學好英語,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大學生的英語角,看上圖右下角水印,找到它,那裡會倫敦腔、美音的小夥伴都有,你就可以進去跟他們打招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