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為討佳人歡心太子爺變成種花匠(為追求漂亮小娘子)

2023-05-24 20:47:04 1

離魂,是指靈魂離開自己軀體獨立行事。離魂故事是將自由活動的離魂作為主要敘述對象,通過不同時空中的離魂活動,產生令人驚異的故事情節。《聊齋志異》作為中國古代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共收錄491篇故事,其中涉及離魂情節多達50篇,這些離魂故事中飽含著作家的創作意識和情感。

縱觀《聊齋》中的種種「離魂」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女子離魂大多是為了擺脫世俗禮教束縛,而男子離魂則是要突破不平等社會制度的呈現。他們在著重教條、階級分明的社會裡,不但無法隨心所欲,且得面對和忍受種種壓迫。在不用面對死亡的情況下,「離魂」是唯一讓他們從傳統框架掙脫出來的方法,藉另一種狀態為自己爭取、追求理想。

《阿寶》篇是《聊齋》諸多「離魂」故事中,情節最為豐富的一篇。被嘲為「孫痴」孫子楚,為了能能都得到女主人公阿寶的愛情,兩度「離魂」,終於感動了阿寶,答應委身下嫁;他的死也意外地印證了阿寶的真情。總的來說,蒲松齡以「痴」貫穿整篇,把「痴」的各種意涵在各人物身上充分地發揮出來,反映了作者自己對人生的執著和各種追求。

孫子楚「痴」暗喻蒲松齡自身的執著精神

蒲松齡一生之中,為求功名,自順治十五年(1658 年)開始參加考試,及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才得補為歲貢生,五十多年間,蒲松齡在科場上窮盡精力,與孫子楚在情場上所付出的努力,有異曲同工之處。

孫子楚對阿寶的「痴」,就如蒲松齡對功名的「痴」;孫子楚以阿寶未必如想像般美而遲疑,就如蒲松齡對功名的執著存在懷疑。蒲松齡身處透過科舉求仕的時代,認為取得功名是讀書人最好的出路。在追求功名的五十多年間,屢試不第的他,曾有詩曰: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風披拂凍雲開。

窮途已盡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來。

一字褒疑華袞賜,千秋業付後人猜。

此生所恨無知己,縱不成名未足哀。

科場失意,潦倒不堪,自言空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賞識,可見他曾對自己的執著出現懷疑,只是他始終沒有放棄考試,後又撰寫《聊齋》,聊以寄情,以傳後世。

87版《聊齋》阿寶 鄭暉飾

在《阿寶》故事中,孫子楚兩度離魂彷佛是蒲松齡在「追求」與「捨棄」之間徘徊的縮影。蒲松齡以「生有枝指,性迂訥」來介紹男主人公孫子楚。「生有枝指」是雙關語:

一方面對孫子楚的身體特徵──拇指旁生有第六根手指進行描述,一方面以生有「枝指」來突顯其與眾不同。性格木訥、樣子呆滯又不善辭令,藉書呆子的形象順理成章地把他命為「孫痴」。

這「痴」是故事點晴之處,亦是全文核心。透過故事把在世俗人眼中代表無知、愚笨、迷糊的「痴」巧妙地投射在鄉人身上,而那異於常人的「痴」──執著,則藉孫子楚的經歷顯現出來。

自古婚嫁講求門當戶對,阿寶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千金,孫子楚雖為名士,亦不過是社會底層的潦倒書生,二人地位懸殊,欲結為姻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文中說:

有女阿寶,絕色也。日擇良匹,大家兒爭委禽妝,皆不當翁意。(《聊齋志異》

阿寶父為阿寶招婿,引來各方子弟求親,卻沒有一人能讓阿寶父滿意,因此剛剛喪偶,家境窘困,且有「孫痴」之稱的孫子楚自然不例外。鄉人知道孫子楚難以得到阿寶父的認同,阿寶更不可能答應下嫁,「勸其通媒」只為戲弄他。怎料他冷對眾人笑語,漠視身分門檻,使媒人向阿寶提親。

鄉人認為孫子楚此舉是高攀,是妄想,是不自量力,以其「痴」──無知作為把柄肆意地嘲諷,此舉使孫子楚的「痴」形象越加深刻。不過,他憑著堅定的決心,力排異見,積極追求阿寶,體現出其執著。就是說,鄉人的嘲諷越是激烈,就越能突顯出孫子楚對自身價值和目標的肯定。

87版《聊齋》阿寶 鄭暉飾

阿寶是富家千金,若人們無法從社會門第的框架跳脫出來,就不能以自身身分認同來對待彼此關係,這樣阿寶永遠都是難以接近的千金小姐。

然而,孫子楚的概念是:妻子亡故,適逢女子(阿寶)招親,二人的婚姻狀況完全符合結褵的條件,於是使媒人向阿寶提親。由此可見,孫子楚只不過是單純地把阿寶看作待嫁女子,而非鄉人眼中的千金小姐,故其求親的做法並無不妥。

況且阿寶父為女兒招親時,是否有訂下額外條件,篇中並無提及。在此前題下,求親之人的機會理應是平等的,故孫子楚向阿寶提親,實在不能作為證明孫子楚是「痴」──無知的憑證。

觀鄉人以此認定孫子楚是「孫痴」,反而把他們身上那隱含著無知的「痴」毫不保留地揭露出來。從這點可見,孫子楚的「痴」在於其對自我價值的執著,對目標追求的執著。

《阿寶》:使妓狎逼之,則頳顏徹頸,汗珠珠下滴,因共為笑。《聊齋志異》

孫子楚「頳顏徹頸,汗珠珠下滴」顯然是害羞和緊張的表現,他身為粵西名士,飽讀聖賢之書,因陌生女子親近自己而有「頳顏徹頸,汗珠珠下滴」的反應,是知恥的表現。反之,鄉人乃此事的始作俑者,「知其然」亦故意「誘之來,使妓狎逼之」更是進一步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另外,鄉人於清明時強邀孫子楚同行以接近阿寶,《阿寶》:

生亦知其戲己;然以受女揶揄故,亦思一見其人。

對於鄉人的目的,孫子楚並非懵然不知。他表面順應鄉人之意,實際卻是藉此一見阿寶,解除心中疑惑,可見他做事之前是有經過深思的,足證孫子楚並不是無知的人。故孫子楚的第一個「痴」可以體現「向阿寶提親」和「清明會阿寶」二事之上,前者表現了其對自我價值的執著,後者則表現了其對別人價值肯定的執著。

87版《聊齋》阿寶 鄭暉飾

蒲松齡出身為商人家庭,其為父親蒲盤所寫的傳云:

公少力學,而家苦貧,操童子業,至二十餘不得售,遂去而賈。數年間,鄉中稱為素封。然權子母之餘,不忘經史,其博洽淹貫,宿儒不及也。《蒲松齡年譜》

由此得知蒲父本為讀書人,因家貧而被迫從商。從蒲盤棄儒從商亦能成為鄉中「素封」,證明其能力非凡;其閉門讀書,學之淵博可媲美宿儒,亦足見其才華。傳又云:

後累舉四男,食指煩,家漸落,不能延師,惟公自教。《蒲松齡年譜》

蒲松齡兄弟四人皆從父親研讀經典,其父從商既久而不忘經史,可知蒲盤對儒學的態度。蒲松齡在其父薰陶下,家道雖已中落,亦改變不了其熱衷功名的心。入仕與經商,前者求名,後者取利,觀察蒲氏父子的取向,二人皆側重以名來肯定自身價值,故科舉考試對蒲松齡來說就是自我價值的追求。

孫子楚的性格、外貌和處事態度屢次招來鄉人的嘲弄。其個性憨直:「人誑之,輒信為真。」就算別人說謊欺騙,亦深信不疑;敦厚克己:「或值座有歌妓,則必遙望卻走」總是刻意與歌妓保持距離。

然而,鄉人卻把此舉當成捉弄他的機會,「使妓狎逼之」就是故意要把他陷入尷尬局面,孫子楚果然害羞得「赬顏徹頸,汗珠珠下滴」,為鄉人笑柄。後來,鄉人有恃無恐,文中道:「貌其呆狀,相郵傳作醜語」,鄉人模仿孫子楚木訥呆滯的神態,到處宣揚,故意醜化他。

孫子楚循規蹈矩,克己守禮的態度,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使其成為鄉人戲弄、嘲諷的原因。從儒家角度看來,面對歌妓,孫子楚的做法和態度完全合乎於禮。

孫子楚

《孟子‧離婁上》: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按孟子(前 371-289)所言,男女保持距離的確是禮的表現,除非情況特殊,否則沒有血緣關係或非夫妻關係的男女,應當避免任何身體接觸。孫子楚刻意與歌妓保持距離,只是深明「男女授受不親」之理,且付之於實行而已。

或有問:孫子楚刻意避開歌妓,卻屢次接近阿寶。既然知曉「男女授受不親」之理,何以二者同為女子,態度卻有異,根本就是礙於歌妓身分,而恥與親近。此點可以引用前文有關身分認同的概念來解釋。

鄉人眼中的阿寶是難以高攀的人物,但孫子楚單純地把她看作普通女子,以媒人聘之,以情動之。既然孫子楚的觀念能夠超脫門第,何以會因歌妓的社會地位而恥與之為伍呢?加之,「男女授受不親」並不包括血親關係或夫妻關係的男女。對孫子楚來說,歌妓與阿寶雖同為女子,但是他已經視阿寶為婚嫁對象。

孫子楚

《詩》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根據蒲松齡「有女阿寶,絕色也」、「娟麗無雙」的描述可見,阿寶乃絕色佳人。後來從鄉人看到阿寶的反應,更是肯定了阿寶的美。另外,「生痴於書,不知理家人生業,女善居積,亦不以他事累。……居三年,家益富。」

二人成婚後,孫子楚專注於學,家中事務皆由阿寶打理,在其經營下,孫家漸漸富裕起來,證明阿寶並非一般徒有美貌的女子。由此可知,孫子楚把握機會與阿寶親近,又不顧自身安危,為其兩度離魂,後藉鸚鵡之軀陪伴左右,直言:「得近芳澤,於願已足」,這完全是因為阿寶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故對其展開積極追求。反之,歌妓與孫子楚並無任何情感關係,與之保持距離乃其對傳統男女之禮的執著,是理所當然的做法。

在《阿寶》故事中,處處看到傳統對孫子楚的影響,就如現實中的蒲松齡,不論是求仕,還是著書,傳統都帶給他很大的束縛。

87版《聊齋》阿寶 鄭暉飾

康熙十七年(1678 年),蒲松齡鄉試落榜,與李文貽遊大明湖時寫下七律二首,透露自己一心求取功名的,卻再試不第:

《聊齋詩詞集說》

百年義氣滿蓬蒿,此日登臨首重搔。

秋恨欲隨湖水漲,壯心常憑鵲山高。

鬼孤事業屬他輩,屈宋文章自我曹。

知己相逢新最樂,芒鞋蹤跡徧林皋。

在儒家建功立業的思想薰陶下,蒲松齡自順治十五年(1658 年),便專注參加考試,以爭取入仕機會。康熙十七年鄉試落第,他在詩中表示「鬼孤事業屬他輩,屈宋文章自我曹」,一方面指出屈原和宋玉的文章地位之高,是鬼神小說(指《聊齋》)不能相比,更故意說自己不應該再寫《聊齋》之類的小說,反映小說難以得到普遍認同;一方面以「鬼孤」之怪異暗指科場黑暗,《聊齋自志》言:

披蘿帶荔,三閭氏感而為騷;牛鬼蛇神,長爪郎吟而成癖。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盧耶?

蒲松齡指屈原不得志而「披蘿帶荔」,有感而成《離騷》,故自己亦會藉《聊齋》不諱痴地直抒胸臆。由於小說在當時得不到普遍認同,使蒲松齡頗為受挫。不過,康熙十八年(1679 年)蒲松齡於畢際有家設帳,對其繼續創作《聊齋》起了正面作用。雖然《聊齋》初稿於此年結集完成,但蒲松齡仍有陸續作故事的補充。

畢氏雖是官,但對鬼神小說並不排斥,更以行動表示支持,不但為蒲松齡提供創作題材,而且親自為《聊齋》撰文,其中《鴝鵒》、《五羖大夫》二篇,文末處寫有「畢載積先生記」、「畢載積先生志」,就是出自畢氏之手。

由此可見,小說在傳統概念的束縛下,難以得到重視,故蒲松齡亦以「鬼孤事業屬他輩」來抒發小說被壓抑的不滿。在此背景下,能得到畢際有的賞識和支持,對蒲松齡繼續致力《聊齋》創作,有著積極作用。

為追求阿寶,孫子楚不惜兩度離魂;為接近阿寶,孫子楚甘願化為鸚鵡,其中「離魂」令人難以置信。《阿寶》:

生獨默然,及眾他適,回視,生猶痴立故所,呼之不應,群曳之曰:「魂隨阿寶去耶?」亦不答。

孫子楚清明初遇阿寶,對其一見鍾情,從此不能自拔。當鄉人回過神來,只見孫子楚立於原地,沒有任何反應。其中「魂隨阿寶去耶?」的一問,但明倫評之為「點醒筆」,此問帶有嘲笑意味,離魂本為不合常理之舉,故戲言離魂是為了達到取笑孫子楚的目的。而前文提及,「痴」為故事中心,「離魂」是孫子楚執著的表現,乃故事點睛之處。

加上,清明初會阿寶,魂魄即隨之而去,使其軀體陷入神智不清的狀態。軀體是靈魂的載體,靈魂是軀體意識的所在,故人的意識全在於靈魂處。孫子楚離魂源於對阿寶著迷,無奈軀體成了他與阿寶接觸的鴻溝,靈魂脫離軀體就是要衝破界限,忠於自己的情感。後來,對阿寶的思念使其靈魂再次離開軀體,附身鸚鵡,這些都反映著孫子楚對阿寶的執著。

離魂反映孫子楚對阿寶的「痴」,好比蒲松齡對《聊齋》的「痴」。蒲家在其出生前已家道中落,無法晉身仕途的蒲松齡,家境愈加窘困,失意於科場,加上生活潦倒,滿腔孤憤只能寄託《聊齋》。康熙十九年(1680 年),淄川一帶時值大旱,其母亡故,更是無力治喪。在如此情況下,蒲松齡仍然致力於《聊齋》的撰寫。

儘管他曾言:「鬼孤事業屬他輩」,然自蒲松齡年譜看來,康熙十八年(1679 年)《聊齋》初稿結成,而至成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的《夏雪》篇可見畢際有為晚明戶部尚書畢自嚴之子,康熙二年被罷去通州知州一職,後歸故裡。家有佔地十畝的石隱園,蒲松齡曾於此授徒三十年之久,初稿結成後的廿八年間,他對《聊齋》的創作與增補,始終未有停歇,足以反映其對《聊齋》的「痴」。

觀《阿寶》故事,一言以蔽之曰「痴」。文末異史氏曰: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因此筆者將孫子楚的「痴」解讀為「執著」,其之所以能夠堅定意志去追求,憑的是胸中執著。這份執著衝破了門第制度的高牆,感動了阿寶;這份執著更潛移默化地感染了阿寶,讓其在孫子楚亡故後,信守當初生死相隨的承諾,最終感動閻王,使孫子楚得以還陽。若蒲松齡筆下的「痴」只是無知、是愚笨、是迷糊,又何以有如此龐大力量,足以感動神明呢?

孫子楚對阿寶的追求源於對自我價值的痴;對歌妓的反應源於對禮教的痴,離魂源於對情感的痴,而鄉人對孫子楚的嘲弄亦是源於痴。至於誰的痴是「執著」,誰的是「無知」,就看讀者如何理解蒲松齡了。

從孫痴到蒲痴,孫子楚對阿寶的痴情其實暗喻蒲松齡對功名的執著

孫子楚的「痴」令他成為被鄉人戲謔的對象;他為了阿寶兩度離魂;他在封建社會下,終於勇敢地衝破門當戶對束縛,與阿寶結褵。而年僅十九歲,在府、縣、道三試中,以案首取得參加鄉試資格的蒲松齡,本以為能在科舉場上一展才華。然而,在《聊齋》成書之前,蒲松齡已四嘗鄉試不第的滋味。回溯其一生,七度應考鄉試落榜,最終以七十二歲高齡,才得補為歲貢生。

自廿一歲到從心之年,蒲松齡考了五十多年仍未放棄,足以證明其對功名的熱衷。儘管嘗盡挫折,但他仍以自勉聯勉勵自己,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他相信只要堅定志向,汲取失敗經驗,不斷努力,終有一天必定能成就理想。《阿寶》故事中的孫子楚,其追求阿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從冷對別人的嘲弄、斷指、兩度離魂、招魂,經歷生死,到最後死而復生,他以執著娶得阿寶,更受到上位者的賞識。蒲松齡畢生追求功名,過程雖然辛酸,但仍有結髮妻子劉氏不離不棄,最後補得貢生之名,亦算是對他半生努力的肯定。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一)斷指

孫子楚聽從鄉人建議,向阿寶求親。當他得知阿寶提出的條件──「渠去其枝指,餘當歸之。」後,即自斷其指,此部分是典型的「難婿」橋段。文中道:「以斧自斷其指,大痛徹心,血益傾注,濱死。」

雖然阿寶這條件純屬戲言,但不知就裡的孫子楚卻認為這是故意刁難他,目的在於測試其求親誠意。孫子楚為表誠意,便揮斧斷指,那徹心之痛使他昏死過去。

孫子楚「斷指」只為完成阿寶的條件,反映他對阿寶的執著,

同時把他敦厚的個性表現出來。反觀阿寶,在婚姻大事上,竟隨口以戲言相對,任性妄為,態度輕佻,完全漠視了孫子楚的心意和安危。若以「戲言」二字把阿寶那不成熟的行為輕描淡寫掉,而將孫子楚為表誠意而斷指之舉,當作是其「真痴」的證據,這樣實在是本末倒置。

至於蒲松齡自小受父親薰陶,希望功名能復興早已中落的家道,改善其窘迫的生活,故他在試場屢屢受挫亦不怨。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二)第一次離魂

孫子楚「斷指」之舉雖未能感動阿寶,但從「女亦奇之」可見,「斷指」已然引起了她的注意。承接著「難婿」的概念,阿寶再「戲請去其痴」,惜此言卻使孫子楚對她卻步。

文中道:

生聞而譁辨,自謂不痴;然無由見而自剖。轉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頓冷。

當得知阿寶再次開列的條件後,孫子楚連忙為自己辯解,但苦無向阿寶當面解釋的機會,遂以「轉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為藉口讓自己冷靜下來。

表面上,「阿寶未必美如天人」是讓他放棄求親的念頭;事實上,是阿寶看他去「痴」的話讓他感到挫折,又苦無解釋的機會。加上,孫子楚在此之前,根本沒有見過阿寶,對她的印象全來自鄉人之口。阿寶的話難免會讓懷疑自己積極求親的對象,是否值得他全心付出。有如蒲松齡追求功名的數十年間,挫折感曾讓他對自己追求的目標感到懷疑。

然而清明初遇是故事的轉折點,讓孫子楚對阿寶一見鍾情,掃除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靈魂更隨之而去。文中道:

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眾情顛倒,品頭題足,紛紛若狂。生獨默然。及眾他適,回視,生猶痴立故所,呼之不應。群曳之曰:「魂隨阿寶去耶?」亦不答。

鄉人見阿寶時,不住地對其「品頭題足,紛紛若狂」,孫子楚的反應則是「默然」、「痴立」。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蒲松齡透過鄉人的反問,道出孫子楚第一次離魂,其意義分別是:第一、確立目標,為下文孫子楚對阿寶鍥而不捨的追求提供合理的解釋;第二、響應主題,離魂把「痴」的執著具體呈現出來。

屢試不第令蒲松齡對求取功名這個目標產生懷疑,但當他把目標認清後,便會抱著「破釜沉舟」、「臥薪嘗膽」的態度繼續努力。

鄉人將孫子楚送回家後,其「直上床臥,終日不起,冥如醉,喚之,不醒。」孫子楚第一次離魂,因「覺腹中奇餒」而把他為阿寶著迷的思緒中拉了回來,萌生回家的念頭。「飢餓」是生理反應,吃飯是生理的需要。

蒲松齡出生時,家道中落,與兄弟分家後,生活更艱苦,為了餬口,他在應付科舉的同時,先後擔任幕僚和私塾老師。他以「覺腹中奇餒」的生理反應,暫時掩蓋對阿寶的追求,道出求取功名固然重要,但現實生活的需要亦不容忽視。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三)第二次離魂

孫子楚家人招魂,儘管把他帶回了現實生活,但是其對阿寶仍然無法忘懷,希望能再次見到阿寶。文中道:

生既離床寢,坐立凝思,忽忽若忘,每伺察阿寶,希幸一再遘之。浴佛節,聞將降香水月寺,遂早旦往候道左,目眩睛勞,日涉午,女始至。

孫子楚知悉阿寶浴佛節將往水月寺禮佛,便提早去守候她,就算等到「目眩睛勞」也沒有離開。又:自車中窺見生,以縴手搴簾,凝睇不轉,生益動,尾從之。女忽命青衣來詰姓字,生殷勤自展,魂益搖。

原來孫子楚離魂一事早已使阿寶「陰感其情之深」。浴佛節再遇,阿寶竟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更使人問其姓名。阿寶的態度加深了孫子楚對她的情,其靈魂雖不至於立刻軀體分離,但對阿寶益增的思念使其魂附鸚鵡,希望與阿寶作伴,直言:「得近芳澤,於願足矣」,而「他人飼之不食,女自飼之則食。女坐,則集其膝;臥,則依其床」,來證明自己只忠於阿寶的態度,阿寶知其情深,不忍其如此,終以「君能復為人,當誓死相從」答應下嫁。

後來,阿寶母以擔心招孫子楚為婿,將遭人恥笑為由,欲拒絕此門婚事時,阿寶即以「矢不他」表明自己的決心。而阿寶父提議招贅,從阿寶「壻不可久處嶽家,況郎又貧,久益為人賤。兒既諾之,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之言可見,嫁給孫子楚後需要面對的問題阿寶是知道的,她仍願意下嫁,反映其態度的堅決。

蒲松齡科場失意、生活潦倒。有關生活之事,友人或可幫忙,但求取功名,就只能靠他自己。他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自勉,又以阿寶答應下嫁孫子楚,表示對取得功名抱著樂觀的態度,只要不放棄,終有一天可以成功。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四)消渴而亡

孫子楚娶得阿寶後,卻因消渴而亡,何註:「消渴,中熱病也。」

根據明代《丹臺玉案‧卷二‧中暑門》所載:

「不知富貴必生驕奢,驕奢必生淫慾元氣日消。肌里必疏,坐談之頃,卒然為暑風所傷,邪氣直入,霎時昏迷不知人,此所謂靜而得之為中暑是也。……然暑初入,自口鼻牙頰達於心胞絡,以火從火.故古法當暑取冷水灌溉勿咽。入肝則眩暈頑麻,入脾則昏睡不覺,入肺則喘咳痿,入腎則消渴,中暑歸心,神昏卒倒。此症之重者。……治此病者,當視其所處貧富,所為勞逸,所稟虛實,所感輕重,而斟酌用藥,斯得之矣。」

可見消渴就中暑,因身體為邪氣所侵,暑火自七孔而入內腑,「入腎」就會演變成消渴之症。若再惡化下去,暑火入心就會有生命危險。不過,消渴並非不治之症,若病者及時得到適當治療,實不足以致命。

孫子楚兩度離魂皆三日,每每到了氣將絕時,靈魂才返回軀體,此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因此,為蒲松齡有此安排,其用意有二:

第一、故意為二人製造考驗,印證阿寶「誓死相從」的承諾。第二、回應孫子楚於前文兩度離魂。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五)死而復生

孫子楚婚後三年病故,是作者有意為二人製造考驗。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使人最傷心者莫過於生離和死別。文中道:

女哭之痛,淚眼不睛,至絕眠食。勸之不納,乘夜自經。婢覺之,急救而醒,終亦不食。

孫子楚死後,阿寶以淚洗面,不眠不食,後自縊,以行動兌現了當初「誓死相隨」的承諾。阿寶的節義感動了神明,使閻王破例賜孫子楚還陽。其死而復生,後「舉進士,授詞林」,一洗其娶阿寶只為攀附世冑的惡名。

蒲松齡以孫子楚經歷多番波折後,娶得賢妻、晉身仕途、備受賞識,證明「苦心人,天不負」之理。孫子楚那源於執著的「痴」帶給他圓滿,以此寄望自己能在科舉上一舉成名。

孫子楚對阿寶的執著,越挫越勇的精神,打破了固有門第的概念,感動了阿寶;阿寶對孫子楚的執著,打破了陰陽的界線,感動了閻王,令子楚死而復生。蒲松齡以《阿寶》透露其對功名的執著。他知道要達到目的就必須付出努力與代價,必要時更要作出犧牲。

蒲松齡在府、縣、道三試中取得秀才之名,卻在科舉場上接連受挫,除了要面對失敗、生活的壓力外,還得面對家人、鄉人的目光。在各方壓力下,他亦未放棄,好比孫子楚對待阿寶,任何障礙亦阻擋不了他的決心。其再度離魂時,阿寶答應下嫁就是蒲松齡對功名的憧憬,只有不放棄,榜上留名指日可待。最後,孫子楚得到完美的結局。當然蒲松齡寫這故事時,壓根兒不知道自己的結局。不過《聊齋志異》成書幾十年後,他終為歲貢生,這也算是對他半生努力的肯定。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從蒲松齡筆下《阿寶》中其他人物的描寫

故事中的阿寶是才貌雙全的女子,孫子楚在清明初遇前,對阿寶的印象皆來自鄉人,但斷指的舉動,顯示他對阿寶的執著已超乎常人所能理解,就如蒲松齡對科舉考試的態度,源於明末清初,滿人以外族身分入主中原,需要藉助漢人的能力以利統治,故清初科舉大盛,鼓勵了不少讀書人透過考試晉身仕途,科舉也就成了他們與生俱來的責任。

另外,明代中後期社會的急劇變化,失去了原來受儒家「內聖外王」薰陶下,士人應有能約束自身的倫理規範:謹言慎行、進退有度;高尚品格:正直、敢於任事。除了孫子楚外,蒲松齡透過各個人的描寫,透視了當時某些社會觀念。

(一)鄉人

鄉人反映了社會底層的面貌,他們總喜歡圍繞在孫子楚身邊:或是引孫子楚與歌妓親近,以見其尷尬為樂;或是慫恿他求親,取笑他的無知;或是強邀他與阿寶見面,觀其反應;或是以「擬隱僻之題七」欺騙他,當其日夜揣摩而成七藝時,又暗笑其痴。至於對待女子,態度更是有恃無恐,從「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品頭題足,紛紛若狂」可見,他們試圖把阿寶圍起來,對她評頭論足。這些不禮貌、不厚道的行為全在鄉人身上體現,實在無禮義可言。

《新聊齋志異之阿寶》趙阿寶~楊丞琳

(二)阿寶

阿寶是女主人公,也是故事中成長最明顯的人物。起初,她對孫子楚與鄉人差不多,皆以其痴而曾先後兩次戲弄他。孫子楚達成她所開列的條件,卻沒有立即兌現承諾。對自身婚嫁之事,皆聽從父母安排。

後來,她被孫子楚的執著和深情吸引,態度也漸漸改變。當其母表示嫌棄孫家窘困、其父欲招孫子楚為贅婿時,阿寶敢於向父母說出自己的看法。從其「壻不可久處嶽家,況郎又貧,久益為人賤。兒既諾之,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之言可見,阿寶在嫁入孫家前,已深思將面臨的景況,答應婚事並非一時衝動。阿寶在孫子楚死後自殺,欲兌現當初生死相隨的諾言。最後,其節義感動閻王,使孫子楚死而復生。阿寶的成長反映女性勇於面對感情,同時貫徹了出嫁從夫的傳統思想。

(三)阿寶父母

阿寶父因「與王侯埒富,姻戚皆貴胄」而自視甚高。為阿寶選婿時,對前來求親的子弟皆不屑一顧,又嫌棄孫子楚家貧而拒絕結親;無奈答應親事後,向阿寶提議由孫子楚入贅。至於阿寶母,不但嫌棄孫子楚家貧,且在得知阿寶對孫子楚之間的承諾後,仍以怕遭別人恥笑,而欲犧牲阿寶的誠信,反映當時富人對窮儒的鄙視。

(四)閻王、皇帝

孫子楚死後到了陰間,閻王以「樸誠」二字總結其一生,更將其「命作部曹」,足見閻王對孫子楚的賞識;又「感汝妻節義,姑賜再生」,使其得以還陽。後來孫子楚舉為進士,皇帝因聞其與不同而召見之,更給予他豐富的賞賜。皇帝和閻王分別是陽間、陰間的最高權力者,從二人對孫子楚的賞識和肯定,突顯出孫君與眾不同的一面。

蒲松齡畫像

總結

縱觀蒲松齡筆下的孫子楚,其「痴」頗有屈原之風,想到屈原當日受讒被逐,在江湘之間遇到隱身避世的漁父。萬念俱灰的屈原向漁父表示: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答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而泥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眾人以孫子楚不善辭令為「痴」、以其樣子呆滯為「痴」、以其執著為「痴」,蒲松齡便以偌大的反差告知世人「眾人皆醉」而孫子楚「獨醒」。他以執著的態度面對冷嘲熱諷,乃其對痴人的最佳回應,如同漁父口中的「與世推移」、「淈其而泥揚其波」、「餔其糟而歠其釃」。當眾人嘲諷孫子楚「痴」時,他追求的一切,已經不知不覺握在手中了,蒲松齡以此勉勵仍在科場上浮沉的自己,應冷對所有挖苦與白眼,只要執著於目標,就能擁有如孫子楚的美好結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蒲松齡筆下的鬼怪狐妖,用孤憤之書寄託理想

以孤憤之筆連接志怪世界與人間——《聊齋》中「異史氏曰」的作用

附錄:《聊齋之阿寶》

粵西孫子楚,名士也。生有枝指;性迂訥,人誑之輒信為真。或值座有歌妓,則必遙望卻走。或知其然,誘之來,使妓狎逼之,則赬顏徹頸,汗珠珠下滴,因共為笑。遂貌其呆狀相郵傳,作醜語而名之「孫痴」。

  邑大賈某翁,與王侯埒富,姻戚皆貴胄。有女阿寶,絕色也,日擇良匹,大家兒爭委禽妝,皆不當翁意。生時失儷,有戲之者勸其通媒,生殊不自揣,果從其教,翁素耳其名而貧之。媒媼將出,適遇寶,問之,以告。女戲曰:「渠去其枝指,餘當歸之。」媼告生。生曰:「不難。」媒去,生以斧自斷其指,大痛徹心,血益傾注,濱死。過數日始能起,往見媒而示之。媼驚,奔告女;女亦奇之,戲請再去其痴。生聞而譁辨,自謂不痴,然無由見而自剖。轉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頓冷。

  會值清明,俗於是日婦女出遊,輕薄少年亦結隊隨行,恣其月旦。有同社數人強邀生去。或嘲之曰:「莫欲一觀可人否?」生亦知其戲己,然以受女揶揄故,亦思一見其人,忻然隨眾物色之。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眾曰:「此必阿寶也。」趨之,果寶也。審諦之,娟麗無雙。少傾人益稠。女起,遽去。眾情顛倒,品頭題足,紛紛若狂;生獨默然。及眾他適,回視生猶痴立故所,呼之不應。群曳之曰:「魂隨阿寶去耶?」亦不答。眾以其素訥,故不為怪,或推之,或挽之以歸。至家直上床臥,終日不起,冥如醉,喚之不醒。家人疑其失魂,招於曠野,莫能效。強拍問之,則朦朧應云:「我在阿寶家。」及細詰之,又默不語,家人惶惑莫解。初,生見女去,意不忍舍,覺身已從之行,漸傍其衿帶間,人無呵者。遂從女歸,坐臥依之,夜輒與狎,甚相得。然覺腹中奇餒,思欲一返家門,而迷不知路。女每夢與人交,問其名,曰:「我孫子楚也。」心異之,而不可以告人。生臥三日,氣休休若將澌滅。家人大恐,託人婉告翁,欲一招魂其家。翁笑曰:「平昔不相往還,何由遺魂吾家?」家人固哀之,翁始允。巫執故服、草荐以往。女詰得其故,駭極,不聽他往,直導入室,任招呼而去。巫歸至門,生榻上已呻。既醒,女室之香奩什具,何色何名,歷言不爽。女聞之,益駭,陰感其情之深。

  生既離床寢,坐立凝思,忽忽若忘。每伺察阿寶,希幸一再進之。浴佛節,聞將降香水月寺,遂早旦往候道左,目眩睛勞。日涉午,女始至,自車中窺見生,以摻手搴簾,凝睇不轉。生益動,尾從之。女忽命青衣來詰姓字。生殷勤自展,魂益搖。車去始歸。歸復病,冥然絕食,夢中輒呼寶名,每自恨魂不復靈。家舊養一鸚鵡,忽斃,小兒持弄於床。生自念:倘得身為鸚鵡,振翼可達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鸚鵡,遽飛而去,直達寶所。女喜而撲之,鎖其肘,飼以麻子。大呼曰:「姐姐勿鎖!我孫子楚也!」女大駭,解其縛,亦不去。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鳥云:「得近芳澤,於願已足。」他人飼之不食,女自飼之則食;女坐則集其膝,臥則依其床。如是三日,女甚憐之。陰使人輶生,生則僵臥氣絕已三日,但心頭未冰耳。女又祝曰:「君能復為人,當誓死相從。」鳥云:「誑我!」女乃自矢。鳥側目若有所思。少間,女束雙彎,解履床下,鸚鵡驟下,銜履飛去。女急呼之,飛已遠矣。

  女使嫗往探,則生已寤。家人見鸚鵡銜繡履來,墮地死,方共異之。生既蘇即索履,眾莫知故。適嫗至,入視生,問履所自。生曰:「是阿寶信誓物。藉口相覆,小生不忘金諾也。」嫗反命,女益奇之,故使婢洩其情於母。母審之確,乃曰:「此子才名亦不惡,但有相如之貧。擇數年得婿若此,恐將為顯者笑。」女以履故,矢不他。翁媼從之,馳報生。生喜,疾頓瘳。翁議贅諸家。女曰:「婿不可久處嶽家。況郎又貧,久益為人賤。兒既諾之,處蓬茅而甘藜藿,不怨也。」生乃親迎成禮,相逢如隔世歡。

  自是家得奩妝小阜,頗增物產。而生痴於書,不知理家人生業。女善居積,亦不以他事累生,居三年家益富。生忽病消渴,卒。女哭之痛,淚眼不晴,至絕眠食,勸之不納,乘夜自經。婢覺之,急救而醒,終亦不食。三日集親黨,將以殮生。聞棺中呻以息,啟之,已復活。自言:「見冥王,以生平樸誠,命作部曹。忽有人白:『孫部曹之妻將至。』王稽鬼錄,言:『此未應便死。』又白:「不食三日矣。』王顧謂:『感汝妻節義,姑賜再生。』因使馭卒控馬送餘還。」由此體漸平。值歲大比,入闈之前,諸少年玩弄之,共擬隱僻之題七,引生僻處與語,言:「此某家關節,敬秘相授。」生信之,晝夜揣摩製成七藝,眾隱笑之。時典試者慮熟題有蹈襲弊,力反常經,題紙下,七藝皆符。生以是掄魁。明年舉進士,授詞林。上聞異,召問之,生具啟奏,上大嘉悅。後召見阿寶,賞賚有加焉。

  異史氏曰:「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蕩產,盧雉傾家,顧痴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過,乃是真痴,彼孫子何痴乎!」

,
同类文章
貓咪多久需要擠肛門腺(貓咪肛門腺到底要不要擠)

貓咪多久需要擠肛門腺(貓咪肛門腺到底要不要擠)

鏟屎官最近聞到自家的貓咪散發出一股臭味,久久揮散不去,走哪帶哪。 貓咪也開始頻繁在地上摩擦自己的屁股,這是貓咪需要擠肛門腺了嘛? 鏟屎官立刻就某度了一下,結果有人說要擠!有人說不要擠!這給人整暈乎了,到底是擠還是不擠啊! 本篇文章就幫鏟屎官們理理清楚,先出結論:不用擠!
寧波流浪狗愛心救助直播(寧波最暖心物業)

寧波流浪狗愛心救助直播(寧波最暖心物業)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那救狗一命呢? 天熱了 小動物們都很愛折騰啊 論壇上剛來了一隻最不要臉的邊牧犬 現在又有了一隻錯估自己頭型 伸進欄杆卻出不來的流浪狗 …… (拍的略糊,可這小眼神看著又慘又想笑) 東論網友@quyd拍攝 終於,這副慘狀引來好心
蜘蛛俠新角色首曝(蜘蛛俠新女友黑貓)

蜘蛛俠新角色首曝(蜘蛛俠新女友黑貓)

2021年還剩下幾天就將成為過去式,而未來式的2022年也是站在了接力點前,而伴隨著2022年虎年的到來,關於漫威這段時間的很多消息傳聞也是不斷湧現出來,有關於後續的項目作品的,也有關於之前漫威項目新消息的。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漫威這段時間都有哪些新消息曝光: 【1】8個漫威秘
狗突然的對主人叫心臟都要嚇壞了(主人以為狗狗躺在血泊中)

狗突然的對主人叫心臟都要嚇壞了(主人以為狗狗躺在血泊中)

家裡養了狗,那真就是隨時準備迎接新驚喜,尤其是柯基這種渾身上下散發著「智慧」氣質的狗狗。 這隻超可愛的柯基叫作Cartier,它的主人在泰國大城經營著一家咖啡館兒,平時它就跟主人在店裡呆著,四處遛遛什麼的。 前幾天主人像往常一樣讓Cartier出門自己上廁所然後等它回來。結果等了好久
貓超卡划算嗎(10元貓超卡又來了)

貓超卡划算嗎(10元貓超卡又來了)

前言:收到顯示器,黑色背景下全是彩色亮點,換貨; 不過27寸4K的屏幕,用電腦真的爽,比筆記本爽多了,雖然我這個筆記本是16寸的。01 10元貓超卡又來? 一、活動概覽 活動地址: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eries/activity/serv
戰神貓熊滿級(娜貓的雙子指令形態登場)

戰神貓熊滿級(娜貓的雙子指令形態登場)

在最新的特攝雜誌上,出現了比較有趣的劇照,首先就是關於女騎假面騎士娜貓的新形態。雖然是女騎,但其實她的新形態比較少,目前一直都是在使用這個節拍形態,終於有了新的形態了。另外就是之前因為基洛利而下線的假面騎士棕熊,似乎並沒有死亡,然後再度歸來。然後就是假面騎士極狐和邪魔徒的立場了,似乎是合作了?因為
世界排名前10最聰明的狗貴賓(能記住一千多個單詞)

世界排名前10最聰明的狗貴賓(能記住一千多個單詞)

2021年5月10日,Hub City Animal Project宣布展出一座銅像,以紀念「世界上最聰明的狗狗」——Chaser。 她有多聰明呢?她在1歲時就能記住約4百個單詞,在三歲時,她的詞彙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個! Chaser飼主的女兒Bianchi還說道,除了知道哪個單詞對應
淘寶目前暢銷的玩具(天貓618四大類玩具熱賣榜)

淘寶目前暢銷的玩具(天貓618四大類玩具熱賣榜)

截止6月20日23:59,天貓「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與往年鋪天蓋地的宣傳相比,今年整個活動周期都顯得有些安靜,平臺方甚至沒在活動結束第一時間發布最終成交額數據。這不免讓人忐忑:今年的行情是否很差? 從玩具業來看,不是很樂觀。中外玩具全媒體中心記者從部分廠商處獲悉,由於疫情對經濟造成的
愛養貓的女生什麼性格(養女兒如養貓)

愛養貓的女生什麼性格(養女兒如養貓)

在眾多想生兒子的家庭中,不全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有些夫妻感覺養女兒後經歷失望和傷心,許多方面要比養男孩更操心。 可女兒不是一直被稱為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嗎?為何會有人這樣比喻女兒呢?這不得不提有些女孩總在感情中犯傻的情況。 不久前的假期我參加了多場婚禮,現場有許多新娘新郎的長輩,在一聲聲祝
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金剛鸚鵡原產於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圖據《國家地理》網站 金剛鸚鵡是色彩豔麗的大型鸚鵡,羽毛五彩斑斕,像彩虹一樣漂亮。平均體長在90-100釐米左右。它們智商很高,模仿能力超強,平均壽命有65年之久。由於廣受喜歡,金剛鸚鵡長期以來成為不法分子走私的對象。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