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馬克思哲學題目(事業單位公共基礎高分筆記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2023-05-24 06:17:23
事業單位馬克思哲學題目?內容有點多,建議收藏慢慢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事業單位馬克思哲學題目?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事業單位馬克思哲學題目
內容有點多,建議收藏慢慢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試分析】
本部分的考點主要包括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從歷年真題來看分值一般在2-4分,常見考察形式是重要考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哲學原理分析有關問題,故複習時務必在記憶的的基礎上學會理解運用。
【考點精講】
一、唯物論(2個核心、2大原理)
2個核心:物質、意識
物質(客觀實在性)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物質是對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意識(反映性)
1、(起源)意識與人腦: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2、(本質)意識與客觀存在:
(近似、能動、原形)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形,也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
四、歷史觀(2個核心、2大規律)
2個核心:社會、人
社會(物質要素、基礎、本質、結構)
(物質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和生產方式是構成社會運動的基本的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總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
PS1:社會與自然(可持續、協調)
1、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a、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
b、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c、維護生態平衡,自覺控制人口增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2、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
a、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
b、社會發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
c、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地統一起來;
d、將人類生活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規律的外在尺度有機的結合起來。
(基礎)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本質)如何理解社會的本質,這是歷史觀的核心問題。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結構)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1、經濟結構:基礎性的結構;決定社會的政治結構、觀念結構;指與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經濟結構所反映的內容是生產關係、經濟關係,表現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
2、政治結構:又稱政治上層建築,由兩部分構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設施)。(國家政權是核心)
3、觀念結構:又稱思想(或觀念)的上層建築,由各種意識形態組成的有機系統,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觀念、宗教觀點、藝術思想和哲學等社會意識形式及其聯結方式。
人(本質、價值、自由)
(本質)(唯物史觀與資產階級「人性論」的比較)
1、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性);資產階級「人性論」-生物屬性。
2、規定人的本質最主要的是(生產關係);資產階級「人性論」-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歷史的);資產階級「人性論」-永恆不變的人性。
4、在階級社會,人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階級性);資產階級「人性論」-超階級的「人性論」。
(價值)(唯物史觀強調人的社會價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價值在社會關係中存在。
2、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內容:個人對社會的責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3、人的價值關係就是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係。
PS2:真理與價值
1、真理是人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只有正確的認識,才符合人的利益。
2、價值體現的是客觀事物對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的意義,是一種主體尺度,它推動人去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
3、認識真理和實現價值對社會都是重要的。認識真理是實現價值的前提和基礎;實現價值是認識真理的動力和歸宿。
(自由)(自由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狀態,人的自由的真正實現就是人類的解放)
PS3:自由與必然
1、自由和必然是對立的統一;
2、必然是事物發展一定如此的規律性;自由是對必然的正確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3、自由在於認識和把握必然並利用必然來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自由是具體的、歷史的,沒有絕對的自由。
2大規律:社會發展律、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律
社會發展律(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發展;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的性質取決於生產關係是否符合生產力的狀況。
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重視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決定它的產生、性質、變化和發展方向。
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a、上層建築必須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自發去服務)
b、上層建築利用政權力量和思想影響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同不利於自身經濟基礎的舊生產關係及上層建築作鬥爭;(主動來幹預)
c、上層建築對自身經濟基礎是起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適合自身經濟基礎的要求。(匹配是關鍵)
3、上層建築對生產力乃至整個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取決於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服務於先進生產關係時促進生產力及社會發展,反之阻礙。
PS4: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
1、社會存在主要是指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主要指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精神生活,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對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社會意識包括社會的人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決定其內容、形式和產生、發展。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阻礙。
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
1、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生產力是最終決定力量,而人民群眾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決定力量;
4、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受社會經濟、政治、精神等條件的制約。
【難點辨析】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分問題
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本原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經歷了三個基本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並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古希臘關於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代表性的觀點如,荀子講的「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張載講的「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古希臘泰勒斯的「水是萬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其基本特徵是解釋世界物質本原是以自然科學為依據,把基本粒子的構成、物質結構及其某種屬性作為世界的本原。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承認世界的物質性的基礎上,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觀點。
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考點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劃分。
主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徵是把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意志、心等)作為惟一的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如貝克萊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覺的複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莊子講的「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講的「萬物皆備於我」;陸象山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徵是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絕對精神)視為獨立自成的客觀存在,並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造者。其荒謬之處在於以哲學化的方式承認「宗教創世說」。如柏拉圖認為「理念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影子」、「人為天命所主宰」。老子認為「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朱熹認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萬物之本」。
兩者的主要區別:主觀唯心主義誇大了感覺經驗;客觀唯心主義誇大了概念理念。典型考題如2007年、2008年江蘇真題:
(2008年A類27題)下列觀點中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是(A C)。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上帝創造世界
C 人是萬物的尺度 D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據和摹仿的原理
(2007年A類27題)下列說法中,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的有(C D)。
A.萬物皆備於我 B.吾心即宇宙
C.理在事先 D.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2、什麼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誇大絕對運動而否定相對靜止。誇大絕對運動和否認相對靜止是對運動的兩種極端的理解。
(1)相對主義:割裂相對與絕對的辯證關係,否認事物本身及人們對事物認識的穩定性和認識內容的客觀性的思維方式。其特徵是片面強調現實的變動性和不穩定性;誇大認識的主觀形式,否認客觀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認識中矛盾雙方的轉化和相互過渡,否認它們的區別和對立,抹殺它們之間的界限。
(2)詭辯論:指運用不正確的論據進行隨意的主觀推斷的一種哲學思維方法,是主觀主義、形上學、相對主義的表現之一。中國古代的惠施、公孫龍和古希臘的克拉底魯都是詭辯論的著名代表。
3.什麼是英雄史觀、唯物史觀和人民群眾史觀?
(1)英雄史觀:英雄史觀又稱天才史觀,是一種絕對誇大個別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宣揚個別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它或者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偉人具有「天賦才能」,歷史的發展由他們的思想和意志所決定,歷史由他們所創造;或者認為歷史的發展是由某種神秘的精神力量,如天命、上帝所安排和支配,而偉大人物則是這種天命、上帝意志的體現者和執行者,代表它們來決定歷史和主宰人民群眾的命運。英雄史觀否認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否認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誣衊人民群眾不過是消極的、被動的「惰性物質」,只能盲目跟著「英雄」走。
(2)唯物史觀:是我們所講的歷史唯物主義。它認為社會歷史發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
(3)人民群眾史觀:是與英雄史觀相對的,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史觀屬於唯物史觀。
【真題回顧】
1、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根本缺陷是( C )。(2008年江蘇真題A類)
A 堅持先駁論
B 堅持不可知論
C 離開了社會實踐,沒有把辯證法應用於反映論
D 認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的知識不可能來自經驗
2、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是( B )。
(2008年江蘇真題A類)
A 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
B 人對人的依賴性社會、人對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
C 原始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
D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
3、每一個複雜的生物個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細胞構成的系統,其中每個細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該生物個體所有性狀的遺傳信息。這段話蘊涵的哲理有(ABD )。(2008年江蘇真題A類)
A整體和部分是相互滲透的
B整體和部分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整體等於部分之和
D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4、物質的根本屬性是( B )。(2008年江蘇真題C類)
A 客觀實在性 B 運動 C 發展 D 辯證性
5、「手中無網看魚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強調的是( B )。(2008年江蘇真題C類)
A 勞動者的重要性 B 生產工具的重要性
C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 生產關係的重要性
6、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從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發生就是( D )。(2007年江蘇真題A類)
A.信息的產生過程 B.信息的傳播過程
C.信息的刺激過程 D.接受和保留信息的過程
7、「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服從和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中心,就是大道理。」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 A )。(2007年江蘇真題A類)
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C.要尊重客觀規律性 D.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8、「要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係,最根本的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 AC )。(2007年江蘇真題B類)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B.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
C.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D.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
9、「我們不可能從馬克思、恩格斯那裡找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部現成答案,必須結合我國實際、通過實踐來不斷加以回答。」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 B )。(2007年江蘇真題B類)
A.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 B.認識與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C.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係 D.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這句話說明( D )。(2007年江蘇真題C類)
A.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直接經驗中獲得的
B.人的意識具有創造性
C.人的認識是獨立於實踐之外的
D.實踐在認識過程中具有決定作用
【模擬練習】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包括後面的毛澤東思想概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全真模擬試題,均精選於歷年考研真題,因為從省考歷年真題看,許多試題直接取之考研真題,甚至是原題,如2008年省考A類26題取自2001年考研真題第13題(理科),2007年省考A類第7題取自2007年考研真題第11題等等。通過真題模擬練習可以幫助大家快速掌握考點,畢竟單純識記考點很枯燥。雖然難度略高於公考試題,但練習時高起點、高標準,考試時就會很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