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坑道唯一女兵穿越封鎖線(上甘嶺坑道唯一女兵)
2023-04-18 17:13:49 1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是極為重要的一場戰役。
其火力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
在上甘嶺坑道中,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女兵,為我軍戰鬥作出極大貢獻。
26年後早已轉業的女兵,因工作去往美國。
在餐館就餐時,發現一個美國男人總是盯著自己看。
之後這個美國男人,更是上前和女兵攀談起來,
原來這個男人,曾是上甘嶺戰役中的一名美國俘虜,男人直言是女兵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為何戰俘會對女兵有如此深刻的影響,這位女兵在那場著名戰役中又有哪些精彩表現?
這位女兵名叫劉祿曾,1928年出生於上海。
劉家是書香世家,她的爺爺劉秉章曾經是晚清官員,父親則在留學歸來後,在上海擔任銀行主管。
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劉祿曾自小的生活自然是優越的,也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劉祿曾沒有世家子女的驕縱,從小就十分勤奮好學,成績方面從來不用父母操心。
後來,更是憑藉自身的努力和優秀的成績,考上了東吳大學法學院。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國家的建設當中。
劉祿曾作為一名熱血女青年,自然也想加入到建設祖國的隊伍中。
作為東吳大學法學院高材生的她,想要放下手中筆桿子,加入到解放軍文工團中去。
但是劉祿曾優越的家庭,卻給她帶來了困擾。
最終因為成分問題,她無法加入文工團,只能將拳拳愛國之心藏於心中。
1950年國家正在建立之初,美軍出現在朝鮮戰場上。
眼看著戰火就要燃燒到我國國土鴨綠江。
為了維護我國國土,我國的志願軍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那時新中國才成立一年,此前又經歷多年的戰鬥,戰鬥力應該是不如美國的。
但志願軍在主席的領導下,秉承了解放軍的英勇,在戰場上大殺四方。
敵軍在志願軍英勇作戰下,是節節敗退、潰不成軍,朝鮮戰場的局勢被志願軍徹底扭轉過來。
隨著一場場勝利,志願軍繳獲了不少戰利品,還抓獲了來自美國的聯合國軍俘虜。
面對這些戰利品和俘虜,英勇的戰士們也犯了難。
因為不會英語,志願軍無法了解到戰利品上的英文是何意思,也無法與俘虜進行交流。
為了能和這些俘虜交流,知曉敵軍接下來的動向,我軍便開始在國內招募會英語的人才,來充當翻譯員。
劉祿曾有著優秀的英語基礎,又有一顆愛國之心,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了報名。
這一次劉祿曾成功入選了,她收拾行囊,跟著大部隊踏上了前往戰場的路。
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夜間的鴨綠江邊寒風蕭瑟,江風一吹,人都凍得站不穩。
劉祿曾看著眼前仿佛能吞噬一切的江水,耳邊凜冽的江風吹過,內心卻熱血沸騰。
待劉祿曾和大部隊跨過鴨綠江到達戰場後,才親眼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這片土地上瘡痍滿目,空氣中硝煙瀰漫,戰士們負傷累累。
這裡的居住環境也十分簡陋,劉祿曾和同伴只能睡到防空洞裡。
防空洞中只鋪著一層稻草,在寒冷的天氣中,根本無法抵禦嚴寒。
劉祿曾等人只將所有的厚衣服都穿上睡覺,可也經常會在下半夜被凍醒。
戰場上炮彈轟鳴,槍林彈雨,飛機不斷飛行轟炸。
一個炮彈丟下來往往是死傷無數,血肉模糊。
縱使早有心理準備,劉祿曾見到這些場面時,還是被嚇得說不出話來。
她從小錦衣玉食,一路都順風順水,哪裡見過眼前這種的慘烈情況。
戰場上戰事瞬息萬變,劉祿曾和士兵們奉命朝「三八線」行去。
士兵們背上米袋、水壺、隨身行李在寒風中砥礪前行。
有時候找不到河流補充水分,抓起白雪往嘴裡塞解渴。
為了節省糧食經常幾天才吃一次大米飯。
在大部隊前進途中,天空上方經常會有敵軍的飛機巡視。
戰士們為了不被發現,往往隔開五六米的距離。
劉祿曾作為女同胞,體力自然差一點,戰士們主動要求幫她背行李卻被她拒絕。
既然選擇了上戰場,就要和戰士們共同進退。
但是長時間的徒步前進,還是大大消耗了劉祿曾的體力。
戰士們只能先用她的米袋子中的米,以此來減輕女同志的負擔。
但劉祿曾還是覺得不堪重負,她只得開始精簡行李,陸續將一些用不上的丟了出去。
最後還丟掉了最心愛的毛衣,那是媽媽特地給她買的進口毛衣,想家的時候她就會抱著睡覺。
沒日沒夜地前進,劉祿曾的腳底都磨出了水泡,只能將水泡挑破了繼續前進。
這一路上劉祿曾沒有曾經的大小姐做派,不怕苦不怕累,成為一名堅毅果敢的女戰士。
有一次集體休整的時候,劉祿曾在路邊的小山坡掩體裡待命。
剛閉上眼睛的她,突然感覺有東西從手上爬過,那感覺黏黏膩膩很不舒服。
睜眼發現竟是一隻白壁虎從眼前爬過,嚇得她一夜都沒睡好。
這段特殊的經歷,給劉祿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國後的她遇上再大的事,感覺和行軍經歷一比都不算什麼了。
劉祿曾在朝鮮戰場主要負責翻譯,她被分在了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
當戰士們打了勝仗繳獲了軍事用品後,就由她來翻譯上面的英文。
雖然她的英文不錯,但是對於晦澀難懂的軍事用語還是一知半解。
她常常挑燈夜讀,一邊翻閱資料學習一邊翻譯,只為不耽誤部隊作戰計劃。
除了翻譯軍事用品上的英語,她還要接觸前方輸送來的俘虜。
由她來和這些俘虜溝通講解,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
這些俘虜大多都是美國人,劉祿曾一開始還好好和他們交流,換來卻是俘虜的嗤之以鼻。
這些人即使身為俘虜卻還是趾高氣昂的樣子,在他們看來我們國家落後,根本不可能贏得這場戰役。
志願軍一向優待俘虜,自然也不可能用刑訊手段對待他們,劉祿曾在翻譯之餘,還負責瓦解這些俘虜的心理防線。
她制定了不同的手段,用來針對性格迥異的俘虜。
面對膽小怕事的美國士兵,劉祿曾化身為知心大姐姐。
循循善誘問道:「為何要放著好日子不過,來到戰場上送死。」
「你也有家人有牽掛,為什麼要來破壞別人的家園。」
士兵本就十分思想家鄉,聽到這些話語一下就 被擊中了軟肋。
哭哭啼啼一番後就交待了知道的一切。
面對那些自視甚高的美國士兵,她也不白費口舌。
只是吩咐將美國士兵,和南朝鮮的俘虜關在一起。
這樣關上一天,第二天美國士兵就開口說話了。
他請求不要將自己和南朝鮮的俘虜關在一起,願意將所知道的都說出來。
在面對這些俘虜時,劉祿曾從來都是遊刃有餘,但在面對一個俘虜時,難得地發起了火。
那是一名叫博納特的美國士兵,在劉祿曾問道他為何上戰場時,這位士兵表現得不屑一顧。
博納特坦然承認自己是在美國偷竊車輛犯了罪。
美國承諾只要他上戰場,便可抵消犯下的罪,不用再坐牢。
劉祿曾被他這番話氣得夠嗆,一向和善的她大聲呵斥道:「你為了抵消在美國犯下的小罪,居然選擇來戰場上殺人?」
「來朝鮮屠殺人民是重罪,你將會受到嚴重的審判。」
博納特看著眼前的人,明明是一名女子,說出來的話卻令他感到震耳發聵。
他收起了自己不屑的態度,開始老老實實配合問話。
在後期戰俘被轉移時,博納特突然發起了高燒。
戰場上環境那麼惡劣,無法及時得到治療,何況他此時還是個階下囚呢。
他第一次後悔來到戰場,對曾經犯下的罪孽懊悔不已,昏迷中嘴裡都念念有詞。
劉祿曾看到後立刻向上級稟報,本著優待戰俘的原則,找來了軍醫為他治療。
在軍醫及時治療下,博納特終於從昏迷中醒來,只是高燒退去後身體仍然虛弱。
劉祿曾為此特地向領導申請了讓他隨車轉移,不用再在極寒天氣下顛簸勞累。
博納特被志願軍的善良深深打動,戰爭結束後還始終惦記著這位善良的女戰士。
這位女戰士曾經對他的教導,也點醒了渾噩度日的他,影響了他的下半生。
1952年10月,朝鮮戰場上最為重要的「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
苦戰兩個月後,眼看著就要到了美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
我軍決定派出會英語的戰士,在陣前用喊話,摧毀敵軍士兵的心理防線。
得知這個消息後,劉祿曾主動要求由她來擔任此次喊話。
她表示長期面對俘虜,已經洞悉各色各樣人士的心理。
雖然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但是前線的子彈炮火不長眼,稍有不慎她就會在戰鬥中犧牲。
對此劉祿曾毫無懼色,她和幾名戰士全副武裝,前往上甘嶺戰役的坑道中。
她身上背著十幾斤的行李疾行,不時還要躲避炮彈。
有一顆炸彈甚至爆炸在劉祿曾躲避的戰壕十幾米處,那裡被炸出了一個巨坑
要是劉祿曾的腳步慢一點,此刻她就已經魂斷朝鮮了。
劉祿曾等人一刻也不敢耽擱,炮火轟鳴聲不絕於耳,他們頂著炮火一路前行,終於到達了上甘嶺坑道。
當看到前來的人員中,竟有一位女戰士時,坑道裡的戰士都驚呆了。
他們難以想像面前的女子,是如何從炮火中突圍來到這裡。
上甘嶺坑道距離敵營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作為上甘嶺坑道中的唯一女兵,劉祿曾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在寂靜深夜,她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廣播。
裡面早已提前錄好《平安夜》《歡樂頌》《友誼天長地久》等歌曲。
這些基本上都是聖誕相關的歌曲,在冰天雪地中隨著寒風吹向了敵營。
敵營中意志力較為薄弱的士兵聽了後,內心是一片悽風苦雨。
本該闔家團圓的節日,他們卻在戰場上廝殺流血,多想回到溫暖的家中,和家人一起烤火吃火雞。
待到歌曲放的差不多了,劉祿曾用流利的英語聲情並茂喊話:「不要為非正義的侵略犧牲性命,你們的家人還在家裡等著你們過聖誕。」
在「四面楚歌」的攻勢下,美軍士氣大大下降。
志願軍抓住機會立馬展開了攻勢,在上甘嶺戰役中頻頻制勝。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劉祿曾終於和志願軍大部隊回到了家鄉,她轉業後在南京從事職員工作。
但在後續的歲月中,因為其家庭成分問題,度過了很艱難的一段時光。
直到1978年,因為出色的英語能力,才被重用從事國外的旅遊工作。
從事旅遊工作一年後,劉祿曾被邀請到美國進行訪問。
在訪問完畢進行用餐時,她注意到一位年齡相仿的男子,一直在打量自己。
正當劉祿曾感到疑惑的時候,男子主動上前問道:「請問您是否上過朝鮮戰場」
當得到肯定的回答時,男子面上露出了喜色,說出自己的名字,問她是否還記得自己。
原來這位男子,正是當年的美國俘虜博納特,當年他為了抵刑期而上了朝鮮戰場。
在上戰場前從前他偷雞摸狗不務正業,根本不懂生命的意義。
等到被劉祿曾的一席話驚醒,他才知道開始對生命有了尊重。
戰爭結束後他回到美國,一改往日的偷雞摸狗,開始了憑藉自己的努力生活。
經過了多年的奮鬥,他從曾經的躲避刑罰的竊賊,成為了一家餐館的老闆。
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忘記劉祿曾。
劉祿曾仿佛是他的指路明燈,在黑夜中指引他的方向。
沒想到博納特最終能在美國見到這位引路人,兩人談起了從前那段經歷,都是感慨萬千。
劉祿曾作為一名女子,為了和平在戰場上勞碌奔波,最終換來了和平。
面對來之不易的和平,我們後輩一定要珍惜,更不要忘記那些為了和平犧牲的先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