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入門筆法口訣(隸書的轉折筆法)
2023-05-14 20:53:12 2
#8
轉折之法
▼
通常我們所說的轉折,其實在書法的用筆中是兩層含義:轉與折。以大篆為主的篆書,其橫、豎兩個筆畫的交接處,通常是轉,如《石鼓文》。
圖8-1 《石鼓文》(局部)
到了隸書,不僅延續了轉,而且頻頻出現折,轉與折並用。隸書之後的楷書,也同樣是轉與折並用。轉折筆畫,有的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是轉,或者是折,有的則轉中有折、折中有轉,並不明顯。轉折的這些變化,從筆法的角度來說,是對書法筆法的豐富。
就轉折來看秀逸一路隸書,它們之間也是有差別的。
《曹全碑》《孔宙碑》比《禮器碑》《小子碑》轉筆多用些,後兩碑折筆多用些。這是整體上的表現,涉及每一個字則又有所不同。
01/折
圖8-2 《曹全碑》「君」、「也」字
隸書的折,通常分兩筆完成,如上圖中「君」「也」兩字,轉折處分兩筆寫成,橫豎碰接,豎畫出頭甚多。
圖8-3 《小子碑》「受」、《曹全碑》「高」字
「受」字有兩個轉折,上一個轉折與「君」「也」筆法相同,下一個轉折則是斷開,形斷而意(筆勢) 連。「高」字有三處折,均是斷開,分兩筆寫成。
圖8-4 《曹全碑》「風」、《禮器碑》「思」字
隸書中有些折,則是有一個形同楷書的折角。這類筆畫的寫法,一般是在轉折處 輕輕頓筆,然後繼續行筆,如上圖8—4所示。
02/ 轉
隸書從篆書發展而來,所以許多轉折筆畫仍然是轉筆。轉筆的寫法是,輕提暗 過,如前人所說的「折釵股」,含蓄而柔韌,主要就是轉筆用得妙。
圖8-5 《曹全碑》「蜀」、《禮器碑》「君」字
隸書中,有些筆畫是轉折相兼,難辨究竟是轉還是折,如圖8—5所示。這類筆畫的寫法,需在轉折處緩行,似停似走。
當同一個字中出現多個轉折筆畫時,也需注意變化,避免重複單一。
如圖8—5中,《曹全碑》「蜀」字有大、中、小三處轉折,最大轉折為轉筆,中與小轉折均是轉折相兼,略見頓折、有角;《禮器碑》「君」字,上為轉,下分兩筆完成, 出頭豎畫。
圖8-6 《小子碑》「君」、《曹全碑》「貫」字
圖8—6所示,《小子碑》「君」字,上轉下折,橫豎筆畫相接,凸出折角;《曹全 碑》「貫」字,上為轉,下分兩筆完成,轉折處橫與豎不碰筆。
圖8-7 《禮器碑》「定」、《小子碑》「以」字
轉筆
轉與折,可以呈現不同的美感,折多顯得筋骨外露,轉多則顯得溫和含蓄。
圖8-8 《孔宙碑》「而」、「祠」字
轉折相兼
唐代楷書大家歐陽詢以頓折筆為多,虞世南則以圓轉為主。劉熙載比較他們二人的書法,指出「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歐之所以產生這種感覺,一個重要原因是,轉折處,歐陽詢的楷書多用頓折,虞世南則多用圓轉。
其實,這二人書法難分高下,只是風格有差異而已。因此,學習書法者不必見 「折」生畏,在轉折並用的同時,既可以轉筆多一些,也可以折筆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