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受噪音困擾怎麼辦(噪音煩惱怎麼破)
2023-05-14 14:59:32 3
最近不斷有讀者諮詢家裡的噪音問題,滾叔就寫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下,其中涉及一些科普知識,滾叔儘量寫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假如看不太懂的話也沒有什麼關係,只要堅持讀完這篇文章,你就能找到滾叔為大家準備了一個錦囊,它保證你有辦法:搞定或者減輕家庭噪音的困擾!
「和平能毓氣,安靜常抱一」,古人是這樣形容安靜的好處的,家庭噪聲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是最近十幾年才漸漸得到重視的,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安靜的環境,這些是家庭生活最基礎的健康舒適要求。有科學證據證明,長期居住在嘈雜的馬路邊,或者長期在機房工作,都會引發諸多慢性疾病,超過50分貝的噪音,就會對人的聽力、眼睛、心血管、睡眠,甚至是生殖系統造成損害,這是真事!一些專家指出環境中存在著能夠像激素一樣影響人體內分泌功能的化學物質,噪音就是其中一種。它會使人體內分泌紊亂,導致精液和精子異常。長時間的噪音汙染可以引起男性不育;對女性而言,則會導致流產和胎兒畸形。總而言之長期的噪音危害,是形成亞健康狀態的原因之一,它的危害比我們想像的嚴重與廣泛得多,所以我們才會下意識地如此厭惡噪音。
目前國內城市裡的大多數普通住宅,只能達到五十分貝以下的隔聲降噪。外部環境裡噪音,通常屬於高頻噪音,大家已經意識到它們的危害,通過加厚牆體、使用隔音防噪性能高的門窗,規定裝修的工作時間,禁止放鞭炮等辦法,城市變得越來越安靜了。不過,有一種噪音卻是城管管不了的,因為它們潛伏在你的家裡,時常折磨你的大多是低頻噪音。
最新的調查研究發現,低頻噪聲對人體是種慢性損傷,更不容忽視。那麼,什麼是低頻噪聲呢?低頻噪聲不像緊急剎車聲和迪廳音樂那樣刺耳,但也會產生聲壓。高頻噪音隨著距離越遠或遭遇障礙物,能迅速衰減,比如高頻噪音的點聲源,每10米距離就能下降6分貝,馬路上的線性聲源每10米也能下降3分貝。而低頻噪音卻遞減得很慢,因此能夠長距離奔襲甚至穿牆透壁直入人耳。但是由於這種聲音的分貝並不高,按照檢測標準並不違規,不屬於非常難忍的高頻噪音而不被重視。在家庭生活中的低頻噪聲源主要有:電梯、變壓器、中央空調、落水管道的水流聲、樓上的走路聲、隔壁人家晚上的「床上運動」聲-----由於低頻噪音的波長和對建築有著很強的穿透力,由它帶來的傷害,才真正是「內傷」。
簡單說來,凡是噪聲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低頻噪聲更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的影響。低頻噪聲由於可直達人的耳骨,而且會使人的交感神經緊張,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內分泌失調。人被迫接受這種噪聲,容易煩惱激動、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如果長期受到低頻噪音襲擾,容易造成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各種神經官能症,甚至影響到孕婦腹中的胎兒。很多人抱著忍一忍的態度是十分不正確的。對於來自室外的空氣傳聲,通常可以在房屋窗戶上安裝通風隔聲窗來改善,而室內噪聲如何來改善呢?目前的辦法主要是通過各種聲學材料,去改善室內「聲」環境,接下來看看幾種常見的家庭噪音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吧。
低頻噪聲按傳播途徑主要分為結構傳聲、空氣傳聲及駐波,其中駐波危害最重。對於樓內變壓器、水泵等造成的結構傳聲,可以在安裝電梯、變壓器、水泵等的時候加上減震措施,最好是將這些裝置安裝在樓外;如果實在不能安裝在樓外,至少在房間內牆,填充一層吸音板,借吸音板與毛坯牆的空腔和吸音板本身的材質控制聲源的傳播。而對於管道之類,最理想的方式是在管道外層包裹隔音氈,留一定間隙再按照常規流程砌牆貼瓷磚。實驗發現,使用兩層不同厚度與密度的材料隔真空層的隔音降噪效果最好。
陳舊老房樓板沒有做減震層處理,往往會出現連人走動的聲音都很吵鬧。在同一個空間裡,如果是需要解決和樓上的隔音問題,那需要靠天花;如果是為了自己家裡的聲音不影響樓下,解決問題需要靠地板。從原理上說,這樣的處理方案是阻斷聲音的傳播路徑。
天花板上做隔音,要比所謂的「震樓神器」,這種以暴制暴的野蠻方式,要文明而且管用得多了。
對於吊頂,需要在常規紙面石膏板內部填充吸音減震材料,如果是中央空調,特別要注意空調機四周的減震。對於地板,需要在地板下鋪設阻尼減震材料。如果家裝地暖,水管周圍可在鋪設保溫材料的同時也會起到減震隔聲左右。
3-7歲的寶寶愛玩耍,有時看起來卻很焦躁;7-14的少年想學習卻感覺無法集中思想,其實這些現象可能和我們的環境有關。青少年兒童的注意力本來就比較難集中,聽力要比成年人更強一些。別說隔壁有人看電視,就是一隻小鳥飛過,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所以提倡合理分配空間,巧妙搭配色彩,做好隔聲與吸音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謂合理分配空間,並非越大越敞亮的空間就一定越適合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可以發現,孩子都喜歡鑽到櫥櫃等一些小空間裡,合適的空間大小,高度,才最是合適孩子。可以將空間分割,書架,書桌,收納都有安全保護作用。讓孩子在最適合的空間裡做最適合的事情。而用吸音材料建築的結構,可以隨意地拆搭改裝,適合成長。
凡是音樂發燒友,幾乎都會選購高級的家庭影院設備,可是安裝好後,依然發現無法達到他們心目中的影院標準。其實家庭影院本身比大影院更容易解決聲場問題。之所以達不到效果,關鍵在於好的音響設備更需要好的建築環境才能發揮作用。需要合理地安置音響位置,合理地使用吸音材料,使家庭影院的混響時間恰好控制在全景聲影院最理想的混響時間0.5S~0.7S。
同一套房子內,大多數都是單牆體,以方便打通改變房間格局。如果按照單牆體的厚度來分割區域,厚度常規在120mm。常規的裝修施工往往是通做磚牆或輕質隔牆,再刷膩子噴塗料。這樣的做法對於本身房間與房間之間的隔音,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滾叔看到這樣的隔斷做法挺不錯的:採用單面9mm厚度吸音板 輕鋼龍骨空腔填倉100mm隔音棉 12mm厚度吸音板,既可完成整體施工,還實現了裝飾和隔音兩種效果。兒童房與影音室即便是一牆之隔,同樣互不影響。
大多數家庭裝修時,會把水電、泥工、木工、油漆項目作為施工重點來考慮,直到入住之後才注意到家裡的噪音困擾。對付噪音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規劃設計的環節裡,就統籌考慮進去一併處理。順便說一句,其實不用太擔心隔音設計會減少室內實用面積。如今的裝飾性吸音板只有 1-2cm厚度,而且外觀大多高顏值,既不會減少多少使用面積,也不會破壞牆體,也不會影響整體美觀。當然了,裝修入住之後也可以亡羊補牢,例如在牆面頂面加裝一些隔音材料,唯一的遺憾就是多花了牆面與頂面裝修的錢。
編輯留言:滾叔以上所談,僅僅是最常見的家庭隔聲吸音處理辦法。建築聲學是一個很複雜的科學問題,一篇文章是不可能講全的。如何巧妙地使用聲學材料,提升家裡的「聲」活品質?這需要讀者根據各家的房屋情況,以及實際需求給出對應的方案。滾叔為讀者開設了「隔音與靜音讀者群」,請來隔聲與吸音的專家為大家諮詢,私信編輯,告知入群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