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最強動漫排名(近年來評價最好的DC動畫)
2023-04-24 06:34:15 5
2021年的超級英雄圈,毫無疑問是漫威大年。
《旺達幻視》《獵鷹與冬兵》《洛基》搶佔上半年螢屏熱點,《鷹眼》《假如……?》《驚奇女士》已經箭在弦上。
大銀幕方面,[黑寡婦]、[尚氣與十環傳奇]、[永恆族]仍在伺機而動。
即便是放眼遊戲界,也能看到《漫威銀河護衛隊》在E3展會上隆重發布的身影。
但唯獨在一個領域,漫威似乎有所收斂,並且已經很久沒有產出過轟動性的作品——這便是動畫電影。
與此同時,保持著動畫電影年更頻率的DC這邊,倒是一直玩兒得風生水起。
或許是缺少了來自友商的競爭壓力,DC動畫近年來魔改不斷,質量參差不齊,也因此招致了不少粉絲批評。
豆瓣6.8分的[蝙蝠俠大戰羅賓],6.8分的[蝙蝠俠:致命玩笑],以及6.3分的[蝙蝠俠:緘默],都狠狠地打了原著黨的臉。
然而近日發行的[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卻在豆瓣獲得了7.9分的良好開局,隨著評分人數增加,分數逐漸落到了7.5。
但不可否認,這已經是近年來評價最好的DC動畫電影之一了。
不尊重原著的改編
都是耍流氓!
[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改編自被《紐約時報》譽為最暢銷經典的漫畫——《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
原著在豆瓣上擁有9.3分的超高口碑,但DC粉都知道,一旦染指動畫改編,再高的評分也算不得什麼了。
時間短暫地回到2013年,那似乎是DC漫改動畫電影最後的高光。
上半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下)],成功接續了前一年[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上)]的悲壯氣質。
影片改編自大師弗蘭克·米勒創作的同名作品,並幾乎將整部漫畫逐幀翻拍,對原著的尊重與仰賴可見一斑。
豆瓣8.9的現象級佳績,為其同名漫畫史詩的動畫改編劃上了完美句號。
下半年[正義聯盟:閃點悖論]接棒起跑,不光跑出了一個新世界,也將平行時空裡託馬斯·韋恩版本的蝙蝠俠帶到觀眾面前。
與[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系列相似,電影的情節、角色、畫風等主要元素都與漫畫原著相差無幾。
最終,影片的豆瓣評分落在8.7分,被大量漫迷奉為神作。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系列與[正義聯盟:閃點悖論]緊跟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終結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而來,並且堅定地秉持了其「暗黑」風格。
在這一連串振聾發聵的影視作品影響下,DC「大走深刻、暗黑路線」的形象變得愈發清晰。
一年後的[正義聯盟:戰爭]續寫了閃點大事件的故事,也正式將新52世界觀引入動畫螢屏。
影片與其後發行的[正義聯盟:亞特蘭蒂斯的寶座]以及前作[正義聯盟:閃點悖論]一樣,都改編自DC漫畫新52時期前段的內容,且主要情節都得到了保留。
穩紮穩打的改編好在無功無過,但華納動畫工作室與DC在製作方面的頹勢已經初露端倪:
其漫畫中深刻甚至晦澀的人性思考,以及隱藏在超級英雄面具下的社會哲學,越來越難以在需要直白、簡單表達的動畫電影中得到妥善保留。
濃重的暗黑風格漸漸褪色,DC也開始墮入魔改深淵,蝙蝠俠這一角色形象似乎成為了「故作深沉」的代言人。
2015年的[蝙蝠俠大戰羅賓],標誌著以蝙蝠俠為主的DC動畫電影帝國的崩塌,影片在豆瓣只得到了可憐的6.8分。
影片改編自斯科特·斯奈德與格雷格·卡普羅的經典作品——《蝙蝠俠:貓頭鷹法庭》。
貓頭鷹法庭是由哥譚市眾多名門望族所組成的一個神秘組織,他們四處收留孤兒,將他們培養成殺手。
除此之外,貓頭鷹法庭甚至可以復活屍體,成為其麾下的冷血「利爪」。
於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與這些暗部權力展開了層層角力。
除了展現出標誌性的偵探元素之外,原著故事還頗具政治驚悚氣質,充滿了「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世界」的悲壯情緒。
到了改編動畫這邊,光看名字就已經開始跑偏了——蝙蝠俠大戰……羅賓?
好吧,原著裡的貓頭鷹法庭,的確與夜翼迪克·羅賓森的血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直接將一場綿延幾個世紀的陰謀,簡化成蝙蝠俠的家族對決?
您還是省省吧!
在原本的漫畫結尾,一場戰爭在哥譚市全面爆發,蝙蝠俠與貓頭鷹法庭眾利爪拼死開戰,蝙蝠同盟(夜翼、蝙蝠女、紅頭罩)全員上陣。
終其一生被謊言蠱惑,並深信自己是韋恩血脈從而心生妒火的最後一位利爪殺手,在與蝙蝠俠的終極對決中死去,又一場史詩級悲劇落下了帷幕。
動畫的魔改讓這場世紀戰爭的史詩性蕩然無存——羅賓(達米安·韋恩)的心理成長,成為了整部電影的核心焦點。
最終結局的高光時刻,也從蝙蝠俠的視死如歸,改成了達米安的浪子回頭。
啊這?
正是這次失敗的改編,為日後的DC漫改動畫奠定了一個大趨勢——強行魔改結局。
該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要歸結於《蝙蝠俠》系列漫畫的偵探屬性——當故事臨近結尾時,通常會出現一個強有力的反轉,予以讀者極大的心理震撼。
而DC通過DVD與藍光碟發行的這些動畫作品,主要受眾其實就是已經讀過原著、對於故事的反轉有所了解的粉絲。
那麼如何才能給他們新鮮感呢?只有改變原著的反轉模式,再次出乎粉絲的意料。
粉絲的臉,就是用來打的
這也意味著原著在故事前期進行的層層鋪墊都不再有效,因此對於基礎的情節架構,動畫也要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
隨之而來的,便是原著宏大世界觀、情節連續性、角色深度等元素的全面垮塌。
DC,真有你的
2016年的[蝙蝠俠:致命玩笑]改編自《守望者》(豆瓣9.8分)、《V字仇殺隊》之父阿蘭·摩爾的同名經典作品。
漫畫將小丑這一經典反派層層解剖,探究其誕生背後的故事。最終呈現出來的,不僅是關乎小丑個人的悲劇,更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悲歌。
到了電影裡,漫畫的重要情節依然得以保留,編劇也基本做到了逐幀還原。
但由於原著的篇幅較短,所以在進行動畫改編時,創作團隊直接在既有情節之前,又加入了近半小時的原創劇情。
這段時間被粉絲稱為史上最難熬的半小時,不僅節奏拖沓,情節毫無意義,甚至還有一段莫名其妙的蝙蝠俠 蝙蝠女天台野戰。
DC:這你都不樂意看,那我走?
影片最終以豆瓣6.8的評分草草收場,也成了漫迷心中不願再提及的痛。
儘管如此,DC在魔改大道上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
2019年,由傑夫·洛布與吉姆·李創作的《蝙蝠俠:緘默》被搬上螢屏,果不其然,影片招致了近年來漫改動畫電影界最大的罵聲。
在漫畫中,緘默是一名心理扭曲的整形外科醫生,在一個與韋恩家庭相似的大家族中長大,一直嫉妒並且想要成為布魯斯·韋恩。
他將自己整形成布魯斯的樣子,在頭上纏滿繃帶,成為了緘默。
這部充滿悲劇色彩的漫畫作品,不僅詳細揭秘了一個超級反派的誕生,也從一個奇特的角度深入研究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心理狀態,堪稱絕妙。
動畫電影也同樣利用了這點,從海報開始就極力誤導粉絲——蝙蝠俠與緘默各自佔據畫面半邊,看起來就像一體兩面的存在。
結果是,角色人設割裂,情節雜亂冗餘,邏輯不知所謂等等缺點在這部影片中暴露無遺。
當大家看到結局的反轉時,更是沒有一個人不被驚呆的:緘默竟然是……謎語人?你***滾出哥譚啊好不好!
原著仿佛被編劇拿去糊了牆,粉絲瞬間群情激憤,對[蝙蝠俠:緘默]的評論區發動總攻。
6.3,這是它最終收穫的評分。
終於在兩年後,號稱DC漫畫歷史最強作之一的《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氣勢洶洶地殺來,這一次,粉絲再也不敢抱有什麼期待了。
也許正因為此,[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的出現,反倒是帶來了一些驚喜。
原著的有效改編
任重而道遠
漫畫《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由傑夫·洛布創作,蒂姆·賽爾繪製,它在許多方面完成了史無前例的突破與創新。
由於一個神秘殺手的出現,哥譚市的黑白兩道都陷入了焦灼之中。
他只在節日行兇,受害人全部是黑幫大佬法爾康尼的身邊親信,黑暗騎士蝙蝠俠、正義警長戈登以及檢察官哈維·丹特立即投入調查。
隨著偵探工作的深入,小丑、所羅門·格朗迪、貓女、毒藤女、稻草人、謎語人、日曆人等經典反派輪番登場。
一團史無前例的黑暗疑雲洶湧襲來……
故事對於蝙蝠俠的經典敵人——雙面人進行了完整的塑造,這一整段情節也被諾蘭近乎完整地挪用到了[蝙蝠俠:黑暗騎士]當中。
而故事的另一主角戈登警長,也在傑夫筆下徹底摒棄掉了其一貫呆傻的人設,成為了一個在腐敗環境中孑然奮爭的清廉警察——這一點同樣被諾蘭借鑑。
可以這麼說:除了反派小丑之外,[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大部分設定、情節甚至分鏡,都是直接脫胎於這部偉大的漫畫作品。
除此之外,原著還在時間維度融入了獨特的巧思——只在節日犯罪的節日殺手,每一次逃脫都意味著下一個犯罪倒計時的開始。
讀者跟隨蝙蝠俠在接踵而來的節日裡與時間進行賽跑,氛圍像即將引爆的定時炸彈一樣緊緊牽動人心。
只聞其槍,不見其人的神秘節日殺手
礙於篇幅限制,影片不得不對漫畫故事進行大幅度改動:刪減支線角色的戲份,豐富主要角色的背景故事,加入輕鬆的幽默情節,增多動作場景的比重。
而在某些方面,[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的改編也的確存在弊病——例如孜孜不倦地實踐「蝙蝠俠VS小丑」這一流量密碼。
在漫畫《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第四章「新年前夜」中,小丑的犯罪、節日殺手的謀殺、哈維家庭的困境三線情節進行平行敘事。
這樣的設置既凸顯出蝙蝠俠情緒的逐漸煩躁與失控,也表現了案件調查進入瓶頸的手足無措,同時還在鋪墊哈維·丹特日後悲劇的發生。
而動畫則直接將其改編成了大篇幅的蝙蝠俠VS小丑動作戲。
節日殺手的謀殺不痛不癢,哈維家庭矛盾成了浮於表面的爭吵絆嘴。
與此同時,由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珠玉在前,為了避免與這部「影史最佳超英電影」產生聯想,[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刻意改編了某些情節。
例如在哈維夫婦房子被炸之後,哈維進入假死狀態,還易容成炸彈犯米奇陳的樣貌意圖對其黨羽進行騙供的段落。
毫無疑問,[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戈登假死並隱藏身份的情節與這一段如出一轍。
而到了動畫裡,不僅米奇陳一夥直接成為了三合會手下,哈維也並沒有假死而是被炸暈。
又例如戈登與蝙蝠俠「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審問罪犯米奇陳的段落,很明顯為後來蝙蝠俠審訊室對峙小丑的戲提供了靈感。
動畫則簡化了對米奇陳的審問,反而將其改編成了一段中國功夫大戰美國蝙蝠的動作戲。
米奇陳一句粵語罵街更是給這段突兀的鬥武平添滑稽。
冚家鏟,打到你撲街
然而,儘管如此,不得不說影片大部分的改動,其實都保留了原故事的黑暗氣質,以及懸疑氛圍濃重的偵探情節——這已經足以讓大部分粉絲心滿意足。
前面提到DC喜歡在動畫作品中改變原著漫畫的反轉模式,這一點也反常地在[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中起到了不一樣的奇效。
原著裡「羅馬人」法爾康尼的兒子阿爾貝託,在很長的篇幅內幾乎沒有戲份。
他以假死騙過調查,看似是圍繞法爾康尼身邊的眾多受害者中平平無奇的一位,實則化身節日殺手暗地進行謀殺活動。
直至故事結尾,其動機才被揭示出來——遭受家庭忽視及冷暴力,心理扭曲之下造就的又一齣悲劇。
而動畫則早早地將阿爾貝託與家族的矛盾擺在檯面上,當你以為這只不過是又一個傻瓜般的改編失敗案例時,[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下)]告訴你:兇手似乎另有其人!
他的死亡得到了蝙蝠俠與貓女的全程目擊,而節日殺手也同時在謀殺現場被目睹現身。
反派身份看似再被魔改,但這一次,反而合情合理地製造出了神秘懸念。
這也讓看過[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的觀眾,更加期待下集的到來——這層懸念還能怎麼反轉?這一次會是慣例魔改還是神級改編?
雖說漫改動畫任重道遠,[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上)]的評分與原作也尚有差距,但無論是視覺風格還是情節走向,都不可否認它是近年來DC漫改動畫較為成功的一部。
在劇作改編方面,電影只呈現了原著十三章中的前四章,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的故事將更加華麗、宏大。
按照這個趨勢,即將在7月份正式發行的[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下)]只要不作死魔改,就一定能成為DC再次制霸動畫電影的神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