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是(自治區四個農產品主產區)
2023-04-24 07:10:37 2
「萬畝枝頭青墜果,無邊稻穀綠初黃。村姑敬酒歌聲醉,新釀乍開滿院芳。」7月14日,一場慶豐收民俗文化活動在象州縣中平鎮河村舉行。稻穀初熟,碩果壓枝,村民唱起敬酒歌,跳起師公舞,遊人不飲而醉。
河村的熱鬧情景,是象州縣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效的寫照。
7月23日,廣西年中工作會議暨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推進大會公布2017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城區)、進步縣(城區)」名單,象州縣榮獲科學發展進步縣稱號,成為全區4個上榜的農產品主產區之一。
早在2016年,象州縣就提出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城建塑縣、文旅興縣」五大戰略。按照「農業穩縣」戰略,象州縣專門成立農業工作組,自上而下高位推動各項工作開展。
主導產業穩根強基仲夏時節,在素有「桂中糧倉」美譽的象州縣,稻田、果園成了當前最靚麗的風景。
近日,象州縣馬坪鎮龍響村一派豐收景象。(龔堅 攝)
妙皇鄉盤古村古樸屯生態田園,金燦燦的稻田裡,稻穗彎彎,稻米飄香。百丈鄉庭都村,村前一大片綠油油的砂糖橘果園裡,青色的果實綴滿枝頭。
庭都村村民介紹,眼前這片土地因遭受洪災,曾長期撂荒。2014年,村裡引進專業合作社,流轉水毀沙化田地300多畝,投入土地整治資金100多萬元,發展砂糖橘種植。如今,這塊地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
近年來,象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了「再造一個花果象州」的目標。為推進水果發展,象州縣鼓勵群眾退桉還果、墾荒種果,加大水果技術培訓力度,申報象州砂糖橘地理標誌產品,加強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促進水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我們『宜農則農』,抓準主導產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走出差異發展、特色發展之路。」象州縣縣長熊健介紹,象州縣立足實際,確立「穩糧、保桑、強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7年,象州縣水果種植面積達25.5萬畝,其中砂糖橘佔20萬畝。象州縣成為廣西砂糖橘三大主產區之一。據統計,2017年象州縣水果總產量17.4萬噸、產值21億元。象州縣農業局局長覃紅介紹,全縣2017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51.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8.8萬噸;種桑面積26.55萬畝,鮮繭產量達3.74萬噸。
圖/龔堅 攝
園區建設提質增效日前,記者來到石龍鎮花山村採訪,在村民梁德華家裡,只見二層小樓正在裝修,家中彩電、冰箱一應俱全。梁德華說,種「雙高」糖料蔗讓他的生活從貧苦變成「甜蜜」。
以前他家12畝地「四分五裂」。地塊小,管理難,種甘蔗收成比其他人少一大截。2017年,村裡開展「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他種蔗每畝增產近3噸,12畝共增收1.5萬元。
梁德華深知,規模化生產是一種優勢。
然而,早年土地權屬不明,影響到土地的流轉和合併。象州縣大膽探索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法,在全區得到推廣。象州縣副縣長韋國嵩介紹,象州縣已完成土地確權119個行政村、1378個小組、約7.7萬戶,涉及耕地面積72.69萬畝,完成可頒證率100%。
土地確權登記推動了土地流轉。象州縣累計流轉土地20.6萬畝,流轉率達29.1%。通過土地流轉,得以整合土地資源,建起自治區、市、縣、鄉四級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推動優質米、有機米、桑蠶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目前,全縣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84家,其中市級示範合作社34家;有家庭農場139家,其中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0家。
土地確權和流轉有力地推進「兩權」抵押貸款工作。象州縣制定出臺扶持政策,創新放貸模式,破解現代農業融資難題。2017年,象州縣為135戶農戶及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放農村承包土地(耕地)經營權抵押貸款6642萬元,比2016年增加4777萬元,貸款年度餘額增速遠高於全區涉農貸款平均增速,在全區排名前列。
三產融合綠色發展7月20日,在象州縣寺村鎮大力村富硒優質稻產業示範區1000畝核心區,數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搶收早稻。
寺村橫橋一帶水稻豐收美景(龔堅 攝)
大力村黨總支部書記滿紅介紹,大力村通過引進太糧米業、惠豐和暢集團等5家企業,採取「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經營方式發展富硒優質稻產業,採用「六統一」管理模式:統一水稻品種和肥料,統一生產技術規範,統一收穫、加工、儲藏,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統一分配餘額和公益金的提取。
據介紹,大力村富硒優質水稻每畝年產值達3920元,比傳統種植方式增加1500多元。
近年來,象州共引進和培育大米加工企業35家,年加工稻穀12萬噸以上,優質稻銷售額近10億元。
象州一大米加工企業內工人在抓緊生產(龔堅 攝)
優質化、標準化的生產加工,也催生了多個大米品牌。其中,「吉象」「鳴象」等大米商標被評為「廣西著名商標」,暢銷區內外。2017年底,象州縣選送的象州大米被收入《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糧油類)》中。
象州縣還大力推進農旅結合,延伸農業產業鏈。
7月19日,在象州縣妙皇鄉思高村廣西壯鄉紅心獼猴桃種植園裡,獼猴桃枝條上果實纍纍,在充滿青草香味的果樹濃蔭下,遊人穿梭其中,歡聲笑語陣陣。
遊客在象州縣妙皇鄉思高村獼猴桃種植基地摘果。(龔堅 攝)
「這裡的獼猴桃很好吃,我打算採摘一些,帶回去給朋友嘗嘗。」在獼猴桃園裡,專程帶家人從外地趕來體驗獼猴桃採摘的遊客黃永亮笑著說,他摘了50公斤獼猴桃,僅花2500元。而獼猴桃園的主人覃望群介紹,由於他們的果園位於天蓋山下,風景優美,種植的獼猴桃生態無汙染,所以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遊玩採摘,今年收入有望達到45萬元。
象州縣旅遊局局長高敦群介紹,象州縣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引導旅遊走「農文旅」融合路線。寺村鎮的「小穀米餅節」,中平鎮的「豐收節」,大樂鎮的「桑蠶織夢」旅遊節,妙皇鄉的「秋社」祈福活動等七大主題節會活動,讓農業和旅遊業交相輝映。
「『農業 』模式,讓田間地頭連接市場,讓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有機融合。我們將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象州縣委書記鄧應文說。(文/本報記者 蒙進煌 實習生 李依依 通訊員 龔堅 圖/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