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中考提升的方法和技巧(新中考背景下如何學好化學)
2023-05-19 23:32:19 1
編 者 按
初三各科應該如何複習,才能事半功倍?心態要怎麼調整,才會張弛有度?新學期,踏徵程。針對同學們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海峽教育報邀請了來自全省各地各學科的優秀教師,他們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近年來的中考題型特點,給學生們分享實用的複習建議和學習方法。
今天推出的是化學學科——
掌握「四要」 從「零」出發
——初三化學學習建議
南平一中初中部化學教研組組長 沈健
沈健,南平一中初中部化學教研組組長,南平市教學研究指導組成員。曾榮獲福建省第四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初中化學科一等獎,獲評南平市五一勞動獎章、南平市骨幹教師等光榮稱號。
//
化學是九年級才開設的課程,可以說是一門「零」起點課程,不存在七、八年級基礎知識缺失的學習障礙,你今天學和做的就會成為明天的基礎。因此,同學們要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學好化學。與此同時,進入九年級畢業班,孩子學習動機會更加強烈,也希望家長把握這個時機,好好引導,幫助孩子共同學好這門課。
2022年中考是「雙減」政策出臺後的第一年中考,命題的難度與形式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2023年中考是義務教育「新課標」發布後的第一年中考,在新中考的背景下,九年級新生應該如何學習化學?我就此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要珍惜和把握做實驗的機會
古語云:「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蒙臺梭利針對兒童教育曾說過:「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見中西方教育都很重視實踐。
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途徑,本身也蘊含著重要知識。對於化學初學者來說,做實驗的價值,不僅可以習得化學知識與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製造物質、發現原理後獲得的成功體驗,這些對激發與保持化學學習興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猶憶自己初三時,利用墨水瓶製作酒精燈,用蜂王漿口服液的空瓶和吸管做發生裝置製取氧氣,將電池的外殼「鋅筒」剪成片狀,又向老師「追討」稀硫酸製取氫氣,在課餘時向同學表演「氫氣爆炸」的實驗場景……一切猶如昨日,歷歷在目,對我後來繼續學習化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那麼如何把握和創造做實驗的機會呢?教師課堂教學時常會邀請學生參與實驗操作,聞聞氣味,表述實驗現象,這時你不要畏懼,要大膽參與。在觀察實驗現象時,要注意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後的變化。初中開設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等8個學生必做實驗。根據學校條件,這些實驗多會以分組形式開展,是系統學習化學實驗的重要途徑。「新課標」還提出要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如製作簡易供氧器、水質檢測及自製淨水器、探究土壤酸鹼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等。此外,家長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創設條件,支持孩子完成家庭實驗。
那麼該如何做好實驗呢?
✅ 首先,要掌握常見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並逐步學習實驗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識,提高實驗的規範意識,這些內容一般會在第一章內重點介紹。
✅ 其次,要用系統的思想去認識和設計一個實驗,實驗具有三個要素: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順序與安全注意事項。比如氧氣、二氧化碳的製備,要從原理、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操作步驟、檢驗方法、驗滿方法等角度結構化認識氣體製備方法,通過歸納對比形成氣體製備一般思路。
✅ 最後,要領會實驗探究的思想方法。比如運用直接比較法探究「金屬的性質」、運用轉換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燃燒的條件」和「鐵鏽蝕的條件」等等。
要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
要運用歸納、對比、積累的學習策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基礎學科,其特徵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物質的多樣性,決定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個外在特徵——「零碎感」,要運用歸納、對比的方法,認識同類物質的「共性」與「個性」,在歸納「共性」的過程中尋找「特例」。如金屬的化學性質有:能與氧氣化合(黃金例外)、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元素(不活潑的金屬例外)、能置換某些鹽溶液中的活動性更弱的金屬元素(非常活潑的金屬例外)等。
化學雖是一門理科,但對記憶的工作要求是嚴肅而認真的,不重視對物質性質變化知識的記憶是不可能學好化學的。作為「零」起點學科,自然要重視積累。化學學習中「積累」策略的運用,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疊加信息,而是從組成、結構的角度去認識物質,運用歸納、對比的方法結構化積累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知識,積累的過程應是對知識的精加工過程。
學習是循序漸進的,知識的獲取也是由少到多。要提高聽課效率與專注度,及時做好筆記,課後可以將學到物質的性質與變化信息整理在一張紙上,周末、月末歸納、對比,反思總結,這個過程可以稱為「把書讀薄」。
要凝練領會學科思想觀念
要凝鍊領會學科思想觀念,建立問題解決思考模型。包括物質的組成、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性質反映了結構特徵,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了物質的性質;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質變化中元素不變,可據此探究物質的組成;物質是可分的,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對於由分子構成的物質而言,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構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生改變,但原子種類、數量、質量保持不變;化學變化伴隨著物質和能量的轉變,改變條件會影響反應的發生和進行;溶解是有限度的,溶解度是量化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數據,改變外界條件,可以影響物質的溶解能力;過濾與結晶是分離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要掌握好化學語言
要學會以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方式認識和表徵化學變化。嘗試用微粒模型圖的形式表達若干個分子或原子,或描繪水蒸發、水分解的過程,並用化學符號表示。化學符號是化學學科特有的化學語言,在初中階段我們將學習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掌握好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重要保證。
元素符號可以在第一章學習期間提前記牢;在認識核外電子排布知識後,可以初步體驗離子符號書寫,並在學完化合價知識後予以固化書寫經驗;化學式是表示物質組成結構的式子,不要簡單看成是英文字母與數字的結合,要理解其含義,化學式掌握是由少到多的,先由名稱推測寫法,再到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書寫能力是不斷進階的。化學方程式是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2022年中考化學方程式考了8個,每個3分,其重要性毋庸多言。要理解化學方程式中的配平係數表達的含義,切不可將其當作一個純數來記。
結 語
預習、聽課、作業與複習、反思與考試,是學習的四個環節,各學科在做好四個環節上的方法是相通的。化學不僅創造新物質、新材料,豐富我們的物質世界,還在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糧食安全、健康生活等領域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同學們,化學期待你的學習,希望化學學習能改變你,更希望你的學習能改變化學!
編輯 / 製作:鄭琳琳審核:林忠錦 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