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初中語法知識點總複習(中學語法知識學習筆記)

2023-04-29 18:49:03 1

初中語法知識點總複習? 單句(二)句類,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初中語法知識點總複習?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初中語法知識點總複習

單句

(二)句類

句子還可以從整體功能、用途的角度進行觀察。「句類」,就是從句子的功能或者語氣上對句子進行觀察、區分的結果。因而,

所謂句類,實際上是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語氣的類別。

傳統語言學研究指出,從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語氣上觀察句子,可以看到句子有四種不同的類別:

1.陳述句:說明一件事情。陳述句發揮特定的陳述功能,在語氣上屬平直調或者緩降調。如:

① 他來了。

② 小王走了。2.疑問句:提出一個問題。在語氣上,疑問句有一個緩升的語調。如:

① 他來了嗎?

② 小王走了嗎?第五章 單句

3.感嘆句:表達說話人的某種強烈的情緒。在語氣上,感嘆句有一個急升的語調:

① 他來了!

② 小王走了!

4.祈使句:表達命令、勸誘、禁止意義的句子。在語氣上,祈使句可以是一個急升調,也可以是一個緩降調。如:

① 你來!

② 小王,你走吧。其實,每一類句子都是一個功能範疇——表達功能的範疇,比如,陳述範疇、感嘆範疇、疑問範疇、祈使範疇等。這樣,語法研究還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以下研究:

漢語怎樣表達陳述範疇?

漢語怎樣表達疑問範疇?

漢語怎樣表達感嘆範疇?

漢語怎樣表達祈使範疇?

這些問題都是漢語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問題。第五章 單句

(三)句式

除了上述兩個角度之外,句子還可以根據其自身不同的結構特性加以區別。

句式,就是在結構上有獨到之處的單句格式 。

漢語的句式通常有「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連」字句等等。

任何語言的語法學習,除了學習一些句子類型之外,還必須把握一些特殊的句子格式,所以,句式教學,是語法教學尤其是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二.句型確定的原則和方法

(一)句型確定的原則在確定一種語言的句子結構類型之前,首先要對這種語言的句子進行結構分析,確定句子的基本結構成分的類,確定句子成分之間的搭配關係的格局,最後歸納、確定句子格局的類——句型。句型確定的具體過程中,要遵循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則。

1.確定句型,不考慮句子語氣方面的因素,即語氣的差異不影響句子結構格式:

① 你是誰? (疑問語氣、疑問句)

② 我去! (感嘆語氣、感嘆句) 主+謂:主謂句

③ 你來一趟!(祈使語氣、祈使句)第五章 單句

2.用語法功能相同的詞語替換句中詞語,不改變句子的結構類型。如:

N1│V │N2

他 │ 寫│信。

我 │ 看│書。 主+謂:主謂句

北京│ 是│大城市。

小王│ 來了。這裡,實際上包含了一個規則:由相同詞類構成的不同的句子屬於一個句型。

3.句型是句子的結構類型,因此,句子中的超結構成分(即獨立成分、獨立語)不作為確定句型的因素。如:

① 身體怎麼樣了,老劉?

② 你想,我能不去嗎?

③ 這件事,看樣子,沒戲了。這個原則是在提醒人們,首先,要明確句子中的獨立成分與句中其他成分不存在結構上的聯繫,因而,不能誤將獨立成分作為一個句子的普通成分。如上述三例中,如果將其中的「老劉」、「你想」、「看樣子」三個獨立成分作為一個普通的成分來處理,就有可能對各個句子的結構類型做出不同的判斷。其次,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要明確獨立成分的個性、特徵,要能夠認識並判斷哪個成分是獨立成分,這實際上也是免將獨立成分作為一般成分處理的前提。此前,在上一章中強調獨立成分的特徵、種類的目的也正在於此。

第五章 單句

(二)確定句型的方法

原則與方法不同,前者是宏觀上的規定,而後者則是微觀上、具體過程中的細則。

確定句型的方法有三點。

1.句型是一個層級性系統,在確定句型時,要從大到小、從上到下逐級進行。如上面基本概念中看到的漢語句型系統圖。

實踐證明,越級操作的結果是句型系統混亂,達不到劃分句型的目的。第五章 單句

2.如果一個句子整體上是一個偏正結構,則它的結構類型要由被修飾的中心語部分的結構類型來確定。如:

① [關於種棉花],我沒有經驗。(單句、主謂句、動賓謂語句)

② [在我國],北方還是冰天雪地,而南方已經開始播種了。(複句、轉折關係)如果沒有看到①中的句首狀語「關於種棉花」而誤將①的句型判斷為偏正結構,就是不合理的,因為從句子成分的角度來看,句首狀語不是必有的結構成分。②的情況更加明顯,如果按照宏觀結構來確定句子類型,它可能被判定為單句,但實際上,這個句子是一個複句,這是公認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必須根據被修飾的部分的結構情況才能得出 。

課前提問

(1)什麼叫句型?句型劃分的標準是什麼?

(2)根據語氣可以把句子分為幾種?

(3)什麼叫句式?舉例?漢語裡有哪些句式?

(4)句子分類指哪些?

(5)句型確定的原則有幾個?

(6)獨立成分為什麼不能做為確定句型的因素?

(7)什麼叫主謂謂語?

(8)什麼是連動短語?

(9)什麼叫兼語短語?

第五章 單句

三.主謂句

(一)主謂謂語句

1.主謂謂語句的含義

用主謂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如:

① 小王‖心地善良。

② 那個人‖身材高大。

由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主謂謂語句的總體結構是是:

曾經有人認為,上述大小主語之間往往隱含著領屬關係,所以,整個句子應看作是定中短語作主語。但是,大小主語之間確實可以加上一個狀語,從而證明它們是不同的句子成分,整個句子是主謂謂語句:

① 小王[的確/確實……]心地善良。

② 那個人[的確/確實……]身材高大 。第五章 單句

2.主謂謂語句的類型

主謂謂語句可以根據大小的情況區分為以下類別。(1)大小主語之間具有領屬或整體和局部的關係。

如:

① 我‖身體很好。 (領屬)

② 咱們倆‖誰也別去。(局部—整體)(2)大小主語與小謂語之間有施事、受事、當事、工具等關係。

如:

① 他‖普通話說得不錯。

② 那個人‖我們一起打過球。

③ 這支筆‖我寫過字 。(3)大主語是個話題,整個謂語從某個方面對這個話題進行說明。

如:

① 無線電,‖我是外行。

② 那個地方,‖他並不陌生。(4)大主語和謂語中的某個詞語是復指關係。

如:

① 小王, 他是我們的班長。

② 白楊樹,‖我讚美你。(5)大主語和謂語有解注關係。

如:

① 白菜‖五毛錢一斤。

② 紅酒‖十塊錢一瓶。上邊的種種主謂謂語句都是各種著述中意見比較一致的,摘錄在這裡,供大家了解。

第五章 單句

3.主謂謂語句和「定中短語作主語句」

漢語中有一種句子,叫做「定中短語作主語句」,故名思義,其主語是由一個定中短語充當的。但外表上非常像主謂謂語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說出不同點,並說明理據。

第一組 第二組

老王白髮蒼蒼。 我們工廠很大。

小李思維敏捷。 車間書記是我。

車間熱氣騰騰。 連隊戰士活躍。

─ ─ ─ ─ ─ ─

A B C A B C第五章 單句

這兩組句子的共同特點是:都可以分為三段。似乎A、B之間都隱含有領屬的關係。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構類型。這裡有兩個問題是:

a.到底這兩組句子有何區別?

b.怎麼區別?研究表明,上述兩組句子中,第一組是「主謂謂語句」,第二組是「定中短語作主語句」。具體判別方法有以下兩種:

(1)看A+B+C內部可有停頓的位置:如果是「A,+B+C」,則整個句子是主謂謂語句;內部停頓是「A+B,+C」,則整個句子就應該是定中短語作主語句:

第一組 第二組

*老王白髮/蒼蒼。 我們工廠/很大。

*小李思維/敏捷。 車間書記/是我。

*車間熱氣/騰騰。 連隊戰士/活躍。

可見,第一組應該是主謂謂語句,而第二組應該是定中短語作主語句。第五章 單句

A B

a1老王(呢/嘛/呀)白髮蒼蒼。 *b1我們(呢/嘛/呀)工廠很大。

*a1'老王白髮(呢/嘛/呀)蒼蒼。 b1'我們工廠(呢/嘛/呀)很大。

a2小李(呢/嘛/呀)思維敏捷。 *b2車間(呢/嘛/呀)書記是我。

*a2'小李思維(呢/嘛/呀)敏捷。 b2'車間書記(呢/嘛/呀)是我。

a3車間(呢/嘛/呀)熱氣騰騰。 *b3連隊(呢/嘛/呀)戰士活躍。

*a3'車間熱氣(呢/嘛/呀)騰騰。 b3'連隊戰士(呢/嘛/呀)活躍。

可見,A組的可有停頓位置符合主謂謂語句的特徵,屬於主謂謂語句。B組的可有停頓位置符合定中短語作主語句的特徵,屬於定中短語作主語句。

語言實踐中,有一些是兼具上述兩類句子特徵的句子。如:

① 西湖春色正濃。

② 中國歷史悠久。

③ 照片顏色發黃。

試通過上述界定方式加以界定。 答案

答案:① 西湖/春色正濃。 (主謂謂語句)

西湖春色/正濃。 (定中短語作主語句)

② 中國/歷史悠久。 (主謂謂語句)

中國歷史/悠久。 (定中短語作主語句)

③ 照片/顏色發黃。 (主謂謂語句)

照片顏色/發黃。 (定中短語作主語句)4.主謂謂語句和「主謂短語作主語句」

漢語中還有一種句子與主謂謂語句容易發生糾葛,這就是主謂短語作主語的句子,簡稱「主謂作主句」。

典型的「主謂作主句」指的是以下句子 :

① 他當書記,‖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② 你心裡想什麼,‖我早就知道。

觀察表明,這類句子的結構特徵是:

a.前後兩個部分有「,」隔開。

b.前一個部分是個主謂短語,作句子的主語;後一部分表示判斷,作句子的謂語。

如果取消中間的「,」,就可能與動賓短語作小主語的主謂謂語句相混淆:

① 笨人幹活不耍滑。

② 這個人說話風趣。

上述兩個句子是什麼句型?為什麼?

實際上,上述兩個句子就是一種兼具上述兩種特徵的句子格式。找到或者加上不同的標記,就可以實現為不同的句式。具體界定過程的關鍵是,根據「主語+謂語」之間可以添加狀語,可以有停頓的特徵,找到句子內部的可有的停頓位置,即找到添加狀語的位置:

[1]笨人幹活不耍滑。

→笨人(,/嘛/的確)幹活不耍滑。(主謂謂語句)

→笨人幹活(,/嘛/的確)不耍滑。(主謂作主句)

[2]這個人說話風趣。

→這個人(,/嘛/的確)說話風趣。(主謂謂語句)

→這個人說話(,/嘛/的確)風趣。(主謂作主句)

下邊是幾個相關的例子:

他走路姿勢好看。

我睡不著是當然的。

我打字快起來了。第五章 單句

三.主謂句

(二)雙賓語句

1.雙賓語句的含義

漢語的帶賓動詞從大賓語的角度來觀察是比較複雜的。起碼有以下幾種情況。

a.無賓動詞:不帶賓語的動詞。如:

病 醒 休息 出發 發抖 完畢 甦醒 氣喘

生氣 站崗 結婚 作主 睡覺 革命 上當 理髮b.有的必帶賓語:

結(婚) 姓(張) 具有 含有 企圖 成為

C.多數帶一個賓語:可以帶體詞性賓語、謂詞性賓語、兼帶體詞、謂詞性賓語d.也有帶兩個賓語的:

一個動詞如果同時既涉及對象又涉及事物,就可能帶上兩個賓語。這就是所謂的雙賓語句。如:

① 我給他 一本書。

O1 O2

O1:近賓語/間接賓語 O2:遠賓語/直接賓語

② 小張告訴我 一件事。

O1 O2

O1:近賓語/間接賓語 O2:遠賓語/直接賓語第五章 單句

從上邊的例子可以看出雙賓語句的結構模式為:

S+VP+O1+O2

兩個賓語的結構語義特性是不同的。

從距離動語的物理距離的遠近來看,O1是近賓語,O2是遠賓語。

從與動語的語義關係的來看,O1與動語具有間接的語義關係,是間接賓語。O2與動語具有直接的語義關係,是直接賓語。

另外,從邏輯—語義的角度來看,兩個賓語也是有差異的。

O1通常是一個生物體,或者是一個可以代表生物體的機構名稱。多數情況下是指人的,如上述①中的「他」和②中的「我」。有時還可以是指人以外的動物或者代表人的機構:

③ 我給貓一條魚。(「貓」是動物)

④ 書店送給圖書館一些書。(「圖書館」是代表人的機構名稱)O2通常指無生命的物。

如前述①、②中的「書」和「事」。但也有指有生命的人或物:

⑤ 孤兒院送給老張一個孩子。

⑥ 我給了他一隻貓。第五章 單句

2.總結上邊的討論,可以得到雙賓語句的總體特徵:

a.有兩個賓語,O1通常表示對象,O2通常表示事物。

b.兩個賓語之間沒有結構上的聯繫,否則就不成其為雙賓語句。下邊是兩個反例:

① 我看過《子夜》、《青春之歌》。

(《子夜》不表對象,且聯合結構作賓語)

② 誰也沒買她一根火柴。 (「她」表對象,但定中短語作賓語)

由於上述兩個句子的賓語都是一個結構體,因而不構成雙賓語而是一般的單賓語。3.雙賓語句的範圍

漢語的雙賓語句根據核心動詞的語義類別可以分別為以下幾種。

(1)「給予」類:句中核心動詞是「給予」類動詞。如「給、給予、送、贈、還、交、賞、告訴、教導、V給」等等。例如:

① 他送給我一支筆。

② 我告訴他:小王來了。

廣義的「給予」類動詞還應包括「潑、揚、撒、灑、淋、唾、濺」等等。(2)「獲取」類:核心動詞表示「獲取」意義。如 「問、拿、抓、請教、詢問、反問、打聽、請示」等等。

例如:

① 我問你一個問題。

② 他請示上級:能不能提前放假 。(3)「稱謂」類:核心動詞表示「稱謂」義。如 「叫、稱、喊」等等。

例如:

① 大家都叫他「王掌柜」。

② 山民們都稱他「雷神夜」。

也有人說這類雙賓句中的兩個賓語是同位短語,因而不是雙賓語句。(4)雜類:核心動詞是「欠、限、瞞」等等,不容易歸入上述幾類中去。

例如:

① 我限你三天時間,過期不候。

② 我瞞過你什麼事?第五章 單句

4.複雜的雙賓語句

複雜的雙賓語句指的是:兩個賓語中的一個或者兩個賓語內部又是一個複雜的成分。如:

① 我給他們每個人一杯礦泉水。(O2是一個複雜的成分)

② 老師給他們一人兩本書。(O2是一個複雜的成分)③ 我給他們來訪的客人 一人一杯礦泉水。(O1、O2都是複雜成分)

④ 老師給他們剛剛進校的學生 一人兩本書。(O1、O2都是複雜成分)漢語的雙賓語句確是一種有特點的句子格式,有很多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

課前提問

(1)舉例主謂短語作主語的句子?

(2)主謂短語作主語的句子在宏觀上有哪兩個特點?

(3)什麼叫雙賓語句?

(4)什麼叫遠賓語和近賓語?

(5)什麼叫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

(6)賓語1賓語2中賓語1的語意特徵是什麼?

(7)賓語1賓語2中賓語2的語意特徵是什麼?

(8)雙賓語句有什麼特點?

(9)雙賓語句有幾個種類?

第五章 單句

三.主謂句

(三)連謂句

1.連謂句的含義

連謂句,是由連謂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

連謂短語,指的是一個短語內部連用幾個動詞性成分,表示一個人的連發性、並發性動作行為,或者從不同方面分述某個人物。下邊是一些實例:

① 他寫好報告 交給通信員。(連發性動作行為)

② 他拿著書 站在門口。 (並發性動作行為)③ 他有權 提出申訴。 (分述某個人物)

2.連謂句的特點

通過上述幾個例子的觀察可以看到連謂句有以下幾個特點:

(1)謂語部分連用的幾個動詞性成分的順序不能顛倒。如上述三例中的「寫好報告交給通信員」、「拿著書站在門口」和「有權提出申訴」都不能顛倒順序,否則,或者意義發生變化,或者語義不通。此一項足以證明連謂短語不同於動詞性的聯合短語。

(2)每個連用的動詞性短語都可以單獨與主語發生主謂關係。

還是以上三個例子為例:

① 他寫好報告交給通信員。→(他+寫好報告)+(他+交給通信員)

② 他拿著書站在門口。→(他+拿著書)+(他+站在門口)

③ 他有權提出申訴。→(他+有權)+(他+提出申訴)

這一點可以看作是連謂句與兼語句的主要差異之一。(3)連用的各動詞性成分之間沒有停頓,沒有關聯詞語。否則就有可能是一個表示連貫關係的複句。下邊是兩個反例:

① 他走過去[,]拿起衣服出去了。

② 我緩緩地站起來,[然後]轉過身去往外走。第五章 單句

3.連謂句的結構類型

連謂句謂語連用動詞性成分的項數可以是兩項,也可以是幾項。現在以兩項為例,考查以下連謂句的結構類型。有以下幾種類型。

(1)主+(動賓+動)。如:

你倒杯茶水喝。 我找本書看。

(2)主+(動+動賓)。如:

我去看電影。 你來削蘋果。

(3)主+(動賓+動賓)。如:

他去圖書館借書了。 幾個人說著話走進院子裡。

(4)主+(動+動)。如:

他笑著說。 豆芽炒著吃。第五章 單句

4.連謂句的語義類型

連謂句謂語內部連用幾個動詞性成分,這些動詞性成分之間的語義聯繫是不同的,根據這種語義聯繫,可以把連謂句的語義類型區分為以下幾種。

續動式:幾個動詞性成分依次表示主體先後發出的動作行為。

如:

① 他轉過身來 看了我一眼。

② 他點著煙 吸了一口。伴隨式:前後兩個動詞性成分表示的動作行為是伴隨進行的

如:

① 他倚著門框 站著。

② 小栓坐在裡面的桌前 吃飯。目的式:後一個動詞性成分在語義上是前面的動詞性成分所表動作行為的目的

① 金旺他爹去三仙姑那裡 問病。

② 我們前去醫院 看望了他。補充式:前後兩個動詞性成分支配同一個對象,後一個動詞性成分從肯定、否定各方面對前邊的動作行為進行補充。

如:

① 下班了,他還穿著工作服 不脫。

② 他緊緊地握著我的手 直搖。重動式:後一部分重複使用同一個動詞,使相關的語義內容得到近一步的表述

① 他養花 養得好。

② 那個人玩電子遊戲 玩得著迷。連用的幾個動詞性成分分別從肯定、否定方面對主語進行分述。

如:

① 他有能力 做好這件事。

② 他再也沒有勇氣 坐那輛車了。第五章 單句

5.複雜的連謂句

複雜的連謂句指的是連用動詞性成分的數量多於兩項的情況。如:

① 我實在沒有勇氣 回過頭來 去找那隻丟失了的鞋子。

② 容兒側過臉來 瞪著眼睛 盯著巧巧 問道……

漢語連謂句也是一種非常有個性的句子類型,其中許多問題都還有待於進一步廓清、理順、發掘。課前提問

(1)什麼叫連謂句,連動短語?

(2)連謂句的特徵有哪些?

(3)根據什麼分連謂句的語義類型?

(4)什麼叫複雜連謂句?

(5)什麼叫兼語句?兼語短語?

(6)兼語短語是怎麼來的?

(7)兼語句的類型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8)兼語句最本質的特點?

(9)連謂句、兼語句的混合式在什麼情況下合成?

第五章 單句

三.主謂句

(四)兼語句

1.兼語句的內涵

兼語句,是由兼語短語充當謂語的主謂句。即一個主謂句的謂語部分是由一個動賓短語和一個主謂短語由於其中的賓、主相同套合而成的。如:

上級派他去。 你請他來。

__ __

 ̄ ̄  ̄ ̄

由此可以得出兼語句謂語部分的結構特徵:

主+VP1 +NP+VP2

______

 ̄ ̄ ̄ ̄ ̄ ̄第五章 單句

2.兼語句的類型

在兼語句中,有兩個動詞VP1+NP+VP2,但實際上VP2對於兼語句的構成沒有多大的影響,VP1的類型是十分關鍵的,它實際影響了兼語句的構成。根據觀察,VP1出現是有一定範圍的,有條件的。根據VP1的類別,可以將兼語句分為以下不同的類別。

(1)「使令」類:VP1具有「使令」意義。如「叫、使、讓、派、催、逼、指使、鼓勵、引導、允許、答應、勸說、組織、領導、召集、命令、阻止、禁止」等等。實例如:

① 我請你吃飯。

② 他要求我再說一遍。

(2)「心理情緒」類:VP1具有某種「心理情緒」的意義。如「愛、憎、嫌、怪、煩、笑話、喜歡、討厭、佩服、感謝、責備、祝賀」等等。實例如:

① 大家喜歡他老實。

② 他愛人討厭他賭錢 。

(3)「舉薦」類:VP1具有「選舉、推薦」的意義。如「選、選舉、推選、推薦、舉薦」等等。實例如:

① 大家都推薦他當班長。

② 咱們推選他當主席 。

(4)「有無」類:VP1具有「有無」的意義。如「有、沒有、是」等等。實例如:

① 有幾個人到處找你。

② 是瓦特發明了蒸氣機。第五章 單句

3.通過上邊的討論,可以得到有關漢語兼語句的本質特徵。

漢語兼語句的最為明顯的特點是包含「兼語」成分,兼語成分對前面的動詞(VP1)來說是賓語,而對於後邊的動詞(VP2)來說,是主語。因此,整個謂語部分可以分化出一個動賓短語和一個主謂短語來,其中的「賓語」和「主語」同形。這正是漢語兼語句的最為主要的特徵,也正是這一點,使得兼語句和連謂句得以明確地區別。

下邊是兩組相關的句子,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並說明理據:

① a 我催著他幹活。

b 我瞞著他幹活。

② a 那輛車有人坐。

b 那個人有車坐。答案:① a 我催著他幹活。 (兼語句:我催著他,他幹活)

b 我瞞著他幹活。(連謂句:我瞞著他,我幹活)

② a 那輛車有人坐。(兼語句:有人,人坐)

b 那個人有車坐。(連謂句: 那個人有車,那個人坐)第五章 單句

4.兼語句和連謂句糾結現象

兼語式和連動式在漢語中都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句式。由於經常使用,所以往往運用在一處,因此往往有一些糾結的現象。研究表明這種糾結現象通常有兩種。

(1)混合式:有的兼語句中,前一個動詞VP1含有「伴隨」、「協助」的意義,這時,整個句子既屬於兼語句,又屬於連謂句。如:

① 他扶著老太太上車。

→他扶著老太太,老太太上車。

(分化出動賓、主謂短語,賓主同一,是兼語句)

→他扶著老太太,他上車。

(兩個動詞性成分同表述一個主語,是連謂句)第五章 單句

② 老王領著大家走在大路上。

→老王領著大家,大家走在大路上。

(分化出動賓、主謂短語,賓主同一,是兼語句)

→老王領著大家,老王走在大路上。

(兩個動詞性成分同表述一個主語,是連動句)

下邊是兩個與此相關的句子,分析一下它們是否相同。如不同,要說出差異在哪裡:

① 他催著老太太上車。

② 他陪著老太太坐車。第五章 單句第五章 單句

答案:

① 他催著老太太上車。(他催老太太,老太太上車,是兼語句)

② 他陪著老太太坐車。(他陪著老太太,老太太坐車,他坐車,是兼語句和連謂句混合式。(2)交錯式:指的是兼語句和連動句在句中交錯出現的句子:

① 你去請 老王 來工地 開會。(連動+兼語+連動)

② 我要求 小王 代 我 請 老張 給老劉 寫幾個字。(兼語+連動+兼語)5.複雜的兼語句

複雜的兼語句,指的是包含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兼語」的句子。如:

① 你派 小王 通知 小張 明天住院。

② 沒有 人 請 他 找 我 回公司。

6.兼語句和主謂短語作賓語句

下邊的兩個句子非常相似:

① 我希望他明天參加會議。

② 我邀請他明天參加會議。第五章 單句

兩個句子的外部結構形式比較相似:都是S+VP1+NP+VP2,但實際情況有不同。

一般認為,①是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簡稱「主謂作賓句」):它的核心動詞是一個可以帶謂詞性賓語的謂賓動詞,賓語則是一個主謂短語。而②則是一個兼語句。

問題是,如何判斷並區別上述兩類句子?已有的研究表明,

具體的界定方法有以下兩方面。

(1)看句子的謂語部分是否可以分化出兩個短語:一個動賓短語和一個主謂短語來,如果能,是兼語句;否則是主謂短語作賓語句。在這方面,上述兩個句子的表現是不同的:

① 我希望他明天參加會議。

*我希望他,他明天參加會議。(主謂短語作賓語句② 我邀請他明天參加會議。

→我邀請他,他明天參加會議。(兼語句)(2)看能否顛倒語序:漢語句子中的賓語大都可以位移到句首

,如:

吃飯了→飯吃了 寫好信了→信寫好了如果一個句子是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那麼,按照上述規則,這個由主謂短語充當的賓語也應該可以位移到句子的開始:

我希望他明天參加會議。

→他明天參加會議,我希望。(主謂短語作賓句)

我邀請他明天參加會議。

*他明天參加會議,我邀請。(兼語句)

下邊是兩個相關的句子:

① 她簡直不能理解張老師在講授什麼內容。

→張老師在講授什麼內容,她簡直不能理解。

② 小王堅信:小李是不會錯的。

→小李是不會錯的,小王堅信。

③ 黨派他到蘭考工作。

*他到蘭考工作,黨派。

④ 老王讓我去買菜。

*我去買菜,老王讓。

根據上邊的討論,可以看到①、②符合主謂短語作賓語的特徵,而③、④則與兼語句的情況比較一致。第五章 單句

三.主謂句

(五)存現句

1.存現句含義

存現句,指的是說明某處或某時有某人物存在、出現、消失的句子。如:

① 河裡漂著兩隻船。 (存在)

② 前面來了兩個客人。 (出現)

③ 昨天走了兩個陌生人。 (消失)這類句子在結構上大都可以分為三段:首段是一個表示時間或者處所意義的名詞性成分,如上邊三例中的「河裡」和「前面」和「昨天」。中段是一個表示「出現」、「存在」或「消失」意義的詞語,如其中的「漂」、「來」和「走」,稱為「隱現動詞」。末段通常是一個表示「出現」、「存在」或「消失」意義的實體名詞,如上述三例中的「兩隻船」、「兩個客人」和「兩個陌生人」。

2.存現句的種類

漢語的存現句可以根據句中動詞的種類分別為以下兩個種類:(1)以上述①為代表,句中動詞表示「存在意義」,

整個句子具有「存在」意義的「存在句」。

(2)以上述②、③為代表,

句中動詞表示「出現」、「消失」意義而整句表示「隱現」意義的「隱現句」。

下邊分別描述。(1)存在句及其特徵

a.存在句存在句,是說明某處存在某人、物的句子。基本結構是:

某處+存在動詞+某人、物

如:

① 牆上掛著幾幅畫。

② 桌子上有幾本書。

③ 路西邊是一片草地。第五章 單句

b.特徵

存在句的特徵說的是其主要結構成分的特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描寫。

b1.「V存在」:通常是表示「安置」意義的動詞,如「掛、擺、放、刻、插、堆、穿寫、畫」等等。「V存在」之後通常附帶「著」,表示存在,如上述例[1]。也有時附帶「滿」,表示「儘是、全是」等意義。如:

④ 天空上綴滿了小星星。

還有時,「V存在」後邊加「了」,用法和加「著」一樣,「著」和「了」可以互換。如 :

⑤ 牆上掛著(了)幾幅畫。

⑥ 四周圍著(了)幾十個人。

偶爾也有V後不加助詞的例子:

⑦ 條案前立一張紅木方桌。

但很明顯,這種例子的自立性顯然也比以上幾種句子差,它出現的前後一定還存在其他句子。b2.賓語通常是無定的,而且通常不是單個的名詞:它一般由「一個」或「幾個」意義的數量詞語來修飾。

如上述⑤、⑥:

⑤ 牆上掛著(了)幾幅畫。

⑥ 四周圍著(了)幾十個人。b3.有時,賓語是一個專有名詞,前邊也可以出現「(一)個」,但有時這個修飾語也可以不用:

⑦ 中國古代有個秦始皇。

⑧ 廣場上聳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第五章 單句

(2)隱現句及其特徵

a.隱現句

隱現句,指的是說明某時、某處出現或者消失了某人、某物的句子。如:

① 店裡走了一夥客人。 (消失,位移性消失)

② 昨天發生了一件事情。 (出現,原點性出現)b.特徵

有以下幾個方面。

b1.V隱現:通常含有「出現」、「消失」意義,有兩類:

V隱現1:「位移性的V隱現動詞」,指句中動詞或動詞所附帶的趨向補語具有位移性意義。如:

① 對面來了兩個人。 (位移性出現)

② 門洞裡飛走了一隻鳥。(位移性消失)V隱現2:「原點性的V隱現動詞」,指的是動詞及其所帶去向補語都不涉及空間變化。

如:

① 腦海裡浮現出一幅畫。(原點性出現)

② 村子裡死了兩個人。 (原點性消失)b2.V隱現的後邊通常帶趨向補語或者助詞「了」:

① 荒地裡走出幾個人。 (帶「趨向補語」)

② 老張家昨天來了幾個人。(帶「了」)b3.賓語通常是不定指的名詞語。常常用「一個」「幾個」等數量詞語修飾。

有時,賓語不含數量短語,但末尾帶語氣詞「了2」。如:

① 來客人了。(和「客人來了」比較)

② 張家丟錢了。

存現句,是漢語各種句式中比較複雜的一種,其中很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課前提問

(1)混合式與交錯式有什麼差別?

(2)為什麼說複雜的兼語句是複雜的?

(3)舉例說明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

(4)什麼叫存現句?有哪兩種?

(5)存在句中核心動詞的主要特點?

(6)隱性句中核心動詞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7)什麼叫把子句?

(8)把子句使用的四種環境中哪點最關鍵?

第五章 單句

三.主謂句

(六)「把」字句

1.「把」子句的含義

「把」字句,是用介詞「把」將句中動詞的受事提到動詞的前邊加以突出、強調的句子。例如:

① 小王把書丟了。 (小王丟了書。)

② 他把飯吃光了。 (他吃光了飯。)

③ 他把那臺電視修好了。 (他修好了那臺電視。)從上邊的討論可以得到以下的認識:

(1)「把」字句的總體結構可以描寫為:

NP1+把NP2+VP(+NP2)

(2)VP≠AP,即「把」字句中的核心動詞不能是一個AP成分。

(3)「把」字句的基本功能是將句末的賓語提前到句中動詞的前邊,表示強調:賓語位於一個超常規的位置,一個顯眼的位置,因而是一個被強調的位置。這大概符合語法中的一個規則:凡是處於超常規位置上的成分,通常都是得到突出、強調的成分。

第五章 單句

2.「把」字句使用的環境

在語法裡,凡是結構比較特殊的格式,使用的環境就越加特殊。「把」字句不是一般的句式,而是有獨特形式特徵的句式,所以,「把」字句的使用環境應該是比較特殊的。研究表明,「把」字句的使用,是有一定環境的,各種使用環境實際上可以看作是言語操用者對「把」字句的擇優的或者強制性的選擇。

研究表明,「把」字句使用的環境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當謂語動詞涉及兩個方面:一個表示對象,一個表示對象被處置的處所、時間或者數量時,必要的話,可以使用「把」字句。如:

① 他 犯人 關 三天:關犯人 關三天

→他把犯人關了三天。

② 他 雞蛋 放 桌子上:放雞蛋 放桌子上

→他把雞蛋放桌子上了。

③ 他 左手 搖 三下:搖左手 搖三下

→他把左手搖了三下。

(2)當動詞後帶介詞短語,又有受事成分時,有時要用「把」字將這個受事提前,加以強調。即:

如:

① 一些大國 自己的意志 強加 於小國:強加自己的意志 強加於小國

→一些大國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小國。

② 他 群眾的熱情 引 向正軌:引群眾的熱情 引向正軌

→他把群眾的熱情引向正軌。

(3)有時,動詞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象,一個是事物,但其中那個表示「事物」的方面比較複雜時,就可以用「把」字將表示對象的成分置於動詞的前邊,使動詞前後保持平衡:

① 玉寶 告訴 大家 周扒皮學雞叫的事:告訴大家 告訴周扒皮學雞叫的事

→玉寶把周扒皮學雞叫的事告訴了大家。

他們 我把這最後通

② 我 退還 他們 這最後通牒式的信:退還他們 退還這最後通牒式的信

→我把這最後通牒式的信退還了他們。

(4)動詞帶賓語,又帶情態補語時,用「把」字將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使動詞前後兩端語義分布平衡。如:

① 他 搞 自己的家 富富足足、和美和美

→他把自己的家搞得富富足足、和和美美。

② 不能看 這件事情 太輕

→不能把這件事情看得太輕。

上述幾種「把」字句使用的環境,實際上是漢語「把」字句選擇使用的可能條件或者擇優使用「把」字句的條件:在這種環境下,可以選擇使用「把」字句,或者說在這種環境下選擇使用「把」字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無奈的選擇,因為不使用「把」字句,整個語義內容就不容易得到較好的表達。

另外,漢語「把」字句是否只有以上幾種選擇使用的環境,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3.「把」字句的特徵

這裡說的特徵,是構成特徵。主要考察構成「把」字句的各主要成分的語法構成情況。主要涉及NP2、VP動詞和可有的NP3賓語幾個成分。

(1)NP2,在語義上是句中核心動詞的受事。從功能上來看,通常是一個名詞性成分,少數情況下也可以是一個非名詞性成分,不過這個非名詞性成分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名詞化,成為一個普通的成分。不論如何,這個NP2在意義上都是確指的:或者是在上文中曾經出現,或者是為交際雙方所共知;在形式上,這些NP2都可以受「這個」、「那個」之類表確指意義的詞語或者一些表特定意義的詞語的修飾。如:

① 甲:我剛才放桌子上一個蘋果。

乙:小王已經把[那個]蘋果吃了。

② 我這裡有本書,你把[這本]書送給老師。

③ 老王把[你剛才說的那個帶花的布包]遞給了我。

④ 他一向把吃[這件事/這個方面]看得很重要 。

(2)VP動詞,通常是一個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並且有較強的動作性。傳統上,將「把」字句稱為「處置式」,主要原因就是句中的這個主要動詞具有較強的動作性,可以使它所關涉的對象NP2發生某種變化。在形式上,VP通常不能是一個光杆形式:它的前邊或者後邊要有一些其他的成分:

V+賓: 你把這件事告訴小王。

V+補: 把門關上!

V重疊: 都把自己的情況說一說/說說。

V+助: 我把燈關了。

狀+V: 把門向外拉!

在詩歌歌詞等韻文中,由於受到韻律的限制,或者是為了符合韻律的要求,常有「把」字句中V動詞光杆形式出現的情況:

我高高興興把橋上,看看四外的好風光。

這當然屬於特殊情況。

(3)NP3,V動詞的可有賓語。如果V動詞之後還有賓語的話,它通常不應是一個受事賓語,因為「把」後邊的NP2在語義上是它的受事。研究表明,NP3在語義上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a.NP3是NP2的接受者或唯一終點。如:

① 我把作業交給了王老師。

② 把書給我!

b.NP3表示NP2存在的處所:

① 把書放回桌子上。

② 我把他送進了醫院。

c.NP3表示NP2受V動詞影響的結果:

① 把地面砸了個大坑。

② 把牆挖了個洞。

例中的「大坑」和「洞」,都是「砸」和「挖」後的結果:動作之前它們是不存在的。有人把這類語義成分也看作是廣義的受事。

d.NP2表示V動作的工具或數量:

① 把這些玉米過過篩子。

② 把他關三天!

e.NP3是NP2的一部分:

① 他把眼睛閉上了一隻。

② 他把大門上了閂。

4.特殊的「把」字句

上邊說的都是普通的「把」字句。語言中還有一些特殊的「把」字句,它們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都有一些獨到的地方,這裡收集了三類,作一個介紹:

(1)表示「致使」意義的「把」字句:在形式上,這類「把」字句中的V部分通常是一個兼屬形容詞的非動作動詞,所以,V與NP2的關係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動作與受事的關係,甚至不是動賓關係: 致使

① 把他凍得直哆嗦。

(凍致使他哆嗦,「凍」和「他」不是「動作+受事」的關係)

② 小明把鞋跑丟了。

(跑使鞋丟了,「跑」和「鞋」不是「動作+受事」的關係)

(2)表示「不如意」的事情。這類「把」字句在形式上,V動詞+NP2不是動賓關係,NP2+V是主謂關係。如:

① 把個犯人 跑丟了。

② 天氣這麼冷,偏偏又把個帽子 沒了。

(3)NP2表示V動作的處所、範圍:

① 把個王府井 走遍了,也沒找到那家書店。

② 你把抽屜 再找一遍。

因為V和NP2有上述關係,所以,這類句子大都可以變換為:

把NP+VP2→在NP2+VP

(把個王府井走遍了→在王府井走遍了)

5.「把」字句的表達功能

有兩個方面。

(1)強調NP2受事,並含有動作行為對受事有所處置的意味。

「把」字句中的受事NP2由於被提到動詞的前邊,是處於一個非常規的位置,因而得到突出和強調。又因為V動詞往往是具有動作性較強的詞語,因而往往可以使NP2受事因受到某種影響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如:

① 把犯人押走。 (「押」使犯人「移動」)

② 把這封信寫完。(「寫」使「這封信」完整)

③ 把鋼筆砸了。 (「砸」使「鋼筆」消失)

(2)可以使句子表達的語義內容前後均衡,重點突出。

「把」字句的特點是用「把」將受事提到動詞的前邊,這樣可以使動詞前後的成分分布均衡,同時,受事由後邊提到前邊,作為句子的語義表達的重點而得到突出、強調。如:

① 排列 你的名字 在第一班第一號

→把你的名字排列在第一班第一號。

② 摔倒 我 在汙泥裡

→把我摔倒在汙泥裡 。

漢語的「把」字句是一種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句子,加上使用的時間也比較長了,句子在使用過程中肯定會發生一些異變,加上句式本身固有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使用「把」字句的語言環境的多樣性等等,各種因素都使得「把」字句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句式,有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課前提問

(1)「把」子句中名詞的特徵是什麼?

(2)「把」子句中動詞有什麼特點?

(3)特殊「把」子句的特點是什麼?

(4)「把」子句有什麼功能?

(5)什麼叫「被」子句?

(6)把子句與「被」子句有什麼差異?

三.主謂句

(七)「被」字句

1.「被」字句的含義

「被」字句,是用「被」將施事置於句子主謂之間或者單純用「被」附在句中動詞之前表示被動的句子。如:

① 小王 被 警察 抓走了。

受事 施事

② 小王被抓走了。

施事不必說出,或不能說出,或說不清楚

2.「被」字句使用的環境

和「把」字句一樣,「被」字句也有特定的使用環境。研究表明,漢語的「被」字句通常在以下幾種環境下使用。

(1)如果存在一個受事和動作,還要表達被動的意義,而且為了避免受事作主語時不被誤解為施事,通常選擇「被」字句。如:

① 小王+逮捕了→小王被逮捕了。

② 雞+吃掉了→雞被吃掉了。

當然,有的時候,即使是受事作了主語也不會被誤解為施事,就可以選擇意義上的被動句:

① 信+寫完了→信寫完了。

② 飯+吃光了→飯吃光了。

(2)有時,受事充當主語,面對一個動作行為,要表達某種「不情願」、「不愉快」意義時,選用「被」字句。

「被」字句是通常表示「遭受」意義,所以,受事主語所承受的動作行為往往是為「它」所不情願的、不愉快的。 這種語義上的特徵可以通過和與之對應的「把」字句進行比較非常清楚地看出來:

① 我把小王批評了一頓。(「我」是施動者,沒有「不情願」的含義)

② 我被小王批評了一頓。(「我」是被動者,表達「不情願」的含義)

從總體上來說,上述說法是站得住的,漢語絕大多數「被」字句確實是表示「遭受」義的。另外,隨著語言的發展,也確實有一些新興的「被」字句不表示所謂的「遭受」義,而是表示某種合理的、愉快的、甚至是期盼的動作行為或事情變化:

① 我的這個設想被自己不久前的一個意外的奇遇證實了。

②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動著。

③ 我被選為區團委書記 。

上述三個例子,①中的「被奇遇證實」沒有「遭受」意義,「證實」這件事對於主體來說無所謂有益還是無益,是好還是不好。②中的「被一些事情感動」對於主體來說是好事; ③中的「被選為區團委書記」對於主體來說絕對是好事,可能是盼望已久的事情。但是,不論如何,上述幾個句子中的主語所表示的人物所承受的某種動作行為仍然是被動的。

(3)當受事主語為動物等有生命的物種時,特定的語境有時不足以表明主語的施受個性、角色的時候,要表達「被動」的語義,而且為了避免歧義,可以使用「被」字句。如:

① 雞吃光了。→雞被吃光了。

② 他放走了。→他被放走了。

這類句子的謂語動詞的後邊通常都帶有一個「出、到、成、走、完」之類的補語。

3.「被」字句的幾種格式

漢語「被」字句通常有以下幾種格式。

(1)介詞「被」後邊有賓語。此時,「被」的作用是引進施事。

① 他被老張拉走了。

② 我被領導批評了一頓。

「被」後的賓語也可以是泛指人的,此時的施事者往往是無需指明或無法指明的:

③ 桌子讓人借走了。

應該說,上邊的各例是漢語「被」字句的典型形式。

(2)「被」後邊無賓語,即「被」緊附在謂語動詞上表示被動。在這種格式裡,「被」字的作用只是表示被動。如:

① 辦公室的門被撞開了。

② 屋裡的東西已經被偷光了。

③ 麵粉早被裝上了車。

這裡的「被」應該是一個副詞。

(3)「被……所……」式:是由古代漢語中的「為……所……」格式變化而來的。主要用於書面語中。這種格式中,「被」後的名詞一定要出現,謂語動詞通常是雙音節的,其後通常不再有其他成分。如:

① 人們已經被這種悲壯的場面所感動。

② 這種人正在被歷史的步伐所拋棄。

(4)「被……給……」式:這裡的「給」是結構助詞,只是幫助表示被動,而且使句子口語性更強。

① 幾個犯人被他給「修理」得規規矩矩。

② 一大塊麵包一會兒就被他給吃了個精光。

有時,「被」和「把」可以連用於同一句子之中,構成一個混合式:

① 那個孩子被人把他打了一頓。

② 他被人把眼睛給蒙上了。

4.「被」字句的結構特徵

從上邊的種種討論中,可以看到,「被」字句的結構是:

NP1(受事)+被+NP2(施事)+VP

考察「被」字句的結構特徵實際上就是要看這當中幾個重要的構成部分情況。

(1)NP1:通常表示一個有定的信息,它是為交際雙方都明確的。如果是一個定中短語,其修飾語通常是表示確定意義的「這個」或者「那個」以及其他具有確定意義的成分:

① 他在山裡蓋了間草棚,草棚又被燒毀了。

② 那件衣服早就被他送人了。

(2)VP動詞:通常是一個具有較強動作性的動詞,它能夠支配受事主語,可以單獨和受事主語構成動賓關係。所以,形容詞和一些具備較強動作性的動詞(如「有、是、姓、屬於等」)都不能進入到「被」字句VP動詞的位置上。

VP動詞在句子當中通常不能是一個光杆形式。它的前後總是有一些其他輔助性成分,比如動作行為的方式、數量、時間、結果、趨向等等。

a.V+了/過/賓語/補語

① 他被大家說服了。

② 他從小就沒被人罵過。

③ 他被選為團委書記。

④ 他的行李被運走了 。

b.狀語+V。如:

① 你的話很容易被人誤解。

② 他早就被解僱了。

V是光杆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a.是一些中補結構的複合詞,因其內部已經有了相當於「補語」的成分,可以單獨出現的句子當中:

① 這裡的人們從來都沒有被嚇倒。

② 他的惡習並沒有被糾正。

其他還有「提高、說服、推翻、摧毀、改進、擴大、壓縮、闡明、推廣、延長」等等。

b.是一些語義內容當中已經包含了動作結果、方向等不良意味的單音節動詞,也可以單獨用於「被」子句中,如「害、殺、搶、捕、騙」等等。實例如:

① 宋教仁在北京被害。

② 他的錢包在回家的路上被搶 。

(3)動詞之後通常沒有賓語。特殊情況下可以有賓語:賓語是受事,賓語和主語具有領屬關係或者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且,可以清楚表明主語承當了動作行為之後的具體情況,為全句表述增添新的內容。如:

① 徐錫林是被挖了心。

② 他被蜜蜂蟄了手。

③ 我被這強烈的燈光照花了眼睛。

下邊是一些反例:

④ *大家都被他那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目光。

⑤ *園子裡的蔬菜被雨水衝洗了葉子。

⑥ *屈原被大魚馱回了身體。

比較可知:

①、②、③中的「心、手、眼睛」體現了「挖、蟄、照」等動作的具體對象,沒有這些賓語,相應動詞的具體對象就不清楚,所以,它們是必有的; ④、⑤、⑥中的「目光、葉子、身體」的意思已經包含在「吸引大家」、「衝刷蔬菜」、「馱回屈原」裡了。

5.特殊的「被」字句

如前所述,「被」字句的主語通常是句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承受者,整個句子表示的「遭受」意義是為受事主體所不願意、感到不愉快的。

在特殊情況下,「被」字句的主語不表示動詞的受事,而只是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因而構成特殊的「被」字句。如:

① 操場上堆滿了砂石。

② 走廊被學生們擠得過不去人。

和「把」字句一樣,漢語的「被」字句也是一種使用頻率高而且非常複雜的句子格式。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討論。三.主謂句

(八)「是」字句

1.「是」字句的含義

(1)「是」的界定

構成「是」字句的「是」,有以下特徵:

a.可以接受副詞的修飾。如:

這些都是你的。

b.可以用肯定否定相疊的方式提問。如:

是不是有人來?

c.可以單獨回答問題:

你是老王?——是。

(2)「是」字句的含義

以上各例都是「是」字句:其中各句的謂語都含有一個「是」,「是」在這些句子中充當謂語的核心。由此可見,所謂的「是」字句指的是:

由動詞「是」作謂語核心的動賓謂語句。

所以,「是」字句的結構模式是:

主+「是」+賓

2.「是」字句的類型

「是」字句在漢語的語言活動中運用廣泛,使用頻率高,表現靈活多樣,類型也比較複雜。這裡主要以結構為綱,先從結構上分類,再從意義上分析「是」字句各結構類型在表義上的差異。

(1)名1+是+名2

這是漢語「是」字句用法最為靈活的一種,具體情況又區別為以下幾種情況。

a.表示同一關係的判斷:其中,名1=名2,如:

① 我是小王。

② 小二黑是二諸葛的二小子。

b.表示種屬關係的判斷:其中,名1〈-名2。如:

① 他是北語的學生。 (他是北語學生的一員)

② 杜甫是河南人。 (杜甫是河南人之一)

c.表示比喻、借代。即:用名2比喻、借代名1 。如:

① 金旺他爹是劉家嶠的一隻老虎。

② 她就是一株盛開的美人蕉。

③ 兩個老爺一東一西。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d.表示存在。模式是:名1+是+名2,其中,「是」等於「有」。如:

① 靠西牆是一張大床。

② 四周是高低不平的遠山。

如果「是」前邊還有狀語,有時不能用「有」替換:

③ 四周全是大山。≠四周全有大山。

e.賓語從某個方面對主語加以說明。如:

① 老王是個慢性子。 (性格)

② 小李是瘦高個。 (身材)

③ 回國日期,老張是明天,老李是後天。(時間)

④ 這次實習,一班是上海,二班是杭州。(處所)

⑤ 這次排練,小王是東郭先生,你是狼。(角色)

(2)名/非名+是+名/非名

a.說明原因,如:

① 人家是不知道,才來問你。

② 他不去旅行是身體頂不下來吧?

b.說明目的,如:

① 我來中國是學漢語。

② 他是來檢查工作,我是來學習。

c.表示申辯,基本格式是:「是X不是Y」或「不是X是Y」。如:

① 這是進,不是出。

② 不是不想買,是買不起。

(3)X是X,(Y是Y)

a.強調主、賓同類──單項式,「是」的前邊有「就、總、到底」等等。如:

① 事實就是事實。

② 對的總是對的。

b.表示兩類事物界線分明,不會混淆──雙項式:X是X,Y是Y。如:

① 字寫得橫是橫,豎是豎。

② 老王這人一向公是公,私是私。

c.表示轉折,模式為:X是X,就是……。如:

① 他這個人聰明是聰明,就是不用功。

② 這東西有是有,就是不能用。

(4)是X就Y,表示某事「沒有例外」。如:

① 這種事,是個人就會。

② 這人,是節目就看。

總體上說,漢語的「是」字句也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句子,一方面,由於「是」本身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該句式使用上的廣泛性,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三.主謂句

(九)「有」字句

1.「有」字句的含義

(1)「有」字句的界定

a.「有」是個非動作動詞,基本意義是「領有」或「存在」,此外,還可以表示 「發生」、「出現」、「列舉」、「包括」以及「達到」等等。

b.「有」能受副詞「沒」的修飾,不受「不」的修飾。

(2)「有」字句的含義

這裡的「有」字句,是由動詞「有」參與構成的動賓謂語句。如:

① 我有一本書。 (具有/領有)

② 山上有許多石頭。(存在)

2.「有」字句的類型

如前所述,「有」的基本意義是「領有」、「存在」,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意義,「有」的意義不同,其用法也有不同。這裡根據「有」的不同意義、用法,將「有」字句歸為以下五種不同的類型。

(1)表「領有」、「具有」,模式是:名1+有+名2。具體情況又有以下幾種:

a.賓語和主語有部分和整體的關係。如:

① 人都有兩隻手。

② 大橋有十四個橋墩 。

b.賓語表示主語的某種屬性。如:

① 這件事有重要的意義。

② 那隻狗很有靈性。

(2)表示「存在」的「有」字句。模式是:時間詞/處所詞1+有+實體名1。如:

① 屋裡有人。

② 地上有水 。

有時,句首處所名詞的前邊用了介詞來表示強調「處所」的重要性,這時,處所名詞的後邊通常有停頓:

① 在牆角,有一個大鐵櫃。

② 靠窗戶,有一把竹椅。

有時,有前邊的「時間、處所」名詞可以省略,形成「有+名詞」的格式,常用於感嘆句中:

① 「有情況!」他一邊喊,一邊往外邊奔。

② 「有賊!」高玉寶大喊了一聲。

有時,表示「存在實體」的名詞也可以放在「有」的前邊:

① 桌面上中餐西餐都有。

② 山上茶花杜鵑花都有。

(3)表示「發生」或「出現」的「有」字句。模式是:名+有+動。如:

① 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轉變。

② 孩子的學習有了明顯的進步。

這裡的「有」通常可以用「出現」來替代。此外,此時的「有」後邊可以帶「了」。

這是「有」的特殊用法。可以看作是「名1+有+名2」格式的類推。

(4)表示「列舉」、「包括」意義的「有」字句。有三種具體情況。

a.名+有+聯合短語/數量短語,名詞與「有」後面的聯合短語或數量短語是同類事物。如:

① 人造纖維有粘膠纖維、銅氨纖維和醋酸纖維等。

② 參加會議的代表有二十多人。

b.名+有名X+名Y……,名詞等於「有」後面各名詞之和。

① 來客,有送行李的,有拿東西的,有送錢的。

② 操場上的人,有跑的,有跳的,有打籃球的。

c.名+有+數量名:賓語表示主語所指的數量,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① 一年有十二個月。 (數量名)

② 這本書有二十二頁。(數量名)

③ 「大」字有三劃。 (數量)

這當中的「有」在意義上大致相當於「包括」、「等於」、「是」等等。

(5)表「達到」意義的「有」字句:名+有+名(約量/概數)。如:

① 這人有三十多歲。

② 刀的長度有一尺左右。

以上是漢語「有」字句的一些情況。由於「有」在使用上的複雜性,漢語的「有」字句在使用上也有很多錯綜複雜的特性,一些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研究。三.主謂句

(十)「所」字句

1.「所」的界定以及「所」字句

(1)「所」的界定

「所」是個結構助詞,主要功能是加在動詞的前邊,構成名詞性的「所」字短語,多用於書面語。如「所說」、「所見」等等。

(2)「所」字句

「所」字句,指的是含有「所」字短語的句子。如:

① 這就是你所說的「化合」?

② 這不是我所需要的東西。

因為「所」字句的關鍵是含有「所」字短語,因而「所」字短語是要進一步說明的。

2.「所」字短語的類型及其特點

(1)類型

「所」字短語「所X」可以根據「所」後成分的類區分為以下幾種。

a.所+體賓動詞,如:

所寫 所做 所痛恨 所創造

b.所+能願動詞。如:

所能 所會 所願 所能夠

c.所+動詞短語,如:

所獨有 所極為關心 所必須學習 所極力吹捧

d.所+主謂短語→主+所+謂語。如:

我認識→我所認識

我支持→我所支持

我能做→我所能做

(2)特點

a.「所」字短語一般是不自由的短語──通常不能單說。常見的形式是以「『所』字短語+的」形式用於句中。如:

所說的 所沒有的 所必須掌握的

有些固定說法中有單用的現象,如:

①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②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

這類用法數量比較少,不能類推。

b.假如動詞X是一個動作行為動詞,「所X」在意義上指向動作X的受事。如:

① 關心的是你 (「關心你」或「你關心」)

② 所關心的是你 (關心你)

3.「所」字句的類型

如前所述,「所」字句,是包含「所」字短語的句子。根據「所」字短語在句中的位置,「所」字短語可以有以下幾種類型。

(1)「所」字短語充當定語的「所」字句。如:

① 這是鐘錶匠(所需要)的工具。

② 我(所看到)的黃河不是這樣。

(2)「所」字短語充當主語的「所」字句。如:

① 你所見到的,是兩個生命力旺盛的人。

② 秋風所掠走的,春風又送來了。

「所」字短語充當主語,其後必帶「的」。

(3)「所」字短語充當賓語的「所」字句。如:

① 這正是我所需要的。

② 這種境界是畫家們所追求的。

(4)「所」字短語充當介詞賓語的「所」句。如:

① 困難比他們所想像的要多得多。

② 你照他所說的去做。

上邊是漢語「所」字句的一些情況,實際上,由於漢語「所」字在用法上的複雜性,漢語「所」字句的複雜性也是必然的,有一些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觀察。課前提問

(1)「有」字句中有的最基本的含義。

(2)什麼叫「有」字句?

(3)什麼叫「所」字短語?

(4)根據什麼給「所」字短語分類?

四.非主謂句

(一)非主謂句的含義

漢語多數句子,尤其是書面語中的句子,都是可以分析出主語和謂語來的句子,叫做主謂句。但是,也有一些句子,尤其是用於口語中的句子,往往是分析不出主語和謂語來的句子,這就是和主謂句相對而言的非主謂句。

非主謂句,就是結構上分析不出主語謂語來的句子,即句子的主題結構不是由一個主謂短語構成的句子。如:

① 颳風了。

② 蛇!(二)非主謂語句的種類

根據句子具體構成成分的複雜程度,漢語的非主謂句總體上可以分別為以下兩種:無主句和獨詞句。

1.無主句

(1)無主句的含義

無主句,是結構上沒有主語的非主謂句。如上述例①。

非主謂句中的無主句與主語預設的句子是有區別的。

(2)無主句和主語省略句的區別

從理念上來講,無主句是或者很難確定,是說不出的;或者在任何環境中都無須說出來。這樣,無主句和主語省略的句子對特定語境的依賴程度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兩者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區別。

a.主語預設的句子的主語是確定的,只是處於上下文的限制、提示而有所省略而已,因而是可以補出的。而無主句往往是沒有確定的主語,所以補不出主語:

① 小王剛才來了,[ ]又很快就走了。

② 救命!兩個例子所反映的情況是有差異的:根據語境的提示,可以判斷出①中的[ ]省略了一個主語「小王」,是一個省略句或者「不完全主謂句」;②的情況就不同:我們無法通過一些語境的因素來判斷其確定的主語到底是什麼,因而,是一個省略句。

b.由於對語境的嚴重依賴,不完全主謂句脫離了特定的語境就往往會表義不明確、不確定。比如上述①「[ ]又很快就走了。」離開了特定的語境,接受者就難以解讀其明確的具體的含義。而②中的「救命!」則不然,沒有特定的語境暗示,人們照樣可以了解它的具體含義。

(3)無主句使用的環境

漢語的無主句通常在以下幾種環境中使用。

a.敘述自然現象或提示新發生的某種變化。如:

① 下雪了。

② 發水了。

③ 集合了!

④ 下課了!

b.用於表述自然、社會、生活經驗知識的格言、諺語,如:

① 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② 立冬不砍菜,一定受霜害。

c.用於某種勸誘、阻止、祝願的情境,如:

① 請勿吸菸!

② 禁止攜帶易燃易爆品進站上車!

③ 祝你生日快樂!

④ 為兩國人民的友誼乾杯!

d.用於某種解釋、存在的語境,如:

① 是我拿走了那個東西。

② 有人!大家注意!

2.獨詞句

(1)獨詞句的含義

獨詞句,是由一個詞或者作用相當於一個詞的短語充當句子主體的非主謂句。如前述「蛇!」就是。

獨詞句也是一種完整的句子,名詞性的獨詞句不同於主謂句的主語,而非名詞性的獨詞句也不同於主謂句的謂語。它不依賴於特定的上下文語境也照樣可以表達清楚、明確。

和無主句一樣,獨詞句也沒有省略什麼,因此也補不出確定的主語或謂語來。

(2)獨詞句使用的環境

漢語的獨詞句通常用於以下幾種環境中。

a.用於某些感嘆的情景:

好大的雨! 這種人! 天哪! 真好!

b.敘述某種時間、場所或者提醒出現了某種新的情況:

① 星期天上午9:30,辦公室。

② 第二年冬天。③ 老鼠!

④ 鬼子!

c.用於特殊的祈使情景:

① (甲對乙一伸手)鑰匙!

② (顧客對飯店服務小姐招招手)筷子!

d.用於呼應情境:

① 喂!老王!老王!

② 哎!來了!

③ 是!是!好!好!當然!

④ 怎麼!為什麼!

e.用作敬語:

① 勞駕!

② 謝謝!

③ 客氣!

④辛苦了!

由於傳統習慣、觀念的影響,以往的漢語語法研究者們大多只是關注漢語主謂句的研究而不重視或者說忽視漢語的非主謂句的研究,這種操作上的偏頗所帶來的缺憾已經在實踐應用中日漸明顯,因此,不論如何,有關漢語非主謂句的研究或觀察都應該重新得到足夠的重視。

上邊談到的是漢語單句類型中的一些最為常規的知識點。簡單地說,主要介紹的是有關單句中的一些句子格式,相信這些知識會在實踐中有重要的意義、價值。

五.單句和短語

(一)單句和短語的一致性

1.外部形態上相近似

漢語的短語和句子之間的關係與一些西方語言中的短語和句子的關係不同。從總體情況上來說,一個漢語的句子大致關係是:

這個公式可以進一步明確為:

句子=短語+句調

比如:

① 他去。

② 快來!

③ 考試?

④ 北京的秋天非常涼爽。

⑤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有兩千多年了。

2.基本結構類型大致相同

在漢語的語法中,短語可以看作是抽象化了的單句,而單句則可以看作是通過語氣具體化了的短語。這實際上體現了二者之間的一種相類同的實質:二者的基本結構方式一致。

漢語的短語和句子大都是由下列五種結構方式構成的,即「主謂」、「偏正」、「動賓」、「聯合」、「中補」。在漢語的句法結構構成中,這五種結構模式使用的頻率高,造出的短語數量也多。

這種實質給人的啟示是:分析短語和分析句子使用的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可以嘗試以相對簡單的短語為入手點,找到分析句子的方法,探索漢語句子的結構模式。

3.組詞規則大致相同

由於沒有外部形態的約束,漢語的詞在構成句子和構成短語的過程中的表現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漢語短語內部組詞的規則和句子內部組詞的規則是一致的。這實際上是漢語句法結構中遞歸性原則的突出表現,並使得句法套疊現象成為系統存在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下邊是幾個實例:

① 他去

他去不行。

② 快來

我希望他快來。

——短語和句子的組詞規則一致

③ 我業務搞得好。

④ 一個多麼好的女人!

——由遞歸原則運用造成的成分套疊(二)單句和短語的差異性

不論如何,短語和單句都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單位,儘管有一些一致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之間的差異性才是主要的,這種差異下使得它們成為兩級不同的語言單位。

短語和句子的主要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1.有的短語不能實現為句子

單句大多由短語加上句調實現而來,但是,並非所有的短語都可以加上一個句調實現為一個單句。研究表明,漢語的短語根據其自身的活動能力可以區分為兩個大的類型:自由短語——自立性較強,活動能力比較強; 粘著短語——自立性較差,活動能力比較差,通常不能單獨活動而必須附著在另外一個短語之上發揮特定的句法職能。

這樣,一個自由短語通常可以藉助於句調的幫助而實現為一個句子,而一個粘著短語往往不能加上句調後實現為一個句子。比如:

① 我去。 寫字呢。 我和他。 快來! 說清楚!

② 把我(放了) 被他(借去了) 至於老王

①中句都是由自由短語加上句調實現而來的。②中的各個短語很顯然不能加上一個句調實現為一個句子,它們都是粘著性的短語。

2.內部構成成分的差異

句子是一種比短語複雜得多的句法單位,是一種動態的單位。所以,單句中有的構成成分,短語中不一定具有。比如,單句中必須有一個句調,就是短語中所不具備的:

單句=短語+句調

從宏觀上來看,短語只相當於句子中的主體結構成分,而句子中的超句段成分之一的句調是它作為語言應用單位的標記,是短語這種作為語言備用的靜態單位所不可能具備的。

此外,句子內部可以有語音停頓,形式上可以用「,」或者語氣詞(如「呢」、「吧」)來表示,如

① 他[,]還沒有來。

② 我[呢]就不去了[吧]。

3.構成成分活動特點的差異

短語內部構成成分之間相對緊密,語序固定。

句子內部構成成分之間比較疏鬆,可以停頓、插入其他成分或者易位。下邊是一個可以發生易位變化的句子:

他科長職務前幾天被撤掉了。

→他科長職務,據說前幾天被撤掉了。(停頓、插入成分)

→前幾天,他科長職務被撤掉了。 (易位)

→他科長職務被撤掉了,前幾天。 (易位)

如前所述,漢語的句子和短語有一些相近之處,但不論如何,二者之間的差異都應該是明顯的、主要的,正確認識短語和句子之間的差異,有利於明確語言使用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利於語言靜態單位和動態單位差異的確定,從而正確地使用語言,促進語言學習與教學的良性發展。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