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福星高照(成語新說福星高照)
2023-05-25 14:04:13 1
成語福星高照?★文/張明在社會行走,人與人的交往,除了那些最實際的交流需要外,有一種禮節幾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出現,那就是祝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成語福星高照?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成語福星高照
★文/張明
在社會行走,人與人的交往,除了那些最實際的交流需要外,有一種禮節幾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出現,那就是祝福。
中國是文明古國,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源自中國民俗文化的福文化,伴隨著幾千年歷史文明的變遷與發展,已經滲透於人們生產、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折射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生活觀及價值觀。福乃「福、祿、壽、喜、財、吉」六大吉祥之首,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為什麼把人們所能享受到的福祉概括為這幾個字?傳統文化的高度概括,令我們驚嘆。 「求福、納福、惜福、祝福」是各種文化現象的概括和代表,翻開中國歷史,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一個「福」字涵蓋了億萬人民的追求與理想。
千百年來,為了表達對「福」的寄託與嚮往,人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福」文化,如「百福字」、春節的「福」字帖、對聯等等。那麼,人們祈盼的「福」具體包括哪些方面呢?第一個層面——祭祀。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福,從示部。從示部的漢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企盼有關。這一點從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證。「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於祭臺之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寫照。由此可見,「福」的最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後來又特指祭祀用的實物。第二個層面——衣食。「民以食為天」,即「衣食是福」。「衣食」代表物質層面,物質是「福」的前提,強調「衣食是福」。第三個層面——平安。「平安是福」源自《莊子》「平則福」。平安,是友人間最深切的祝福,唐代詩人岑參寫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菜根譚》有這樣一句話:「酣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只有平淡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經歷了人生太多世事,明白了世情險惡,人情淡薄,也見識了生命的無常,真正懂得「平安」二字的分量。俗話說,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是福,這句樸實的話,寄託了人們對生命的珍重和生活的摯愛。第三個層面——和諧。有衣有食並不一定會感覺到幸福,人類對福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追求,也就是「和諧是福」。和諧是人們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處事的價值觀,立身處世和睦協調,人與人和好相處。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東西,即中國傳統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統一。「和合」二字最能體現中國精神文化核心和精髓,「和」指和諧、和平、祥和,涵蓋了謙和、和善、和順、和睦、和美等多方面,夫妻和睦、家庭和睦、宗族和睦、鄰裡和睦、政通人和、協和萬邦、和衷共濟等古語表現出古代先賢們對社會和諧的追求,時至今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等飽含傳統「和文化」的用語仍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第四個層面——順利。《禮記·祭統》載:「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謂之備。」意思是,福即事事順利,所需要的全部能達到。《韓非子·解老》上說:「全壽富貴謂之福。」這裡的「全壽富貴」的意思是,「全」即保全生命;「壽」即獲得長壽;「富」即財產富裕;「貴」即權位高貴。「福」當福運、福氣講。
對福的含義,《尚書·洪範》上講得最為透徹:「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就是「五福臨門」的由來。「五福」第一福是「長壽」,因有好生護生之德,故而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第二福是「富貴」,因施財施恩於他人,故而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第三福是「康寧」,因心慈無害,故而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第四福是「好德」,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因多結良緣,樂善好施,愛惜大眾,故而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第五福是「善終」,因有修有養,修行福德,故而生命即將結束時,無病無災,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自在地離開人間。
其實,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麻煩,種種人生際遇,難以枚舉。如有的人雖然長壽卻一生貧困,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卻身體不佳,有的人雖然健康安閒卻不得長壽,有的人善良樂施,最後卻不能善終等等。人生不可能完美無缺,不可能無憂無慮,要保持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去面對生活的點點滴滴。盼望「五福」全部臨門,這一說法寄寓了人們對幸福完美人生的一種嚮往。
中國的傳統文化淵源深厚,中國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在民間,還有將「福」字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習俗,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窗戶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 「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過年為什麼家家戶戶要貼「福」字呢?據說,這事跟姜子牙的老婆有關。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滿腹經綸,文武兼備,被史學界譽為治國的能才與謀略家的開山鼻祖。姜子牙還有個名字叫呂尚,此姓的由來要追溯到他的祖上。相傳姜子牙的先祖在大禹治水時曾經立過大功,受封為呂侯,封於呂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建立了諸侯國呂國,並賜姓姜。按照家族的輩分排序,故稱為呂尚。可惜呂氏家道中落,到了姜子牙這一代時已經淪為貧民了。
為維持生計,姜子牙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鹽鐵論·頌賢》記載「太公貧困,負販於朝歌」,就是背著東西,走街串巷,做小買賣。他還在商朝做過官,可惜生不逢時,仕不遇主。因感商紂王昏殘無道,斷然離去,到各地遊說諸侯,無所遇後,便決意歸隱東海。《孟子》曰:「太公避紂(亂),居於東海之濱。」
在東海姜子牙又不長於生計。他種地,連種子都收不回來;他捕魚,撈不回網綱。他不甘於淡泊的生活,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是一直懷才不遇,當他聽到周西伯姬昌興起的消息後,興奮異常,不久就踏上了西上朝歌的路。
姜子牙風餐露宿,最後終於到達朝歌,此時的姜子牙已經白須飄飄。有一位呂國人氏,姓宋,名禮,字異人,是姜子牙表兄。到了朝歌后,姜子牙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他只好找到宋異人家。宋禮見表弟到來,急忙出迎接。兩人施禮坐下後,宋異人異常興奮,他對姜子牙道:「分別以來,時常思念。今日重逢,幸甚,幸甚!」姜子牙長嘆一聲,說此次重返朝歌,實指望重返仕途。宋異人讓他暫時隱匿於朝歌,以待時日。姜子牙就在表兄家住下了。
宋異人見姜子牙身邊連個能照顧的人都沒有,就對姜子牙說:「古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賢弟,也是我與你相處一場,我想明日與你議一門親事,生下一男半女,也不失姜姓之後。」第二天,宋異人為他做媒,定下了一門親事。宋異人回來把定親的事告訴了姜子牙,姜子牙問:「是哪家女子?」宋異人說:「馬洪之女,才貌兩全,正好配賢弟。人家可是六十八歲黃花女兒呀。」就這樣,姜子牙娶了六十八歲的馬氏為妻,那年他七十二歲。
婚後二人一直住在表兄家,馬氏每日替人縫補賺些柴米,日子久了,馬氏覺得不能總靠著表兄過日子,便想讓姜子牙再去從商。一天,馬氏對姜子牙道:「我說老頭子,咱們再這樣下去非餓死不可啊!你說你也不想幹點生意,想點門路賺點錢,都說男人養家餬口,現在倒好,成了我養你了,你不覺著丟人啊?」姜子牙說,他何嘗不想啊,經商的事他以前又不是沒幹過,可都沒有幹成,自己都七十多了,能幹點啥好啊?有啥好營生能發財?他有一門手藝,會編笊籬。宋異人家後園有大片的竹子,可以砍竹劈篾,編些笊籬,往朝歌城中去賣,大小也是個生意,於是宋異人就答應了。姜子牙編好一擔笊籬,挑著到朝歌去賣。從早晨一直到日頭西斜,也沒賣出一個。回到宋家,宋異人問他賣出多少,姜子牙長嘆一聲,說朝歌城都不用笊籬,沒人來買。宋異人說他家倉中有麥子,可每日多磨些面,由表弟挑去賣。
民間有「姜子牙賣麵粉,出門就遇到風」的說法,來形容命運不好。這天一大早,姜子挑著挑子去趕集,三十多裡的路,七十多歲的姜子牙一路上歇了好幾回,好不容易到了集上,擺開攤子,從早上一直等到都快散集了,也沒賣出去一斤。就在這時,忽地起了一陣狂風,一下子把麵粉吹了一地。姜子牙慌了,忙用身子護住籮筐。狂風過後,就聽有人喊:「馬來啦,快閃開!」姜子牙忙側身站起,只見一匹馬朝姜子牙這邊狂奔而來,姜子牙嚇得忙一閃身,那匹馬飛身而過,馬蹄正踢在籮筐上,就聽「譁」的一聲,籮筐來個底朝天,眨眼間麵粉全撒了。姜子牙一見此景,不由仰面長嘆道:「此乃天喪我也。」真是人倒黴喝口涼水都塞牙啊!所以,從那時起就傳下來個歇後語:姜子牙賣面——血本無歸。
姜子牙挑起空籮筐,天晚才回到宋家。宋異人問:「表弟,今日生意如何?」姜子牙道:「慚愧,又折了許多本錢。」便把賣面的經過細說一遍。宋異人嘆道:「表弟不走運。另尋道路吧!」回家後,姜子牙被老婆一頓罵。思來想去,馬氏越想越氣,自己守身如玉苦等了六十多年,卻找了個幹啥啥都不行的,她不停地在姜子牙眼前嘮叨。姜子牙聽不了這婦人天天在耳邊絮叨,便跑到渭水釣魚。
馬氏想,他做什麼什麼不行,若是每天釣點魚回來也行啊。好幾天過去了,每天姜子牙都是空手而歸。這天,等姜子牙出了屋,馬氏悄悄跟在他後邊,她要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到河邊,一直沒有動靜,看不到一點魚的影子。馬氏耐不住了,她來到河邊,再一看魚鉤,沒把鼻子氣歪了,這哪是釣魚,魚鉤是直的,直鉤怎麼能釣到魚呢?馬氏跟姜子牙大吵了一架,回去便離了婚。姜子牙一再挽留,他讓妻子相信他,日後一定會給她榮華富貴的。馬氏不屑地看了姜子牙一眼,心裡說,就你個糟老頭子了,還能有什麼成就。她心意已決,毅然離開了姜子牙。
這之後,姜子牙毅然到渭水垂釣,每天戴著鬥笠,魚鉤依然是直的。別人問他,他都一笑而過,別人哪裡知道,渭水直鉤是釣姬昌周文王。
這天,姬昌一行數人來到渭河邊,見一漁夫,頭戴鬥笠,悠閒自得,風度翩翩。姬昌上前恭恭敬敬地跟姜子牙打招呼。姬昌席地而坐,渭水河畔,兩人聊了起來。姬昌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再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奉他的師父原始天尊之命,在周都鎬京開始封神。封了諸神後,各神都很滿意,分封諸神剛結束,門外跑來一人,姜子牙一愣,這不是當初拋棄自己的老婆馬氏嗎?馬氏見到姜子牙,嚷嚷說她也要神位。姜子牙說:「自從你嫁到我家,我一直過得很困苦,似乎你命中注定就該貧窮,所以不封你。一個婦道人家,整日爭名奪利,活像個窮神,就封你為『窮神吧。」
誰知他老婆一聽,太公封她為神了,就到處跑,到處講,得意得不得了。雖然她不知道窮神意味著什麼,還是很高興能被封神。她高興地問姜子牙:「既然我已經被封為『窮神了,那我該管轄什麼呢?」姜子牙答道:「有好運的地方你都不能踏入。」馬氏被封后就到處亂跑,她到哪裡,哪裡就窮,就是原來富的地方,她一到,也變窮了。有人就把這事跟姜太公講了,姜太公氣哼哼地把馬氏招來,對她說:「你不要到處亂跑,以後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人們聽到姜子牙的話後,為了不讓窮神進門,每到過年就會在大門口貼上「福」字,以此趕走「窮神」,久而久之,春節貼「福」字就成了一種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