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裡面穿得越薄是不是越暖和(羽絨服裡穿越少越暖和)
2023-04-21 18:13:06 2
羽絨服裡穿睡衣的壹讀君 | 彤 雲
「天冷要多穿衣服」是所有媽媽的執念,且媽媽們永遠覺得你穿得太少。
然而,媽媽們也不一定總是對的。
在這個格外寒冷的冬天,一個「冷知識」在網上熱傳——羽絨服裡穿得越少越暖和。
很多網友「現身說法」表示贊同。事實真的如此嗎?
羽絨服裡「皇帝的新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衣不在多,保暖就行。
想要衣服保暖,首先要知道什麼材質最保暖?
答案是「皇帝的新衣」——空氣。
依據熱力學中「熱傳導」理論,傳熱慢的東西最保暖。相比傳熱最快的固體,傳熱最慢的氣體絕對是保暖首選。
空氣無處不在,怎麼用於保暖?只要將空氣固定在皮膚表面,就能實現最佳的保暖功能。
為什麼動物們抗寒能力有強有弱?就是因為它們身上毛毛「固定」的空氣有多有少。
由於空氣是流體,與固體接觸時,會因摩擦力在固體表面產生一層空氣「滯流膜」,有降低熱損耗的作用,這種現象叫做「自然對流」。
「自然對流」能使固體表面形成規則的流體湍流,將部分熱量留在固體表面
毛髮濃密的動物,可使「滯流膜」們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層幾乎不流動的空氣保溫層,有效防止體熱散失。
而既沒長厚毛,又沒技術直接製作空氣衣的人類,只能靠穿衣保暖。好在有些衣服和動物的絨毛一樣,具有良好的保溫功能。
常言道「十層單不抵一層棉」。棉花就是因為像動物毛一樣,擁有「固定」空氣的能力,才能成為禦寒神器。而羽絨服裡的羽絨更是「固定」空氣的王者。
羽絨服除了自己能「固定」空氣,還會把一部分空氣存聚在皮膚表面,產生名為「衣下空氣層」的保溫層。
別小看「衣下空氣層」,它如同地球的大氣層,具有調節溫度、溼度的功能,使人類能抵禦惡劣氣候的侵害。
「衣下空氣層」的保溫能力隨著厚度增大而增大,但到達一定厚度時,隔熱能力反而會減少。這是由於超過一定空間範圍後,空氣分子開始有活動的餘地,會產生對流運動,從而降低保溫性能。
實驗發現,當「衣下空氣層」的厚度增加到 12.7 ~15mm 時,保暖性能開始下降。
當然,「衣下空氣層」也不能太薄,像「衣下空氣層」幾乎為零的緊身衣,通常需要搭配其他衣物。因為多層織物間也能產生相對靜止的空氣層,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因此同材質的衣服疊穿會比單穿暖和。而每層衣服間的空氣層也不宜太厚,應控制在5mm以內。
有研究認為衣服層數過多,會造成服裝間的相互擠壓,減少「衣下空氣層」的體積,降低保溫性能,所以羽絨服裡的衣物太多,會導致「衣下空氣層」過薄而不保溫。因此大家說的羽絨服裡穿越少越保暖,正是「衣下空氣層」充足帶來的「保暖紅利」。
為了羽絨服裡「衣下空氣層」保持一定厚度,同時避免穿多層衣服,羽絨服大小適中很重要。
而羽絨服的保暖性還受其他因素影響。
羽絨服為什麼不保暖?衣物保暖性能的強弱,與其材質導熱係數(導熱性能強弱)的大小有關。
導熱係數越高的服裝(如鐵甲),溫度流失情況越嚴重。由於固體的導熱係數高於液體,液體的導熱係數又高於氣體。所以含氣量高的羽絨服在自身導熱係數上再次拔得頭籌。
而其他織物的導熱係數與厚度、密度、粗糙程度、是否有空洞等因素相關,厚度、密度大的織物因能固定更多空氣,導熱係數偏低;粗糙的織物因有不平整的表面,也有利於空氣的存儲,導熱係數偏低;有空洞的織物有更多氣體,但因沒能力固定氣體而漏風,會導致「衣下空氣層」流失,導熱係數偏高。
皮表常接觸材料的導熱係數表,靜止空氣以穩定、低值排名第一
當然,同樣款式、大小的羽絨服,導熱係數也會不同,這與裡面的填充物有關:
有些羽絨服裡的「羽」多,有些羽絨服裡的「絨」多,但相同體積的「羽」和「絨」導熱係數相差懸殊。相比半球狀纖維結構的鵝絨、鴨絨絨朵,含有羽軸的碎毛「抓」空氣的能力差、蓬鬆度低、分量更重。而額外的重量,還會減少上半部分的「衣下空氣層」厚度,使保暖性能更差。
小朵鴨絨 大朵鵝絨 碎羽毛
在含「絨」量高的羽絨服裡,還存在「充絨量」的概念。
充絨量太少,無法固定足夠的空氣,會造成內部空氣層的空氣流動,流動就會造成熱量損失,因而不保暖;羽絨太多,又會擠壓空氣含量,空氣含量減少直接影響其保暖性能;適當的充絨量,既能保證內部空氣含量,又能將其固定,形成內部完全靜止的「死腔空氣」時,保暖性能最高。
然而,導熱係數再低的羽絨服,也會因為款式問題,徹底喪失「衣下空氣層」,比如沒有收口設計的袖口、領口、下擺,會使羽絨服四處漏風,會造成熱量流失。
那些只配有拉鏈的羽絨服,比拉鏈外加按扣的設計更不保暖。
最恐怖的是有類似「大裙擺」設計的大開口羽絨服,會產生使內部氣流自下而上的運動的「煙囪效應」,導致熱量流失更快。
那麼,一件密閉性極好、導熱係數極低、大小合適的羽絨服,會不會像裸睡一樣,真空穿著更保暖呢?
我們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裸穿羽絨服的強大核心打鐵還需自身硬,真空穿羽絨服也是如此。
羽絨服雖能保溫,卻不能產熱。
如此一來,實現羽絨服「真空自由」就需要自身熱輻射夠強。那麼,你的熱輻射夠強嗎?
熱輻射是由於物體具有溫度而輻射電磁波的現象,屬於熱量傳遞的一種。
人體體溫也會產生熱輻射,通過紅外線成像能顯示出人體熱輻射的強弱,體溫越高的人,身體產生的熱輻射就越強,既可以將熱能傳遞給衣物,再吸收衣服回傳的熱量,又能使皮膚與羽絨服之間建立的「服裝內氣候」更溫暖。
相反,有些人因疾病、血液循環不暢等原因體溫偏低,身體產生的熱輻射弱,就難以建立溫暖的「服裝內氣候」,穿再好的羽絨服也不會暖和。
紅外線成像顯示的人體熱輻射強度差異
即便是熱輻射超強的人間「小太陽」,也不一定能實現羽絨服「真空自由」,因為你凹凸有致的身體結構,會嚴重幹擾「衣下空氣層」的均勻性,在胸部、臀部區域擠壓空間,到了下胸部、 下背部、 腰腹部區域又會產生過大的空間,造成熱量流失……
假如是量身定製的羽絨服,完美貼合人體曲線,或身材剛好與羽絨服內部結構溫和,熱量損失極低,還要注意皮膚過敏的問題。羽絨服多為C類服裝,面料通常透氣性欠佳,屬於不適宜貼身穿著的衣物,可能引起皮膚不適。
更大的問題在於,真空穿羽絨服安全性太低。
前不久,地鐵中有位乘客羽絨服「爆炸」,還上了微博熱搜,引發關注。羽絨服不透氣的面料被擠壓後有爆炸風險,遇明火易燃,為了避免意外突發狀況,裡面還是不要真空為妙。
萬一上了熱搜,大家的關注點就不會在羽絨服上,而在真空穿羽絨服的事主身上……
[1]黃家成, 吳黛唯, 劉鈺,等. 羽絨服隔熱性能測評方法剖析及優化路徑探討[J]. 紡織導報, 2019(8):5.
[1]張昭華, 王雲儀, 李俊. 衣下空氣層厚度對著裝人體熱傳遞的影響[J]. 紡織學報, 2010(12):5.
[1]吳黛唯, 黃家成, 王雲儀. 服裝形變對羽絨服隔熱能力的影響[J]. 紡織學報, 2022(009):043.
[1]姜茸凡, 王雲儀. 服裝衣下空氣層熱傳遞性能研究進展[J]. 絲綢, 2018, 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