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邊境城市防城港(廣西防城港市提升)
2023-04-21 21:18:39 1
圖為防城港市西灣海域。 馮抒敏 攝
中新網防城港12月19日電 題:廣西防城港市提升「顏值」 打造中越邊境「詩與遠方」
記者 馮抒敏 楊強 陳沿佑
「推窗見海,閉戶聽潮」,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濱海生活。作為一座全海景生態海灣城市,廣西防城港市則完全滿足這一憧憬。
地處中越邊境的防城港市擁有580多公里海岸線,其中,東灣、西灣、珍珠灣所在周邊地域,構成該市現階段發展城市建設和旅遊度假景區的主要區域。近年來,該市不斷拓展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一座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生態海灣城市屹立在北部灣畔。
圖為市民、遊客在海灣綠道散步。 翟李強 攝
突出生態優勢 打造公園城市
每逢天氣晴好的清晨,位於防城港市中心區金花茶大道西側的防城港市園博園內,總能看到晨練或散步的市民和遊客。作為免費開放的園區,防城港市園博園佔地面積約3287畝,依託該市西灣海域和防城江畔優美的濱水、田園風光,打造城市中的「綠谷」。
「我們正牽頭建設一批口袋公園,以滿足市民和遊客日益增長的休閒娛樂需求。」防城港市城市管理監督局相關負責人19日向記者介紹說,口袋公園項目總用地面積近百畝,預計投資近3000萬元,建設包括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兒童遊樂園、健身步道等內容。
圖為防城港市北部灣海洋文化公園內紅樹林鬱鬱蔥蔥。 馮抒敏 攝
防城港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2.3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5平方米。該市溼地總面積8萬多公頃,紅樹林面積2千多公頃。每當春夏季節,白鷺種群數量多達30萬隻以上,為廣西之最。
被自然生態吸引而來的不只白鷺,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防城港市西灣西岸海堤和城市沙灘二期,不少來自遼寧、山東等地的房車停放此處休整、遊玩。為滿足市民和遊客的休閒需求,該市規劃建設了一批海灣綠道配套設施及人行天橋,建設100多個新能源充電樁以及一批體育健身設施。
官方介紹,截至目前,防城港市已建成50多公裡全海景海灣綠道,打造伏波文化園、北部灣海洋文化公園、蜈蚣嶺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廣場,公園綠地面積從十年前的不足1000公頃提高到近2000公頃,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8%。2020年,該市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圖為市民、遊客在防城港市公園廣場打籃球。 翟李強 攝
完善城市設施 提升宜居品質
從防城港市仙人山俯瞰看西灣海域,高樓林立、交通織網、綠樹成蔭。就在數年前,由於長期以來存在雨汙合流、雨汙混接的情況,直排入海的汙水對西灣海水和海岸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我們啟動了城區汙水直排口整治工程。」防城港市城市管理監督局公用科負責人餘遠章介紹說,通過建設雨汙分流管道和汙水提升泵站、新建汙水處理廠等舉措,防城港市黑臭水體長效管理持續加強,根據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公示,自2020年以來,防城港市建成區已全面消除黑臭水體,達到長治久清。
圖為市民在防城港市西灣海域垂釣。 馮抒敏 攝
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防城港市還建成了垃圾焚燒發電廠一、二期及餐廚垃圾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設施,推進垃圾分類,初步建立「投收運處」體系,打造一批垃圾分類示範區(點),城區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垃圾分類工作排名廣西前列,在全國124個小城市中排名第六。
據防城港市生態環保部門統計,該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率連續4年排名廣西第一。
圖為整治後井然有序的防城港市伏波路中段。 翟李強 攝
「以人為本」治理城市「頑疾」
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擺亂賣等行為,是城市生活街區極易出現的市容亂象。
漫步防城港市最具「煙火氣」的伏波路中段,汽車有序停放在整潔寬敞的道路兩旁,商戶規範經營,一派祥和的生活氣息。「幾個月前,這裡的亂停亂放、佔道經營等現象還被廣大市民、遊客所詬病。」防城港市城市管理監督局市容科負責人說。
今年8月,防城港市啟動伏波路中段人行道改造工程,通過改造人行道、排水管,整改不合理廣告牌,對沿街商戶實行「門前三包」等舉措,有效解決該路段人車混流的亂象。「看到街容街貌的變化帶來更多客流,沿街商戶從最初的不理解,到後來主動支持、配合。」上述負責人說。
官方披露,自2021年啟動城市品質提升工程以來,防城港市先後建成伏波大道等主幹路網及文昌大橋等交通樞紐,打通一批「斷頭路」,實施一批綠化彩化工程,打造「一街一景、一園一花」以及特色花林、花海景觀,對道路、公園廣場、樓宇、水際線等照明設施升級改造,打造「移步皆景、四季有花」的生態濱海邊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