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京津冀協同發展之後)
2023-04-21 17:54:19 1
黨的十八大以來,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引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一場集體採訪中,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趙磊,天津市委副書記金湘軍,河北省委副書記、秘書長廉毅敏介紹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三地的新變化。
北京從「一城獨大」轉向「一核兩翼」
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趙磊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始於2014年,當時視察了北京、天津、河北,對首都北京出現大城市病等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從而作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三地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各自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協同辦)。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趙磊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情況。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三地協同辦在中央協同辦的指導下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從規劃編制、轉變觀念、打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開始轉變。」他介紹,北京從集聚功能求增長轉向了協同輻射謀發展,先後實施了兩輪非首都功能疏解;三地也從「各說各話」轉到了協同發展的話語體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規劃、標準、政策、管理等四個方面逐步實現統一,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北京要發揮帶頭作用,「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肯定要把大家帶起來一起歡樂,才是最大的幸福。」提起北京的做法,趙磊現場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北京從「一城獨大」轉向「一核兩翼」,中心城區不再「攤大餅」,把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兩翼」,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時,從謀劃藍圖向重點突破轉變,在交通、生態、產業和公共服務四個領域實現了快速突破。
天津建設「一基地三區」,與北京錯位發展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被賦予「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即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天津市委副書記金湘軍表示,這是天津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發展坐標。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天津市委副書記金湘軍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情況。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圍繞「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天津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雄安新區的建設,在產業的協同對接、區域的協同創新、體制的協同改革、基礎設施的協同建設和社會的協同治理等方面,發揮天津的獨特作用。
比方說,天津建設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注意與北京、河北形成有效銜接、錯位發展,北京注重自主創新,像產業孵化、產業大規模拓展即可由天津與河北銜接;再比如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港、智慧港,會同河北周邊一些港口共同打造世界級港口區,天津港將作為北京和雄安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在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建設方面,天津積極發揮在金融創新方面的領先優勢。此外,天津自貿區作為北方第一家自貿試驗區,在體制機制創新、營商環境改善等各個領域先行先試,推出了154項先行先試製度,其中,有38項成熟的制度在全國得到了複製推廣。
河北打造「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
河北省委副書記、秘書長廉毅敏介紹,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對接京津,服務經濟,加快發展。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河北省委副書記、秘書長廉毅敏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情況。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他介紹,三地在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交通方面,京張高鐵、京雄高速都已經建成開通,「軌道上的京津冀」越來越近;三地開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成果十分顯著,河北與京津跨境河流橫向生態補償考核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Ⅱ類水質。
河北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累計承接京津轉入企業和單位近4萬家。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河北的定位是「三區一基地」,即將河北建設成「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在協同過程中,河北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據介紹,河北省鋼鐵產能由峰值時的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內;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持續改善,1~9月份空氣PM2.5為 34.2微克;新型城鎮化率達到60%。今年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技術合同轉移交易額增長39.4%,投入研發經費的企業增加到158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長26.4%。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劉美君
編輯 陳靜 校對 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