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 商朝頻繁遷究竟是為了躲誰 (軍事考量)
2023-04-22 07:09:34 3
夏朝滅亡,商朝頻繁遷都,是應更好的維護自身統治和軍事上的考量。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之中,有很多的王朝都是在定都之後還選擇再次遷都,覺得能夠找到更好的地方,例如朱棣遷到北京。當時是有著正當的理由,可是還受到了極大的阻力,有一些官員就是覺得會勞民傷財,耗費人力物力。一般在定都之後都不會再去遷都的,可是在歷史上的商朝,確實頻繁的遷移都城。
遷都5次
在歷史之中商朝的最後一位君王,紂王特別的歡迎吳道,後來則是由商湯率領著眾多的不足推翻了夏朝,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商朝,可是自從建立過之後,總共遷都了5次。在建立之前也已經遷都了8次屢次遷都,直到最後遷到了殷地之後,才總算是消停下來,曾有歷史學家推測,很可能是為了躲避洪水。所以在不了解地形的情況之下才一次次的遷移都城,但實際上當時並非如此,因為洪水的原因也並非是關鍵性的原因。
有利於自身統治
在當時的商朝,之所以遷都,首先則是為了能夠解決內部的爭鬥問題,前往新的都城之後就能夠更好的發展。有利於遠了一些反對自己的勢力。這樣對於國家來說發展的速度和效率就會非常快,還有就是因為一線監督的傷亡是想著能夠開江闊土,能夠使佔領的地域更大面積更廣,更好的維護自身統治,所以即便是在艱難都要遷移自己的都城,但在當時對於其他的人。不論是大臣或者是百姓來說,都是勞民傷財的一件事情。
軍事考量
在除了維護自身政權之外,還有著軍事上的考量,朱棣則是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在除商朝君王和朱棣之外,其他人也有著要監督的原因在監督。這一方面都在慎重的考慮,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有時候可能一個王朝都沒有辦法去抽,承受大多數的君王都是為了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