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必看的青春片(這才是我想要看的青春片)
2023-04-21 20:52:02 1
影片《分隔線》完成粗剪之後,導演白雪給萬達的同事們看,然後一個朋友看完隨口說了一句:「叫【過春天】不好嗎?」,白雪豁然開朗,就這麼定下了影片的名字。
看過電影之後,深感再沒有比《過春天》更適合這部片的名字了。
「過春天」是影片裡水客們過海關的隱語,同時也是少女佩佩躊躇著走過的青春。
你一定很好奇,這部沒有流量、沒有明星、沒有名導演的三無電影,憑什麼在國際上一經展映就獲得了無數影評人的掌聲。
因為它是我們想要看到的青春片。
多倫多電影節首映
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沒有刻意煽動情緒,每一幀畫面都有青春的氣息在蠢蠢欲動。
割裂般的原生家庭
這些年關於青春的題材,青春與殘酷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並且逐漸落入俗套——校園三角戀、社會小混混、問題少男少女,要多矯情就有多殘酷。
似乎不這樣走一遭就不算是青春。
然而佩佩的青春並不局限於校園之內。她的家在深圳,在香港讀書,每天遊走於兩地。一邊是接軌國際的繁華香港,一邊是急需新鮮事物的年輕深圳,這裡的海關每天都熙熙攘攘,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佩佩站在人流中毫不起眼。
與讀書的時光同樣被割裂的,還有她的家庭。
佩佩的母親並不是深圳本地人,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可以循得,她的母親有一段並不光彩的過去。
這也是佩佩一直瞧不起母親的原因。
佩佩的父親是香港人,在香港有自己的小家和收入不高的職業,同樣都是底層小人物,佩佩寧願親近父親而疏離身邊的母親。
儘管她明白自己永遠都不可能成為那個小家的一份子。
深港少女的「過春天」
破碎的家庭,割裂的學生時光,不知道哪一邊才是自己真正的家,這個深港少女是迷茫的,一如被困在魚缸中的小鯊魚。
直到一次過海關時,她猝不及防被人將iPhone塞入手中,振奮的鼓點聲伴隨著「新世界」的開啟終於敲響了。
佩佩和閨蜜有個去日本過聖誕的浪漫約定,為了獲得機票錢,佩佩做了水客,也就是從香港攜帶私貨到深圳,利用兩地之間的信息差賺取差價。
她的學生面孔成了夾帶私貨的最好偽裝,逐漸的如魚得水。
起初只是為了路費,後來在「佩佩姐」的稱呼中,在花姐的牌桌邊,她竟從中找到了某種家的感覺,沉浸其中,上了癮。
母親VS花姐
她的母親也喜歡打牌,佩佩一臉厭惡遠遠的躲著,躺在隔音不好的小房間床上,聽著隔壁搓牌聒噪的聲音一言不發。
花姐在塞滿私貨的小公寓裡打牌時,她卻滿心喜悅地替花姐摸牌,乖巧且全身心自願的喊花姐「乾媽」。
在閨蜜面前,她陽光開朗,在母親面前,她沉默寡言。片中沒有交代母親的生活來源和職業,從佩佩與閨蜜的一次爭吵中,定然是不光彩的。
即便在父親面前,她也是乖巧懂事的,甚至在父親給她零用錢時,還要抽出兩張還給他。
佩佩瞧不起母親,一目了然。
她沉默,只是不想深入母親的生活再次受到傷害。
剛滿16歲就去做兼職的佩佩
那一個夜晚,母親醉醺醺闖入她的房間給她蓋被子,卻迷糊的躺到了女兒的臂彎裡睡了一夜。清晨醒來的佩佩沒有推開她,大概是在思考母親平日放浪形骸的背後究竟藏了多少苦楚。
沒有少女可以拒絕阿豪
阿豪是佩佩從閨蜜那裡「挖」來的,小心翼翼的試探,比一見鍾情更令人喜悅。
佩佩與阿豪掀開衣服互相捆綁手機時,那蠢蠢欲動的心思溢滿了熒幕,這是少女感情上的高光時刻,也是她的成人禮。
飾演阿豪的這位演員,完全可以代表香港本地帥哥的形象,個子不高,長相秀氣,有點帥還有點潮,我理解很多女性觀眾看過電影後會說一句「沒有少女可以拒絕阿豪」,甚至「我願意為你綁滿全身的iPhone」……
人們總說熒幕裡某某女孩好像初戀,但忽略了有些男孩子,也可以像極了初戀的感覺。
沒有一個百分百幸福的人
片中沒有一個百分百幸福的人,老一輩人都陷在泥沼,香港的父親日子過得窘迫不堪,深圳的母親整日的和麻將、男友廝混著,看似風光的花姐也是刀尖上跳舞毫無保障的生活著,於是只有剩下的這三個年輕人看似充滿著希望。
佩佩的閨蜜阿jo,夢想能和家人去國外生活,連男友阿豪也半開玩笑的送給了佩佩,阿豪夢想擁有一個倉庫自己做老闆,佩佩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暫時也想不明白,只知道不停的「過春天」。
沒人教她怎麼成長,她只能一路跌跌撞撞的找尋目標,最後忘了初衷。
青春的初章落幕
佩佩和閨蜜的日本之行沒有去成,卻和母親去了那座可以看到整個香港的飛鵝山。
阿蘭——佩佩的母親,從山頭俯瞰著香港感嘆著:這就是香港啊!
仿佛像是第一次來香港。
她似乎忘了,在16年前,就曾來到這裡生下了佩佩。
然後一路蹉跎,一路麻痺,活成了佩佩最厭惡的人。
飛鵝山是阿豪想要親吻佩佩卻被蚊子打斷念想的地方,也是阿蘭與母親重續親情的地方。
水客是不能再做了,阿豪與佩佩那瘋狂的「賭一把」註定了兩人失敗的宿命。
她曾經就像那條困在魚缸裡的小鯊魚,在深圳—香港之間遊來遊去,總也走不到透明玻璃外的世界。
佩佩說:它被困在魚缸裡,一點自由都沒有,阿豪說:一旦放它到海裡,它自由了,人可就遭殃了。
取保候審的佩佩放歸了這條小鯊魚。
導演白雪說,曾經在電視裡見到擱淺的鯊魚,覺得這是對本片最好的隱喻。但預算經費不夠,只能換成養在魚缸裡的小鯊魚。現在想來,小鯊魚正好象徵著佩佩的青春期。
小鯊魚即便被魚缸困住也要不停的遊動,而佩佩不停的穿梭於深港兩地,其實就是她逃避家庭的方式。
當她不再受困於這種無形枷鎖中時,也寓意著她成功跨過了青春成長階段的窘迫。
就算母親暫時無法脫離那種令佩佩厭惡的生活,帶她爬上飛鵝山看到香港全景的那一刻,再多過往不堪,兩人也會互相扶持著走下去。
青春的初章終是落幕了。
佩佩短暫的水客生涯我們可能會感覺很遙遠,但是她的成長過程卻同大多數少女一樣,都經歷過彷徨無措……
一如原生家庭帶來的困擾、一度悖離初衷的選擇、不斷的自我肯定與否定。
無論往左還是往右,我們都必須獨立走過那個叫做「青春」的十字路口,完成自己的成人禮。回頭再看,慶幸又或者遺憾,那都是一段值得永生懷念的青蔥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