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小吃街都有哪些地方(走讀長沙老街鎮⑧嶽麓區白沙液街)
2023-04-22 10:15:27 1
嶽麓區白沙液街:酒香猶在,亭影不孤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金慧 實習生 杜立 肖睿洋 通訊員 黃瓊 王梓婷婷 傅惠
直到今天,還有遠方遊客專程來尋覓白沙液酒。
在蒼蒼麓山之下,紅色濚灣之畔,穿過古韻十足的街頭,幾度問路,仔細尋覓,直至白沙液街深處,終見到一個極為樸素的門店——白沙液酒體驗店。
(白沙液酒體驗店)
一腳剛踏入小店,老闆便十分熱情地招呼「美女,嘗杯酒不?」
於是在酒香之中,我們品出了白沙液街的前世今生。
出身小巷,卻書寫中國白酒的傳奇
故事回到1952年,長沙酒廠搬至嶽麓區白沙液街,三棟獨立的磚牆構造廠房,便是釀酒的車間。
這裡生產的白酒,取白沙古井之水釀製,屬兼香型大麯酒,入口醇正柔和,後味回甜,以葫蘆形白瓷瓶裝納。每到釀酒日,酒氣氤氳,香飄十裡,整條街都沉醉在酒香之中。
(白沙液街歷史步道的仿古牆繪)
這本不足為奇,直至20世紀70年代,白沙液突然聲名鵲起。從當地居民的口口相傳中,記者聽到了這樣的故事:
1974年,毛主席到湖南考察。適逢毛主席生日,當地幹部代表家鄉人民敬上一杯湖南的好酒,毛主席品嘗後回味無窮,於是問起酒的由來。
「這是長沙酒廠釀的酒,未有酒名。」
「既是取自白沙古井之水,酒質味道都不錯,不如就叫『白沙液』。」
從此白沙液的銷量水漲船高。經常有市民拿著酒壺排長隊買酒,7毛5分錢一斤的白沙高粱酒,一買就是一壺,5斤重。街上甚至還發展了周邊產業,專門有手藝人為未帶酒壺的市民扎酒瓶、扎紙包子。
白沙液酒廠一路高歌猛進,1993年,上過國宴、饋贈過國際友人的白沙液酒,市場已覆蓋全國,遠銷日本、菲律賓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獲得了「湖南省白酒大中型企業利稅百強企業」榮譽稱號,在1994年香港國際名酒博覽會上獲特別金獎、慕尼黑國際酒類博覽會金獎,在風雲際會的中國白酒市場上書寫了一段難以複製的傳奇。
而後,隨著用水量的增加,酒廠幾次搬遷,如今在寧鄉金洲鎮持續生產,成為老長沙人們心中的「白月光」。白沙液街上唯獨留下這個10多平米的小店面,成為許多人尋古追蹤的寄託。據了解,每年通過該門店至少能銷售200萬多元白沙液酒,生動詮釋了「酒香不怕巷子深」。
從歷史走來,卻展現了時代新精彩
一條承載著記憶的老街,一定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
作為長沙市嶽麓區唯一一條歷史老街,盛夏時節,白沙液街遊客不多,牽著寵物的小女孩,推著嬰兒車的娭毑,還有正在招呼客人的老闆娘,煙火氣十足。
穿過白沙液街歷史步道往東,古樟、古井、老屋……遠去的記憶和著街巷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
歷史步道上那面仿古牆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牆上描繪了白沙液街所有重要的歷史元素:汽車西站、老街鋪、陶公坊等。濚灣鎮社區書記孫紅豔告訴記者,以前,這條老街上商鋪林立,有枯餅糧行、染坊、紡織廠、糟坊、酒家茶館、百貨布匹號、藥房以及廖慶祥麵館等,十分繁榮。
明朝中期,不僅在此建了濚灣橋,在濚灣橋西還建起了一座關聖廟,直到民國時期,關聖廟還存在。
狹長的街道,繁多的店鋪,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讓人沉醉的酒香縈繞,組成了曾經的白沙液街的繁華。
時間是老街的摯友,時間也是老街的敵人。不斷疊加的歲月塑造了白沙液街濃厚的市井氣息與人文積澱,但同樣為老街刻上了斑駁的皺紋。2016年,白沙液街啟動徵拆及有機更新,白沙液街從此踏上了二次蝶變之路。
(300年古樟樹)
老街上存有的百年老屋、古井、古樟以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防空洞,都在有機更新的節點景觀建設上重現光彩:古樟臺以古樟樹為中心,打造成結合城市小品集環境藝術為一體的市民休閒廣場;白沙液井借白沙液酒故事、酒文化,打造「記得住鄉愁」的公共活動場所;防空洞加固優化改造,建設成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展示長廊……
「環境好多了,街面也更整潔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58歲的陳倩平是長沙毛紡織廠退休員工,在白沙液街生活了半輩子,見證了老街的變化與發展,她深愛著這條老街,並主動投入到志願活動中,為更美更和諧的社區貢獻者一己之力。
(改造後的白沙液街)
「白沙液街有豐富的紅色底蘊、文化底蘊、人文底蘊,憑藉這些優勢資源,我們將加強老街招商引資,讓百年老街破繭重生。」望月湖街道工委書記周雲表示,目前嶽麓區正在組織設計大賽,為老街改造後的二十座房子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匯聚全球智力,共同助力老街逆生長。
千百年前,白居易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道出了生活的怡然自得;千百年後,願後人仍能守住白沙液的古韻,還能擁有一份豁達灑脫,再聚古樟臺,再飲一杯酒。
歷史的風從百年前的濚灣路吹過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會颳得更加遒勁豪邁。
參考文獻:《濚灣古韻》王麗君著,新華出版社。
出品/湖南日報社長沙分社 新湖南長沙頻道
策劃/曹輝
監製/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撰稿/金慧 杜立 肖睿洋 王梓婷婷 傅惠
編輯/封豪
[責編:封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