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張豐毅(七個一級演員飆戲)
2023-04-22 00:19:28 1
#理娛計劃徵文第八期#在國產所有的封建帝王影視作品中,於22年前熱播的清朝帝王劇《雍正王朝》堪稱完美,它以史詩級的宏大敘事風格為基調,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顛覆性帝王的壯麗一生。
如今歲月滄桑,22年彈指一揮間。就讓我們重回那個觀劇如潮的盛況,一起回憶這部經典流傳的佳作。只是歲月穿梭,有些熟悉的面孔早已遠離,留給我們的只能是深深的緬懷和永久的記憶。
為何導演胡玫到雍和宮燒香許願?199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胡玫已經40歲了。
當年寂寂無名的她感到非常苦悶,只要想起已經大紅大紫的同桌張藝謀、同學陳凱歌就更不痛快了。
這一年,胡玫即將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
這一年,陳凱歌以著名導演的氣魄,正在籌拍鞏俐主演的《荊軻刺秦王》;
這一年,國際知名導演張藝謀正在準備拍攝《一個都不能少》。
胡玫和張藝謀
之所以稱他為國際知名導演,是因為「張國師」在這之前十年的1987年,就憑藉《紅高粱》大紅大紫,再加上後來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當時已經奠定了他在第五代導演中槓把子的地位。
當籌拍《雍正王朝》的消息放出以後,胡玫就第一個找到了製片方毛遂自薦,首先聲明給不給片酬無所謂,其次說了一句「只有我才能把這部戲拍好!」
當時製片方沒有表態,胡玫也知道自己不是人家的最佳選擇,而且製片方已經和張藝謀、陳凱歌等大牌導演在洽談合作,這在圈內也根本不是什麼秘密。
胡玫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當路過雍和宮時,胡玫的腦海裡閃過一個燒香許願的念頭:「拍的是雍正,雍和宮又是雍正的潛邸,進去燒個香吧,讓他保佑我!」
或許正是這一根香的虔誠,讓天上扔下來的「餡餅」恰好砸在胡玫頭上。
第二天,胡玫接到了製片方電話:「來籤合同吧!」
時隔多年以後,當胡玫面對鏡頭,有記者問她是怎麼爭取到擔任《雍正王朝》導演的,胡玫笑著稱「我聽他們說是算過命的。」
可見,當時投巨資2500萬拍攝該劇的製片方壓力非常大,也擔心花了公家這麼多錢以後,萬一這部劇在央視播出後撲街的話怎麼辦。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製片方的決策人也很糾結,在左右為難中採取了「算卦」的方式「聽天由命」,最後「經高人指點」後才把導演人選交給了胡玫。
不管如何,這部劇成就了胡玫,也是胡玫的精益求精才有了這部永久的經典。
張豐毅第一次拒演,唐國強毛遂自薦剛開始,胡玫和製片方都敲定讓張豐毅飾演雍正,但是在第二天上午距離籤合同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候,胡玫接到了張豐毅打來的電話,他由於檔期問題來不了了。
也就是平常老百姓常說的,拒演了。
為什麼呢?張豐毅幹嘛到節骨眼上才撂挑子、放人家胡玫的鴿子呢?
因為陳凱歌導演正在拍攝鞏俐和姜文擔任主演的《荊軻刺秦王》,結果因拍攝理念和臺詞設置問題,本來也是導演的姜文多次想重新設計自己的臺詞和戲份,結果「同行是冤家」的陳導,把頭搖的像個撥浪鼓一樣死活不同意。
於是,男主演「二桿子」姜文在拍戲現場就尥蹶子,直接甩手走人——罷演了!
拍電影沒了主演咋行啊!於是憤怒的陳凱歌也抱著「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心態,決定讓張豐毅頂替姜文擔任主演,而張豐毅認為陳凱歌是大牌導演,拍電影又比拍電視劇性價比高,因此就臨時「叛變」了。
他「叛變」了,胡玫導演可就蒙圈了。
當時拍攝劇組已經到位,只等主演籤完合同就開拍了。耽誤一天拍戲,僅人吃馬餵的就要浪費上萬元拍攝資金,當年把出師不利的胡玫急得直跺腳。
儘管在定下張豐毅演雍正以後,唐國強也找過胡玫和製片方,請求把自己飾演的劇中人物「八王爺」讓給別人演,而自己更願意出演雍正這個角色。
但是,這個請求被胡玫和製片方拒絕了。
原因是唐國強在94版《三國演義》中飾演的諸葛亮大獲成功,他溫文爾雅、足智多謀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因此讓唐國強演殺伐果斷的雍正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要不說老天不負有心人啊!
唐國強被拒絕後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用心揣摩雍正這個角色,晚上回家後還專門模仿雍正的字體,原因是他對雍正這個複雜人物的塑造充滿了強烈的表演欲望和挑戰演藝難度的心理。
過了幾天,雍正一角仍然在篩選中,正當胡玫急得像火上房一樣時,唐國強再次找到了她,但胡玫還是不同意,最後唐國強帶著一點失望的情緒說:
你不讓我演可以,讓我試一次妝行嗎?
胡玫點了點頭,心中升起了一股欽佩之情,她沒想到當時已經火遍全國的唐國強還是如此的戲痴和執著,她除了心生敬佩之外,還瞬間有了一絲感動。
讓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當唐國強換上雍正皇帝的戲裝憑欄而立,用凝重的眼神遙望著遠方,當那種不怒自威、強大的帝王氣場四處飛蕩時,現場包括胡玫在內的很多人都發出了暗暗的驚嘆之聲:
他,太有帝王之氣、帝王之相了!
就在那一瞬間,胡玫當場拍板,從此一代經典流傳的雍正形象誕生進入了快車道。
也正是張豐毅的拒演,才有了唐國強版的經典雍正王朝,倘若換成是張豐毅來演的話會怎麼樣?我想不會更精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應該感謝張豐毅的拒演。
我之所以說張豐毅是第一次拒演,原因是在五年之後,他還會拒演另一部火遍全國的民國商戰題材電視劇《大染坊》,恰好是他的兩次拒演才成就了兩部經典。
幾年以後,張豐毅在公共場合親口告訴媒體說,他拒演《雍正王朝》,後悔了。但記者沒好意思告訴他,「感謝拒演!」
七位國家一級演員飆戲,已有三個駕鶴西去第一個:康熙皇帝(焦晃飾)
說實話,每一個國家一級演員都絕非是浪得虛名,必定會在藝術的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對這一點毋庸置疑。
1998年拍攝《雍正王朝》時,焦晃老爺子已經60歲了,當胡玫和製片人找到他家門外時,焦晃老師正出門前往機場,老爺子聽聞讓他演康熙的來意以後直接拒絕了。
胡玫沒有放棄,而是陪伴著焦晃去了機場相送,胡玫在焦晃上飛機前把劇本塞進了他手裡,然後就進入了忐忑不安的等待期。最終,這一趟機場可沒白跑。
兩天之後,胡玫的手機響起,焦晃在電話中惜字如金:「劇本我看了,演!」
於是,在中國影視藝術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顆耀眼的「帝王之星」冉冉升起,他塑造的康熙將成為國人心中的經典形象,哪怕是陳道明的康熙在他面前都甘拜下風。
第二個:雍正皇帝(唐國強飾)
唐國強老師在如今的國家一級演員中,絕對稱得上是重量級的,他在圈內素來有「皇帝專業戶」的光榮稱號,而且他還是毛主席的特型演員,在如今塑造中老年毛主席的演員中,還沒有人能超過他。
如果沒有這部經典劇,那麼雍正皇帝在國人心中的歷史形象就很糟糕,他在老百姓的歷史認知中是暴虐成性、生性多疑、殺伐果斷、薄情寡恩的一代帝王,而看完這部劇以後對他的看法是顛覆性的。
這個顛覆性的觀念轉變,除了要感謝原作者二月河老師以外,還要感謝唐國強老師的精彩演繹,他用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精湛演技成功演活了雍正皇帝。
儘管歷史無法假設,但我幾乎敢斷言,假設要是張豐毅來演,一定不如唐國強演的更好,再加上後面拒演《大染坊》中的陳壽亭,結果又成就了侯勇。
第三個:孫嘉誠(賈兆冀飾)
劇中孫嘉誠的原型是一代忠臣孫嘉淦,由國家一級演員賈兆冀飾演,在很多自媒體的文章裡都沒有提到他是一級演員,但我在頭條百科核查後發現他也是。
孫嘉誠是個不畏權貴的納諫之人,他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但由於自己不依附於各派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在仕途升遷上屢次受挫,但他仍然痴心不改。
他第一次納諫,就是指出朝廷鑄錢的銅鉛比例不對;第二次就是死諫張廷璐科場舞弊案;第三次彈劾西北大將軍年羹堯飛揚跋扈、貪贓枉法、屢次僭越。
賈兆冀的表演很令人熱血沸騰,他留下的孫嘉誠這一經典人物形象,必將在很多年裡被觀眾們所津津樂道。
第四個:皇太子胤礽(徐敏飾)
國家一級演員徐敏,因《405謀殺案》而廣為人知。
他飾演的皇太子胤礽性格飽滿,平時對兄弟們端著太子的架子,又時常提醒別人他就是未來的皇上。他在皇阿瑪面前又如履薄冰、戰戰兢兢、謹小慎微。
他多次被廢,又多次在夢魘中被恢復皇太子身份,徐敏把這一角色的大喜大悲和絕望之情演的很到位,特別是他最後一次被廢時的孤獨無助,真演絕了。
第五個:佟國維(廖丙炎飾)
如果你對國家一級演員廖丙炎老師並不熟悉,那麼你或許認識他兒子廖凡,你要是連廖凡也不認識,那就說明不愛看電影。
2016年,廖丙炎老師因淋巴癌去世,享年76歲,從此世間再無「佟國維」。
第六個:鄔思道(李定保飾)
李定保老師生於1930年,195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國家一級演員,2006年因病去世,享年76歲。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的神人,他心思縝密、理想遠大、精於算計,又懂得帝王心術,更知道如何擺正自己和皇帝之間的關係,當幫助雍正登上帝位以後,鄔思道又趕緊離開政治漩渦、急流勇退,體現了他身上具備大智慧的特有潛質。
儘管李定保老師已經駕鶴西去,但他塑造的鄔思道形象,已經成為國人心中的經典形象。
第七個:張廷玉(杜雨露飾)
2020年2月21日,國家一級演員杜雨露老師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9歲。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十分豁達:
宇宙那麼大,我們還會遇見。
杜雨露老師留給我們的經典藝術形象實在是太多了:
他是《雍正王朝》的一代忠臣張廷玉;是《突出重圍》中的副司令員方英達;是《大宅門》裡白家老號的老東家;是《省委書記》中的貢開宸;又是《神醫喜來樂》中的王天和;《白銀谷》中的康老爺子……
無論哪一個都是經典,隨便說一個就讓人記憶猶新,特別是他塑造的一代忠臣張廷玉,將成為國人心中最經典的藝術形象。
現如今,儘管22年已經過去,還有三位參演者駕鶴西去,但《雍正王朝》的藝術高度和歷史價值將很難被超越,這部劇必將成為國人心中永遠的經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