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兒童都能被溫柔以待(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溫柔以待)
2023-04-22 05:31:23 1
每個兒童都能被溫柔以待?【歡迎關注本帳號,及時獲取國際教育,科技,文化,經濟及世界語(Esperanto)最新資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每個兒童都能被溫柔以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個兒童都能被溫柔以待
【歡迎關注本帳號,及時獲取國際教育,科技,文化,經濟及世界語(Esperanto)最新資訊】
導 讀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陶行知的這句話,值得我們時時溫習。
❶
中午經過一間教室,見一年輕教師在大聲呵斥,一個男孩耷拉個腦袋,站在講臺前。其他孩子都正襟危坐,噤若寒蟬的樣子。很顯然,那小淘氣可能犯了好大的錯兒,年輕教師都氣得漲紅了臉。
類似的場景在校園裡算是「慣見」,而我也曾是這樣的小年輕。
一張黑白照片忽地在腦子裡閃過,照片中的我才19歲。照片是師父偷拍下的,拍的是我正罵學生時的模樣。那樣子,實在醜得很。師父並無惡意,她只是淡淡地告訴我:有時,這樣當眾批評不一定管用,你可以有更多更好的辦法。
之後好長時間,我並沒有什麼更多更好的辦法。但是,的確減少了大聲批評的次數,也降低了批評的音量。偶爾發火,突然吼了一句,都會下意識地看看窗外是否有第三隻眼睛。
❷
28年,所有的美好都藏在時間的縫隙裡。這縫隙,也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孩子,便是那束光。
冬天,學生小胖一早到辦公室找我,羞澀地掏出半個玉米。
「朱老師,這玉米太好吃了,我吃一半,你吃一半。」握著熱乎乎的玉米,剎那間,我被暖到了。
畢業季,比我還高的學生籌備感恩師長告別儀式,深情的告白,緊緊的擁抱,我被暖到了。
小搗蛋浩浩前一分鐘被我嫌棄,眼淚汪汪地回座位,後一分鐘抱著我的腰,「老師,我好愛你啊」!我被暖到了……
因為這暖,心生慈悲。漸漸地,就會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就會真正俯下身來傾聽,就會平等地對待,就會真正地理解。漸漸地,學會慈和隨順,心也變得柔軟、澄澈起來,疾言厲色也越來越遠。
年歲增長,如今再去審視年少氣盛時的簡單粗暴,忽然驚覺,當初被呵斥的學生內心有多受傷。
❸
思維觸電般,把我拉回到14歲那年。
那時上初二,眼睛近視了。可是,家境窘困,我不願求助父母給我買眼鏡,只好挨著。
數學課,老師在黑板上講習題。我預習過,知道所講的就是書中例題,就盯緊了書看。估計老師注意我好久了,突然咳嗽了一下,又停了會兒,我怕錯過了知識點,根本沒抬頭。一直到老師突然點我名字,我才反應過來。
「你覺得自己成績好,了不起啦」「還班幹部呢!上課不認真,基本課堂紀律都沒有,你配當班幹部嗎」……
無情的斥責,如山壓,如海嘯,如刀割,如針刺。當場,我就哭了。
「還哭!你還委屈了?」
「我沒有,我看不見。」我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呵,看不見?好啊,你上臺來!這道題接著往下算!」
瑟縮著,我上臺了。這次上臺,不是演講,不是示範,不是領獎。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無地自容。
我抽噎著,把題目做完。老師瞪了我一眼,沒說一句話,粉筆狠狠地往講臺上一砸,轉身走了。
下課鈴還沒響,我不知道自己該繼續站著還是該下去。我只知道,我不停地捂著嘴哭。
那數學老師,我永遠記得。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他那天為何當眾這般羞辱我。也許對他而言,那根本算不得什麼,但對我而言,這就是「奇恥大辱」。
我也已經忘了,照片中的我,為何對那學生如此痛斥,但是將心比心,我覺得,我欠他一個道歉。
❹
天底下沒有不犯錯的學生。但是,當面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時,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批評總是不太受人歡迎。但因為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我們每天跟一幫小豆丁打交道,所以教師是使用批評最頻繁的人,正因為如此,更應該認真研究批評的藝術。
如何讓批評變得易於接受,甚至讓批評變得可愛起來呢?其實還是有更多好方法的:
比如適當放低自己的聲音。
現在的校園熱鬧得緊,學生多,老師多,活動多,鈴聲多。加上現在好多老師喜歡佩戴「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飛到西來飛到東。可愛倒是可愛,但長期處於這種高分貝轟炸下的孩子,難免心浮氣躁,如何能平心靜氣地浸潤到書香之中?
如果老師靠嗓門兒高來管理學生,學生遇到事兒,是否也會動不動就粗著嗓門兒來面對呢?相反,以靜制動,和聲細語,有時反而有無聲勝有聲的奇效。長期生活在高音下的學生,對高音也就有了免疫力,所以平常輕聲細語,偶爾聲音一大,說不定還有點震懾作用呢。
再比如巧用眼神。
眼睛明察秋毫,傳情達意,如果只需要一個眼神可以制止的行為,就無須大發雷霆。
有個女生上課捏橡皮泥,你不用有意叫她站起來回答問題,更不用叫她站起來把橡皮泥上交,而是用眼神告訴她,這種行為是不應該的。師生目光相持,她會慢慢紅著臉將橡皮泥悄悄塞進抽屜。從她的眼神中,你也讀懂了「千萬不要說給同學們聽,千萬別罵我」。如此會意,也就一笑而過了。
再比如暗示。
每個老師都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能讀懂的手勢或言語上的暗示。若一進教室,見鬧哄哄一團,手指頭從一到三,表示有三秒鐘的休整時間安靜下來;若排隊,學生講話,伸手指劃一下嘴,表示小嘴巴關上。我的一個同事,能夠把「同學們」三個字叫出「萬種風情」,且效果奇絕。當他叫「同——學們」,表示叫得很正式,事情很嚴重,老師很生氣;當他叫「同學——們」,表示老師要賣關子了,好戲在後頭,大家注意聽;當他叫「同學們」,學生就意識到風平浪靜,時光靜好。類似的暗示還有許多,學生覺得好玩又有趣,效果也就有了。
老師們會說:這些手段我們也用,但是壓不住啊!是的,當老師太難。那麼多娃,每個班都少不了一串「熊娃」,甚至還牽出一串「熊家長」。即使不吼出內傷,也會憋出內傷。
「千舉萬變,其道一也」。百樣手段,千種方法,還得立足於老師的慈悲心。
這慈悲心,就是在接手孩子的第一天起,你要真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善的,至少是向善的。他所犯的錯誤,並非不可饒恕。如果你養過孩子,你肯定會同意我的看法。
班級裡,每天都可能會有孩子盛飯時把飯掉到地上,你要相信他們不是故意的,只要撿乾淨就好;總有個別孩子排隊時會擠眉弄眼,甚至推搡兩下,你要相信他們不是故意想惹你生氣,他們只不過好動而已。眼神提醒,最多說一聲「小心些」就好……
❺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溫柔以待。
如果你堅持這樣做,幾年後你會發現,你曾經怎麼對待他們,如今就怎麼被他們對待。
親其師,信其道,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每個孩子都相信自己的老師是愛他的,即使是批評,也能感受到這份愛,那麼我們的批評才真正能抵達他們的內心。否則,聲嘶力竭,只能暴露老師的無能和無奈。
不由得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故事。作為一校之長,陶行知在看到學生犯錯時,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派頭,也沒有聲嘶力竭地吼叫,更沒有武斷粗暴地拳腳相加,而是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以誠相待,通過四塊糖果,以表揚的方式委婉地提出批評,這種獨具匠心的批評藝術觸動了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陶行知的這句話,值得我們時時溫習。
來源:祖慶說(作者:張祖慶)
編輯:Tiramisu(Y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