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說話的96個溝通技巧讀後感(8組約讀筆記時間)
2023-05-13 19:49:48 1
學會說話的96個溝通技巧讀後感?「交流」多麼普通的兩個字啊,沒想到作者可以說出那麼頓的道理,還是最常見的,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還都中招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學會說話的96個溝通技巧讀後感?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會說話的96個溝通技巧讀後感
「交流」多麼普通的兩個字啊,沒想到作者可以說出那麼頓的道理,還是最常見的,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還都中招了。
學會傾聽,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懂的有效的傾聽,交流有效與否往往更取決於聽者而非說者,反過來說,失敗的交流往往源自於聽者的疏忽。
要交流必須要會聽,一直以為自己不太會說話可是起碼自己是個很好的聽眾吧,原來自己錯了,錯的離譜,現在知道為什麼一吵架就不歡而散了,只因為不會聽,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成熟就強大,但只要有一兩次真的能夠忍住自己發出質疑的欲望,就足以得到足夠的教訓,而後養成耐心等到最後再發出疑問的習慣。
事實上,如果真的能把那種欲望克制住,人們往往會驚訝地發現到最後那一刻,更可能的是不僅對講者的理解發生了變化,並且自己的疑問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不管是好還是壞。‚過早質疑‛同樣也會為自己製造幻覺—就是‚覺得對方的論證不堪一擊‛。可事實上總是與此相反。
道理很簡單,講者剛剛開始自己的論述,而這時候駁斥他的難度是最低的,於是‚過早質疑‛的人總是產生自以為是的幻覺,進而陷入自我設臵的陷阱而無法擺脫的同時卻又自我感覺良好。‚過早質疑‛的另外一個副作用是它會讓聽者不由自主地進入‚排斥‛狀態。沒有人喜歡對一個沒有任何反應的人講話。
本質上來看,傾訴其實只有兩種:
1) 不顧一切地說出來(比如在教堂裡隔著紗窗向神父‚懺悔‛)
2) 講給喜歡聽的人。所以,給予講者適當的反應,是聽者為了有效傾聽而必須做的事情。
仔細觀察一下就知道,生活中有多少原本剛開始是認真的交談最終變成了激烈的爭吵,固然有講者的問題,但更常被忽略卻又更為重要的是聽者沒有給出恰當的反應。該確認的時候卻武斷地作出了定論,該回應的時候卻示以沉默,講者興高採烈的時候聽者卻意興闌珊,講者正在努力論證的時候聽者卻過早開始反駁……
說與不說一般來說,你可能獲得的建議是這樣的:得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這個建議的意思是,你要根據你的情況選擇你能說的話、該說的話,你說出來別人能聽的話。是啊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結果就大不相同宋代的蘇洵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當你不被認為是‚能說那話的人‛之時,一般不大可能是百人譽之,不是百人毀之就不錯了。
不被理解、不被合理評估對任何人來說,都必然帶來巨大的煩惱和痛苦。情緒的波動必然幹擾理智,進而影響表現,無論是學習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論語裡有一句話,‚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這是說要分辨談話對象。可事實上,可能要先分辨自己,所以,‚可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言而言,失言‛。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個讓別人信服的人。
共生狀態,以下的言論非常普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理(Everyone makes his or her own truth.)
一個人的真理在另外一個人那裡就可能是謬誤。(One person’s truth is another person’s error.)
真理是相對的。(Truth is relative.)
真理總是在不停地變化著。(Truthis constantly changing.)(或者:真理並非一成不變。)
任何觀念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All ideas are equal.)
作者提到嬰兒剛出生的前五個月的時候是共生狀態。它會以為自己就是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餓了就哭,哭了就有吃的。於是,它會覺得自己餓的時候全世界都餓,自己痛的時候全世界都痛,自己動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動。心理學上把這種狀態成為‚共生……脫離共生狀態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擺脫這種共生狀態實際上完全是不得已的,如若可能,每個人都有隨時返回共生狀態的欲望—因為在那共生的狀態下,一切都好像由自己掌控。
最無能的狀態被理解成為最自由的狀態—這是多麼可怕、可悲、扭曲的錯覺?然而,幾乎沒有人在意那感覺是否是錯覺,只是知道那感覺棒極了。所以,人們在少年時期為了遇到同生共死的‚朋友‛而甘願赴湯蹈火,在青春期會為了‚愛情‛而不惜飛蛾撲火,在成年之後也依然會為了遇到‚知己‛熱淚盈眶激動致死。‚粉絲‛(Fans)的狂熱也是基於‚共生狀態‛。
我以前也有過,尤其是在和別人吵了的時候,自己難過了,心痛了,覺得別人也應該很難過,很傷心,起碼他不會很高興,可是自從我工作了之後就發現別人不會因為你的痛,就不高興不快樂,別人的生活節奏一點也沒別,當時的自己很難理解,經常鑽自己生悶氣,覺得別人沒有同情心,現在通過看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只是太以自己為中心了,世界不會為你而改變,我們只有改變自己,所以說,如果不經教化,不經訓練,或者不經過自我掙扎的話,人有可能一生都無法從思想上擺脫‚共生狀態,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思想上一生都處於共生狀態。
為了不必要的麻煩浪費費不必要的時間,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有意義之討論的前提是雙方不僅要‚相互競爭‛更重要的是還要‚相互合作‛。
第二個原則:事實、真相、真理、道理(即所謂的‚Truth‛;下文中全部使用‚Truth‛這個英文單詞指代)是獨立存在的,從來不會依附於任何個人或者集體存在。
第三個原則:Truth不變,也不會因任何人而變;不停變化的只是人們對Truth的解釋或者理解
沒人能幫你,你只能靠你自己。並且,牢牢記住,正如沒人能幫你一樣,你估計也幫不上別人。你可以為之努力,就好像我現在做的這樣,但,效果如何,不在於你。因為,你或許已經能夠明白,很多的時候,好的意圖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
我想我看過這本書之後會少很多和別人的不必要的爭論了,以前自己會為了一件小事和別人掙的臉紅脖子粗,當時自己覺得對了就是對了,現在想來那只不過是為了爭一口氣而已,爭論到最後早以改變了初衷了。讀過這本書自己真的學到了很多儘管還有很多自己不懂的,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