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西方文化差異原因分析(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及其原因)

2023-05-16 21:51:14

一、中西文化差異表現

1、思維模式的異同

中國人喜歡站在生命的更高處思考問題,跳出現實,重視對生命的思考,在對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界之間,人的精神和肉體之間的關係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於邏輯思維或者理性思維;中國人屬於抽象思維或者感性思維。而西方人更注重於從物質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證問題的本源。

2、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異同

中國人更看重集體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國家利益,主張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往往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聯繫在一起,富於愛國和獻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視個體利益,追求人權,崇尚自由,認為如果連個體利益都無法保障,更談何集體利益,正是這樣的思想認識,最終推動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

3、民主觀念的異同

中國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權貴的賞賜。所以我們的人民總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現為民謀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認為,政出於民,一切的政權只是人民授予,讓政府來行使的一種公權力。

4、科學觀的異同

中國人更相信先人的經驗和權威,相信古人甚至超過相信今人,迷信權威,缺乏創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視實踐和理論,富於探險精神,倡導理性思維。通過正規的學院式教育對科學成果進行普及和推廣,極大的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也最終建立了完整的科學體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觀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強調個體本位,而中國人提倡群體本位。中西方道德觀的不同,使中西方的倫理體系和道德規範具有了不同的特點:西方重契約,中國重人倫;西方重理智,中國重人情;西方倫理重於競爭,中國則偏重於中庸、和諧;西方的倫理道德是以人性惡為出發點,強調個體的道德教育,中國儒家是從人性善的觀點出發,強調個體的道德修養。

6、法制觀念的異同

中國人主張用禮、道德來約束,通過先賢的教誨和學習提高自己的修養,講究克己復禮,導致了人格的缺陷,喪失了獨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認為人的原欲是不應該被壓制的,對於社會和個人的規範,主張用「法制」,通過制度,如三權分立的組織、政治機構來約束制約,道德則處於從屬的地位。

7、在為人處世方面的異同

中國人內斂、自省,喜歡「每日三省吾身」,為的是合於先王之道,把修養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導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創新和開拓進取精神。西方人更熱心於公益事業,把服務社會當成自己的職責。

二、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從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區域。導致它們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 、受經濟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而且中國的古代文明,發源於大河流域,屬於農業文明,「農業文明性格」造就了東方人注重倫理道德,求同求穩,以「和為貴,忍為高」為處世原則。

西方的古希臘文明,發源於愛琴海沿岸,屬於海洋文明,況且歐洲的農耕遠不像中國的農耕在古代社會那樣重要,所以歐洲人喜歡向外探索,文化比較外向。而且西方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很早就進入了工業經濟時代,「工業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較強的鬥爭精神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識,以獨立、自由、平等為處世原則。

2 、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封閉的大陸型地理環境使中國人的思維局限在本土之內,善於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喜歡「以史為鏡」,而空間意識較弱。這種內向型思維導致了中國人求穩好靜的性格,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

而西方國家大多數則處於開放的海洋型地理環境,工商業、航海業發達,自古希臘時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體,探索自然奧秘的傳統。同時,海洋環境的山風海嘯、動蕩不安,也構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間拓展和武力徵服的個性。

三、結 語

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由於各自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審美心理的不同而產生的,是在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沉澱中約定俗成的,是一種永久性的文化現象。我們應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社會風俗習慣。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居住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來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異,提高文化適應性,對於現代人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利於我們實現從感性到理性質的飛躍,排除東方思維負遷移的影響,進而使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更有效,更順暢。

附:

1、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原因

中國的文化思想說到底,關鍵在於一句孔子的「謙、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在於一個「爭」字,在處理人事方面以己為先。

中西文化上的差異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重要的時期:

第一,公元前221年,通過「商鞅變法」而強大的秦國最終統一了中國大地,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拉開了序幕。這次統一,不僅為統一的華夏文化的形成墓定了基礎,也標誌著中華民族的開始行成。

而此時的西方各國(這裡主要指的是歐洲各國)還僅僅是奴隸制的邦城國家。此後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佔據了主導地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希望有一個相對安寧的生產環境以維持農耕經濟的發展。因此,主張「非攻、尚賢」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統治思想,因此,中國的文化裡多了些「和諧」,少了些「爭鬥」。而西方各國,隨著莊園經濟的發展,遊牧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遊牧經濟的擴張性也越來越突顯出來。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爭」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文化中的關鍵。至此,中西文化開始「分道揚鑣」了。

第二,中西文化差異繼續擴大是在16、17世紀,此時的西方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變革。

1、在思想方面,「文藝復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西方後來的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一方面將人的思想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慾過度的膨脹,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爭」。

2、在政治方面,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體系開始形成。資本主義的侵略性以及血腥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得其文化中「爭」的日益突出。

而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日益完善和加強,統治階級滿足於現狀,仍然做著「天朝」的美夢。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說去「爭」了。再者,由於封建思想、自然經濟的自閉性,人們也安於現狀,並不,也不敢去「思變」。

3、中西文化的差異還集中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國,不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講究的是逆來順受、講究的是來生。而西方的教義,雖然也強調來生,講究受難,但不論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也都很講究個反抗異族壓迫,反抗異教徒等,如《聖經》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繪尤太人的反抗和戰爭。

這種在宗教上的差異的形成也與其形成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佛教、道教的傳入和產生是在東漢時期,當時的中國,封建專制已經形成,統治者急需一種能夠安撫人心,利於安定的宗教以束縛人們思想,進而維護其統治。

而西方各國,大多是鬆散的邦城,各國的統治者都希望通過戰爭獲得土地和人口。因此,建立統一的國家成為他們迫切的希望,而宗教的信徒,為了發展本教,打擊異教,於是與統治階級相「勾結」,根據統治者的侵略欲望,對教義進行適當改動後成為了其統治工具,同時也使其教得到了發展。例如歐洲「宗教改革」。

4、中西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對「愛」的詮釋上,在中國文化裡,對「愛」,強調的是「大愛」,是對芸芸眾生的大愛。而在西方社會裡,人們更加突出自我,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因此,在西方文化裡的「愛」主要是對自己,對家人或是某個個體的「小愛」

5、 文化差異根源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其產生及發展的社會背景及時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帶有其產生的時代烙印,即時代特徵。

眾所周知,華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處在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因此,華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而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更好的統治人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向人們灌輸諸如「譜度眾生」、「因果循環 」之類的思想。因此,人們為了能夠來世「成仙」就今世行善,於是就有了對芸芸眾生的「大愛」。

而縱觀西方文化歷史,其開始形成如今的資本主義文化是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在這場文化運動中,人們宣揚「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權利、重視人的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會帶有其「人文主義」的特徵。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會的「小愛」。

其實,文化是一定區域的人們長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質,因此,文化既然已經形成,就沒有優劣之分。

2、文化差異源於民族(或族群)性格

西方人:

1、普遍性格獨立、外向、強悍、富於進取性。

2、文化就崇尚個人意志,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然和他人(無論親疏)都作為個人面對的、需要徵服的對象。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敬和喜歡,認為那是一種「徵服」。

3、突出個人、不那麼重視利益友情、尊重真理而非權威等等表現,都是這種民族性造成的。

東方人:

1、性格依群、內向、溫和、趨向平穩安定,

2、文化就崇尚整體穩定,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然和他人(組成的群體)都作為個人應該融入的對象,所謂「天人合一」。相對於讓他人尊敬或喜歡,他們更關注是否被接受(包括表面的不管真心與否的「尊敬」),那是「融入」的體現。對權威「表示」尊敬,重視互相幫助的友誼(只在抒情時頌揚「君子之交淡如水」),易於服從集體或代表集體的集權等等,其深層的原因是都民族性。

3、中西文化差異

對於中西文化,在具體事例上,我們不免會發現許多差異之處,例如:

別人讚揚時,中國人謙虛西方人感謝;

做飯做事,西方人總是弄清幾斤幾兩幾時幾刻,中國人多用少許、片刻之類的詞;

餐桌上,中國人勸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則尊重客人個人權益,不督促不強求;

烹飪上,中國人注重色香味等菜餚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營養;

中國人吃飯時圍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則將食物分成每人一份;

美術上,西方人求真,中國人求神;等等。

中國人實踐含蘊理性西方人理性指導實踐。所謂理性,指人用正常的思維對事物進行思考後做選擇,可以說理性就是邏輯在具體事物上的應用。而邏輯的總結在於我們先驗的思維能力和經驗的總結。實踐是廣義的行為和做事。大致的,理性指導實踐要求西方人凡事以事實為重,以邏輯為準則,以概念為單位,一個體為本;實踐含蘊理性要求中國人凡事以和氣為重,以實際具體情況為準,以感性認識為美。中國人有服從性,西方人重視自由平等等。

西方和中國的原始社會是沒什麼差別的,人口很少,生產力水平低,生產資料公有制,以親族關係為基礎,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繫。

但後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係被破壞,被階級社會所取代的時候,中西兩方的社會就有不同了。階級社會以奴隸制社會為主。世界各地奴隸制國家的統治形式不盡相同。

東方的奴隸制國家實行君主制,全部的國家權力在形式上屬於世襲的君主。

西方的希臘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主要由奴隸主和自由民參加的「人民大會」選舉和抽籤產生公職人員。古羅馬和斯巴達實行貴族制,貴族組成的元老院(古羅馬)和長老會議(斯巴達)掌握重要權力。抑或是其他的一些制度。對這種制度的不同作原因上的思考,我們顯然看到了地理環境在其中的作用。

歐洲的古文明多處地中海沿岸,其特點是島嶼眾多,充斥著海岸線,而各島嶼上的勞動產品容易有地域局限性,於是人們較喜歡於各個島嶼或半島之間進行原始的經濟貿易,地中海平靜的水面恰有利於航海的進行。

然而又因為其島嶼半島眾多,各民族各部落佔地一方,以水相隔,佔島為王,劃清界限,因此不利於被某個民族統治侵佔,所以各地進行的是平等的貿易交換。

貿易的平等依賴於人們地位的平等,人們思維觀念的平等,為了維護這種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於是就產生了凌駕於個個部落和氏族的法的習慣之上的雅典普遍適用的民族法」(馬恩選集)。於是這樣的生存方式有利於實行民主制,即便沒有實行民主制,民主的思想亦容易被接受。希臘城邦制度是歐洲歷史的開源,也正是這種生存方式的代表和真實寫照。進而,「城邦生活中將普遍性的法律確立為不可動搖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臘人養成了一種把抽象的原則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質性的思維習慣」(西方哲學史 趙林 鄧曉芒)。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了,地理環境影響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影響思維習慣,當然了,思維習慣進而影響了文化。

來源:嘉陵山水(360個人圖書館 )

編輯:鄭文明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