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墨寶(十二字墨寶)
2023-05-17 21:58:29 1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為改善中美關係,來到了他神往已久的中國,並受到了以毛主席為首的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這次震驚世界的訪問,不僅為中美兩國恢復正常邦交打開了大門,而且改變了國際局勢的走向。訪華時,為了表示友好,尼克森總統專門為毛主席贈送了幾件禮物。作為禮儀大國,禮尚往來,我們也回禮以示感謝。同時毛主席還在尼克森總統的誠摯懇求下,揮毫潑墨,寫下了12個字回贈,但毛主席並未在現場解釋這12個字的含義。50多年過去,這12個字雖有不少人去解讀,卻仍然不甚理想,給世人留下了一個神秘的謎題。
那到底這十二字到底是啥?它到底有啥含義?我們一一來看,毛主席寫的分別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乍一看,這內容意思毫不相干,送的還又是一國總統,淺顯易懂是有點不太可能,且至今也沒有解釋,真的是雲裡霧裡。那究竟毛主席要給尼克森說什麼?他背後的深意又是什麼?
讓我們先來看看「老叟坐凳」,「老叟」一詞,百度詞條釋義為男性老人或老人自稱,最早出處是《後漢書·循吏傳·劉寵》:「山陰縣有五六老叟,尨眉皓髮」。如果毛主席以這為典故,那他的深意或許比較明朗了。史傳劉寵為東漢時期的大臣,山裡的老百姓樸實拘謹,有的竟然從小到老都沒有進過集市城鎮,他們往往被官吏欺詐。劉寵擔任太守期間,除去了那些煩瑣的規章制度,禁止部屬擾民等不法行為,使得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樂業,因為仁愛惠民被徵召任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個老翁,從若邪山谷間出來,拿著百錢,感謝劉寵,劉寵推辭不過,僅受各人一錢。
依我淺見,從當時尼克森總統訪華的環境形勢來看,蘇美等列強國可比喻為官吏,中國等第三世界弱小國家為百姓,百姓樸實拘謹,深受官吏欺詐,且一些國家到現在還沒有進入聯合國這個大集市。尼克森擔任總統後,切實做出了一些改變,廢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使得國際秩序重新恢復平穩。中國這個老叟,平穩的坐著,一直關注著這個世界,希望尼克森總統能像劉寵一樣,勤政愛民,不恃強凌弱,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嫦娥奔月」出自西漢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淮南子-覽冥訓》,其原文為「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意思是就像后羿向西王母請求而得到的長生藥被姮娥偷吃後飛往月宮,后羿為此惆悵惋惜,再也無法得到長生藥,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是因為后羿不知道這長生藥是怎樣煉成的。所以說凡事都應自己掌握,就像向鄰居借火不如自己掌握取火的燧和技術,借別人的井汲水不如自己家院裡鑿口井。此寓意就好比新中國,依託他國發展,不如自己獨立自強,借別人的核武器,還不如自己造核武器,凡事自己做主,不假手於人。我們也知道新中國的發展,亦如所願。
當然此處也可能是毛主席看到美國人實現人類登月創舉的一番感慨,想到美國贈送給中國有關月球土壤,寄希望於我輩能奮發圖強,實現登月。當然《淮南子-覽冥訓》上文還有一句「夫聖人者,不能生時,時至而弗失也。」 意思是聖人也無法創造時運,只不過當時運來到之際他能及時地抓著它而不喪失機遇。結合當時情境,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讚許尼克森總統的這次訪華破冰之旅,希望中美能友好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走馬觀花」最早語出唐·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表達了詩人中了進士後的喜悅心情。但後來意思曲解變更後多指不接地氣,粗略地觀察事物。因此部分人對此句的解讀是尼克森總統訪華,時間短,對中國了解知之甚淺,應多加強合作交流,不宜走馬觀花。
但我個人理解是,此處的「走馬觀花」的典故應該不是出自孟郊的《登科後》,而是出自明·畢魏的《三報恩》卷上:"場中看文,走馬觀花。"故事源於《警世通言》中《老門生三世報恩》。內容講述的是廣西興安人鮮于同累試不第,志向不因此動搖,年50餘仍赴考。陰差陽錯之際,終因主考官的誤判連中舉人、進士。後來主考官遭陷害下獄,鮮于同數番以恩相報,深為世人讚譽的故事。因此,我認為毛主席也是向尼克森總統的一種示好,表示中國雖然是一個老叟,但幫助中國發展也是幫助美國自己未來的發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以上便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毛主席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至此今日,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