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脫口而出的名字(能脫口而出的名字)
2023-05-06 14:14:35 3
在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上學篇裡,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你有沒有最好的朋友?
「有的,曹66」
「為什麼跟她是好朋友呢」
「因為她叫『曹66』呀」
因為是你,所以我們是好朋友。
只因是「你」
前不久,一朋友發來微信,問道
「為什麼我把你們當作好朋友,結果我還在原地等你們,你們卻越走越遠?」
以前四個人在同一家公司,大家的職位不同,但是都和公司業績息息相關。
那個時候,每周都要找機會撰局,業績不好,去吃頓火鍋旺一下;業績好,那也要吃頓火鍋慶祝一下。無論當天是不是安排的上班,有時間就去公司坐著,下午沒事就來杯飲料,點份炸雞。
這樣的日子,加班都是心甘情願。恨不得天天在公司待著,吃吃喝喝都聚一起。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喝不完的酒,還說等以後老了,帶著老公孩子,四家人住在一起,撰局到天明。
曾經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這樣走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各奔東西。
一切都始於工作調動,或者說是有了其他想要維護的人。四個人,三條線。
不再因為是彼此的朋友,而考慮朋友間的得失,更多開始考慮自己的方便與利益。
「除了我,你們都有聯繫,如果一個人疏遠我,有可能是兩個人的問題,但是你們都疏遠我,那就是我的問題更多了」。
每段關係的疏遠,不是從當下開始,是從很久之前就有跡可循。
在談了戀愛後,她把朋友圈設置了分組,她的世界對她們關閉,而此刻,她問
「為什麼她們不等等她。」
她習慣了站在原地,保持等待者的姿勢,等待其他三人來靠攏,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她們漸行漸遠。
交友就像戀愛,雙向奔赴比一個人努力更容易維繫。
有人說,真的朋友哪怕長久不聯繫,那份情誼也在心裡。可是,我想說,社交圈子在不停變更,不聯繫不代表不關注,當你的朋友圈開始分組,開始對此不可見時,其實你也已經在劃分親疏遠近了。
朋友貴精不貴多,是當代年輕人對於交朋友的看法。
拒絕多餘的無效社交,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放在自己身上。三兩好友,已是足以。
朋友之所以最後能成為閨蜜、知己,更多時候只是因為你們互相是對方脫口而出的那個她。
開篇的對話,是一位幼兒園小班的男生說的。看似沒有邏輯卻透露出現實的交友哲理。
因為是你,所以才偏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