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白名單申訴(捲入二審關聯)
2023-05-01 18:32:05 1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疫情反覆持續至今,線下零售商業績大幅下跌,而跨境電商行業卻逆勢增長,這也吸引眾多國內工廠、分銷商、品牌商們的目光,從國內趨於飽和的電商市場中跳出,轉向海外新賽道。
其中不少,成為了亞馬遜平臺的新賣家。據官方數據,過去一年中,入駐亞馬遜平臺的中國新增賣家數量持續保持雙位數增長,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中國賣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50%,第一次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中國賣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20%。[1]
然而,亞馬遜帳號「二審」問題,很快就成為大部分新賣家出海的一頭「攔路虎」。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亞馬遜二審,全稱為BadActorPrevention(BAP),是在一審和歐洲KYC基礎上,針對一些關聯存疑、資料存疑、合規性存疑的帳號,進行進一步審核驗證的一輪審核。一般是在等賣家經營一段時間後,亞馬遜就會給賣家再發一封郵件,要求賣家提交新的資料,包括審核經營時間、發票、庫存等情況,簡稱「二審」。
亞馬遜帳號「二審」,將部分新賣家劃出界
亞馬遜是非常關注買家體驗的跨境電商平臺,所有賣家從帳戶註冊開始,就必須遵守亞馬遜銷售政策和賣家行為準則。
「利用平臺打款規則,致使買家收到空包裹」、「賣家到對手店鋪下單產品,查看對手出貨量,到貨就退單」,部分賣家系列的惡性競爭、違規行為,已經嚴重擾亂亞馬遜平臺的合規環境,甚至部分賣家不惜違規損害平臺和自身利益,迫使平臺不得不加大審查力度。
事實上,亞馬遜嚴審賣家帳號的行為似乎一直沒有停下。今年,又一深圳大賣公布數據,其在亞馬遜上的367個帳號被暫停銷售,凍結資金約3224.92萬元,僅去年最後兩個多月新增被封帳號就有37個。[1]
不僅是頭部大賣屢遭帳號洗劫,大部分賣家都難逃帳號審查,其中,「二審」就是亞馬遜打擊違規賣家們的第一道檻。據業內人士爆料,從去年12月開始,亞馬遜平臺不僅嚴厲整頓賣家帳號的真實性,對於帳號狀態、使用頻率和使用方法都進行了升級。
截止2022年4月,不僅中國本土註冊的賣家帳號被掃,使用美國、英國、德國等多站點的本土資料進行註冊的中國賣家,也被一波波地掃號、清號,甚至一些免二審(通過二審連結、招商連結註冊的)帳號也都無法倖免,具體涉及亞馬遜賣家新帳戶、自發貨帳戶、忽然啟用的靜默帳戶等。
針對這類被查到的二審賣家,亞馬遜官方要求其通過郵件方式,提交整改後的帳號連結,進行帳號申訴。然而,有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被查到的二審賣家,很大一部分最終也沒有通過二審申訴。
據爆料,有亞馬遜賣家近幾個月被掃了100來個帳號,而大部分二審亞馬遜賣家也都被掃了30個以上帳號。亞馬遜的這波管控升級,讓不少賣家的訂單和利潤都急劇下滑,為了讓帳號可以活得更長久,有同行試圖購買海外本土代註冊的賣家帳號,結果從註冊到被封也一單沒出,還被黑心服務商給坑了。
(有賣家購買黑心服務商的便宜帳號,在3個月內全部被掃來源:老楊跨境)
賣家帳號「二審」頻發、難過審,跨境老楊分享應對方法
寧可連根拔起,不可放過一個,亞馬遜官方在打擊「不規矩」賣家的同時,一部分無辜賣家也難免被捲入其中。
如何避免觸發二審、如何成功通過二審,成為亞馬遜賣家們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
據悉,對於換卡、品牌授權、績效、侵權等不同問題引起的帳號「二審」,相應的觸發率也不盡相同。如果賣家用真實資料註冊、用真實的實體卡註冊、每位法人只註冊一家公司、股東中途保持運營狀態且未曾修改信息、未授權有合規風險的品牌,那麼,帳號被「二審」、掃號的概率只有2%左右。
據老楊跨境提供的案例數據,使用以上方法規避風險後,其經手的1000個賣家新帳號中,也還有21個帳號被官方二審。其餘的900多個店鋪,均未被二審、清號,均在正常運營中。對這1000例個案分析後,跨境老楊發現,涉及以下情況,帳號大概率會被「二審」:
1、將不合規的品牌授權到亞馬遜帳號;
2、對未曾被二審的虛擬卡進行換卡;
3、帳號資料被註冊商重複使用或資料外洩;
4、帳號綁定的法人,註冊過很多家公司的股東;
5、帳號經歷老號換卡、再換卡情況;
6、帳號曾被排查出資料非真實情況。
[1] 封號風波後,亞馬遜中國賣家增雙位數,銷售額破百萬美元的增50%_鳳凰網(ifeng.com)
[2] 1212351853.PDF(cninfo.com.cn)
(文/雨果跨境 馬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