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丹最新雜技(把不可能變可能)
2023-05-23 10:45:51 1
金羊網記者 李妹妍
10月31日,廣州大學城星海音樂廳的後臺,離上場還有半個多小時,吳正丹做完拉伸熱身後,拿起一旁的書靜靜地翻看。
「直到現在,每一場演出我還是會緊張。」她的手微微發涼,這是略帶緊張和興奮的直接表現。無論臺前表演過多少次,她總是要提醒自己保持適度的緊張感,因為失誤不僅僅意味著出洋相,更意味著危險。
舞臺的燈光亮起,「白天鵝」昂首亮相,旋即輕盈離開地面,跳到了舞伴的臂膀、後背和頭頂上,一連串高難度的動作驚得人們不禁屏住了呼吸。
幕落瞬間,掌聲、歡呼聲似要衝破屋頂,人們熱切地喊著「安可」——為吳正丹,也為她精彩絕倫的「肩上芭蕾」。
動了心思:東方雜技嫁接西方芭蕾舞
「就在人身上跳!」
6歲進瀋陽體校,8歲進遼寧省藝術體操隊,9歲開始在全省比賽屢獲冠軍,12歲轉入技巧體操隊,3年後和搭檔魏葆華取得世界技巧錦標賽冠軍……如無意外,吳正丹結束運動生涯後將在老家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但命運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拐了個彎。「1998年我們從遼寧體委退役,當時的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雜技團(以下簡稱「戰雜」)馬上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邀請我們到廣州發展。」提及戰雜的「伯樂」,吳正丹心裡充滿感恩,初來乍到的她努力適應著從技巧運動員到雜技演員的身份轉變,憋著勁早出成績。
1999年一次隨團到歐洲巡演後,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團長連聲稱讚他們的《對手頂》節目「非常像芭蕾舞演員」。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吳正丹當下動了心思:將東方的雜技與西方的芭蕾舞嫁接,這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她鬥志滿滿:「我們有雜技的優勢,就在人身上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但是站在哪兒呢?吳正丹拴上保險繩,在魏葆華身上開始找位置下腳。手臂上、後背上、大腿上、肚子上……經歷無數次失敗後,她在魏葆華的肩上找到了兩塊僅有足尖鞋鞋頭一般大的地方,「我的落腳要很精確,稍微偏差1到2毫米就下去了。」
「毫不誇張地說,我的腳就是『絞肉機』。」吳正丹這樣形容訓練的「皮肉之苦」——她的鞋尖要在魏葆華的肩上轉大半圈,四五個動作後,肩膀上被鞋頭磨過的地方開始泛紅破皮滲血絲。為找到合適的動作,他們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光一個動作就練上幾百次。即便吳正丹在鞋頭粘上了軟墊減少摩擦,魏葆華兩肩皮膚還是反覆磨爛流血結痂,最後硬生生磨出了兩塊黑色的印記。
不囿於「東方天鵝」,演繹雜技版《天鵝湖》
「成名後還去挑戰,簡直是瘋了」
足尖一點,美麗的「東方天鵝」飛到王子的背上,在他的雙肩、頭頂上翩翩起舞……2002年第26屆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上,當吳正丹如天鵝般輕落在魏葆華的右肩,擺出她最驕傲的造型——後阿拉貝斯站肩時,全場掌聲、口哨聲、歡呼聲排山倒海地傳來。
當吳正丹輕盈地回到地面的那一刻,按照慣例在26個節目結束之後才會起身鼓掌的摩納哥大公站了起來,掌聲為「東方天鵝」響起。「那一瞬間,我知道成功了。」
從2000年潛心首創《芭蕾對手頂——東方天鵝》起,兩年內吳正丹和魏葆華數度推陳出新,在衝擊雜技界最高賽場前還攻下了最後一個技術動作「單足尖站頭頂踹燕」。至此,「東方天鵝」技術初步定型,他們也成為不離不棄的夫妻。
「她顛覆了傳統的芭蕾藝術和古老的雜技藝術,將兩種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在國內外同行毫不吝惜的讚美之辭中,「東方天鵝」一舉成名,代表中國到30多個國家演出3000餘場,所到之處無不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榮譽在不斷湧來,吳正丹的目光卻投向了雜技版《天鵝湖》。
「很多人覺得我成名後還去挑戰,簡直是瘋了。」吳正丹坦承,挑戰經典並賦予雜技情節和人物故事,這比想像中的難得多。她和導演逐個段落磨,決定用全新的形式改編這部經典的舞劇,如四小天鵝改成四小青蛙,在黑白天鵝變化的一幕中增加魔術,「雜技版《天鵝湖》在上海首次亮相,當年就演了32場,到現在都很不可思議。」
2006年3月,中國「天鵝」飛赴《天鵝湖》的故鄉俄羅斯,第一站落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大劇院。「如果演出在俄羅斯得到認可,那在世界各國都沒問題了。」 當天的演出贏得了空前熱烈的反響,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5分鐘。
當雜技生涯殘酷的一面顯現時,果斷轉身
「讓更多人跳起『肩上芭蕾』」
這段時間,吳正丹正在減肥控制體重——1.64米的身高,體重要控制在92斤以內,接下來的幾場演出才不會太吃力。
「我現在只是偶爾接一些公益演出,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帶學生上。」1981年出生的吳正丹已經37歲,年齡對雜技生涯殘酷的一面正逐漸顯現,腰和肢體的軟度不復以往,極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漸漸不再在舞臺呈現。
工作的重心也正在轉變。她將每天的訓練時間從12個小時減到了2個小時,騰出更多時間用於「肩上芭蕾」的普及和教學。2017年,她正式從部隊轉業,用「東方天鵝吳正丹藝術工作室」開啟新的藝術傳承之路。
如今, 吳正丹的工作日程變成了上午指導學生訓練,下午自己訓練加處理其他事務性工作。在工作室,吳正丹正耐心地糾正小朋友們姿勢,她輕聲細語:「我現在只是藝術普及,希望把這些經驗和經歷傳遞給這些4到12歲的孩子們,讓更多人有機會走上『肩上芭蕾』的藝術道路。」
「我現在正在轉型,涉足更多的領域、學習更多的東西,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吳正丹笑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挑戰的過程。
受訪者供圖
面對面
也曾累得不想上場
羊城晚報:「肩上芭蕾」有很多高難度的技巧動作,對您來說,每一次演出成功都是巨大的體力消耗吧?
吳正丹:是的,這對體力要求很高。我記得在國外演出的時候,最多一天演四場,有的時候累得站在幕後,不想走出去。那個時候的心情,就是想著觀眾席能不能今天停電了這樣。但堅持把這一場演完謝幕的時候,觀眾全場起立鼓掌的那一瞬間,油然而生的有驕傲也有滿足。一個雜技演員當到這個份上,雖然也累也疼,但很享受。
羊城晚報:您現在上臺還是會緊張嗎?
吳正丹:現在為止,演出我還是會很緊張。這不是壞事,上場前適度緊張,後面動作才會越來越放鬆。每天空氣的溼潤度、氣溫對我們的動作都有影響,也許是一個很小原因,重心移少了可能就失誤了。如果不想在舞臺上丟人,就必須在平時的訓練當中量變積累成質變。
吳正丹
人物誌
1981年出生,遼寧瀋陽人,「肩上芭蕾」的首創者。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其雜技代表作《芭蕾對手頂——東方的天鵝》顛覆了傳統的芭蕾藝術和古老的雜技藝術,將兩種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心推薦
多聽聽輕音樂
推薦大家多聽聽輕音樂,不限定是哪一種。我經常聽的就有雅尼、神秘園、久石讓的作品,他們的音樂特別讓我感動。當思緒混亂時,聽一點輕音樂會讓我們慢慢平靜下來。我是一個特別愛做白日夢的人,有時候某一段旋律就會讓我浮想聯翩,感受著其中的美好和快樂,讓我向著更好方向去努力。
一句話
人生是不斷地自我挑戰,挑戰才有了跨界的作品、跨界的藝術人生。我希望自己接下來的人生也能夠在其他方面有精彩的表現,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