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韓國犯罪新片我忍不住給滿分(這部劇情狗血的倫理片)
2023-05-24 02:11:00 3
狗血,本是舊時梨園行話。
說的是演員表演時不講分寸,亂賣、造作,現在也用來形容劇情的誇張、套路、不切實際。
[霸王別姬]裡程蝶衣曾拿「灑狗血」來揶揄菊仙,嘲諷她自編自演,哄騙段小樓。
[霸王別姬]豆瓣9.6,IMDb8.1
我們今天要推薦的是一部劇情狗血的電影。
講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已婚男人相愛了,後來已婚男人出車禍死了,這個男人就和他的妻子在一起了。
而且還發生在日耳曼人和猶太人之間。
這個劇本要扔韓國能拍出一部虐心催淚片,要擱日本能拍出一部激情倫理片。可德國和以色列愣是把這麼一個狗血劇情拍成了陽春白雪,還將代表以色列角逐奧斯卡。
片名也很小清新,[蛋糕師]。
720p資源已出
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IMDb7.3,豆瓣7.4,《綜藝》說它是「一出謙遜的默劇,讓同性戀和哀悼一樣沉默。」
這是一部把性取向、傷痛、欲望都表現得很克制的電影,它的目的不是想展現這些,而是超越。
▼
導演是以色列新秀歐非·勞爾·格瑞茲(Ofir Raul Graizer)。
在處理影片的劇情和情緒時,他顯得很吝嗇。106分鐘的片場裡,德國蛋糕師湯姆森和以色列商人奧倫的愛情,從開頭到結尾,只花了十分鐘。
這十分鐘裡的愛情很是稀鬆平常,沒有浪漫和激情可言。最親暱的接觸不過是鼻尖相觸,點到而止;最露骨的暗示也僅僅是湯姆森赤身趴在床上,看著戀人收拾行李。
但在這十分鐘裡,影片又交代出很多伏線千裡的細節。
比如奧倫和妻兒打電話,對孩子的親切和對妻子的冷漠,說明這時他的婚姻已經出現問題;
比如湯姆森詢問奧倫和妻子做愛的細節,鏡頭推進,他聲音平靜,目光溫和,看不出嫉妒或厭惡。
這些細節都在為後來的故事做鋪墊。如果說妻子和情人以奧倫為條線分成了兩個世界,那麼奧倫的死亡,就使得界限消失,兩個世界重新合成一個。
導演沒有留出過多展現傷痛的時間,便讓世界重新開始流動。
採取主動的是湯姆森,他獨自前往奧倫的老家——耶路撒冷,慢慢接近他的妻子阿奈特。
先是在菜市場遠遠跟著她,在她駐足的水果攤停下;
再以德國留學生的身份,去她的咖啡店坐坐;
然後獲得一份工作。
為什麼湯姆森要找到阿奈特呢?
影片沒有明示,也沒有試圖解釋。他可能是以這種方式保持在世界上與奧倫的聯繫,可能是想更加了解奧倫,可能是想抓住和他有關的一切,可能是想幫助他的孤兒寡母,或者,只是想了解他另一個最親密的人,阿奈特。
他早就對她感到好奇。
通過湯姆森的接近,阿奈特的形象也逐漸變得複雜真實。這複雜仍然立於生活之中,最典型的是她很看重自己咖啡店的猶太認證,卻不是虔誠的猶太教徒。
往後的問題都和這類似,生活總是處於這樣的矛盾之中。
託馬斯作為一個德國人,在猶太教的咖啡店打工,因為無知,違反了非猶太人不能用烤箱的規定。這也是對當今以色列社會中,世俗與宗教之間矛盾的尷尬比喻。
對於阿奈特來說,她愛上了湯姆森,這是最大的矛盾。
最初僅僅是猶太人與德國人歷史上的問題,後來就是倫理問題——儘管這建立在她對湯姆森身份的不知情之上。
她愛上的是亡夫的舊情人,一個同性戀,或者雙性戀。當她知道真相,該如何選擇呢?
湯姆森找到了阿奈特,但在二人的關係中,採取主動的是阿奈特
在一個雨後,阿奈特讓淋溼了的託馬斯穿上了奧倫的舊衣服,這一舉動頗有寓意,使得託馬斯的身份變得模糊。
他是阿奈特心中奧倫的替身嗎?還是他追隨愛人,活成了奧倫的模樣?他真的愛阿奈特嗎?
穿著奧倫的舊衣服,帶著基帕,仿佛是替身
湯姆森究竟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
影片把答案留給觀眾。
▼
狗血劇情本來是不狗血的,只是劇情比較特殊而已。
一般都是在講普通人經歷不到的事情,然後再無限放大人物的性格和情緒,以此來滿足人們對於聽「傳奇故事」的獵奇心理。
久而久之,事件發生概率太低,人物總是一個心眼,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傳奇就變成了狗血。
古代敘事文學中,戲劇常有狗血劇情,才子佳人的故事最為典型。《倩女離魂》和《牡丹亭》這兩部經典中,倩女和杜麗娘都曾「離魂」追隨心上人,《紅樓夢》中的賈母早就吐槽過——
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 ,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 ,最沒趣兒 。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 ,還說是佳人 ,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 。開口都是書香門第 ,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 ,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 。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 ,無所不曉 ,竟是個絕代佳人 。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 ,不管是親是友 ,便想起終身大事來 ,父母也忘了 ,書禮也忘了 ,鬼不成鬼 ,賊不成賊 ,那一點兒是佳人 ?現在的狗血不是才子佳人了,是韓劇的車禍、癌症、治不好,是青春片的墮胎、劈腿、出國早。隨著故事情節的套路化,這種低概率事件從打開觀眾淚腺的催淚點,變成了惹惱觀眾的雷區。
[匆匆那年]豆瓣5.3(上),[同桌的你]豆瓣豆瓣5.8(下),女主角都曾脫胎
反觀[蛋糕師],片中人物耳機線般的倫理關係確實狗血。但這部影片不是在講述匪夷所思的、不道德的故事供人消費,而是在討論倫理、道德和愛情本身。
這種主題有點像伍迪·艾倫。[摩天輪]中年輕的米奇先是跟已婚的中年女子金妮談了場忘年戀,隨後又愛上了她的繼女卡羅琳娜。
[摩天輪]IMDb6.2 豆瓣7.0
[蛋糕師]更嚴肅,也更沉重。把非常戲劇性的劇情用非常淡化戲劇性的手法表現出來,使故事看上去平淡自然,不顯得誇張。
在共同的愛人死去的情況下,湯姆森和阿奈特的結合,是不是道德的?湯姆森是雙性戀嗎?
這些問題的不明確性,正是電影的意義所在。死亡不能阻止生命的繼續,留在世上的「未亡人」仍然是複雜的、主動的。在民族、信仰、性向之外,還有更加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
片中湯姆森有場很有感染力的哭戲,這是在奧倫的去世時都不曾有的畫面。導演有意克制對死亡的悲痛,關注的是人的生活處境。
愛可以超越一切。
影片結尾處,阿奈特那句「我們沒有認證證書,但都是用猶太認證方式料理的,看你決定嘍」,已經說明了她的態度。
所謂的道德有那麼重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