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最有名的七律(孟浩然在水邊垂釣)
2023-05-23 12:24:11 1
生活中充滿了煩惱和憂愁,必須學會一種自我排遣的方式。比如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或者讀一本好書、玩一場遊戲,都能讓自己愁悶的心境暫時得到紓解。東晉的詩人陶淵明就懂得自得其樂,喝酒、賞菊,仰觀悠悠白雲、靜聽潺潺流水,心中毫無牽掛。
同時人們還可以儘量學得單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忘記得失之後,心情也就變得非常放鬆。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萬事不關心,孟浩然隱居時也是幽人自來去,所以才顯得逍遙和悠閒。下面分享孟浩然在水邊垂釣,創作了兩首傳世名作,悠閒快樂,令人羨慕不已。
萬山潭作
盛唐:孟浩然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閒。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孟浩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詩人,中年時曾尋找仕進之路,可是當他仕途受阻之後,終於發現自己只應該在山水間徜徉,不適合與別人明爭暗鬥。襄陽有很多青山碧水,也有許多名勝古蹟,詩人有一次在水邊垂釣,頗有感懷,於是便賦詩留念。
萬山在襄陽境內,此處人跡罕至、極其清幽。詩人坐在一塊堅硬的石頭上,悠閒地在潭邊垂釣。潭水清澈,芳草萋萋,沒有遊客的喧譁,就連飛鳥也不見蹤影,似乎都不願打攪詩人的一份閒趣。
頷聯描寫精彩,「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水面上倒映著大樹的影子,魚兒在樹影中自由地穿行;小島上的猿猴時而掛在樹藤間,時而又在枝頭上不停地跳躍著。這兩句遠近結合、高低錯落,極富層次感,也道出了詩人愜意的心情。
襄陽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才子暢遊山間,忽遇一位嬌媚的女子。才子心生愛慕之情,並大膽地向對方索取佩飾,女子對他莞爾一笑,然後羞答答地解佩贈送。可是就在才子低頭的瞬間,她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詩人坐在石頭上沉思,他知道自己雖然沒有這樣的豔福,但是依然無限神往。夕陽西下、月掛枝頭,不知不覺已經夜幕降臨。不知詩人釣上了幾條小魚,這些對他都不重要,唯有快樂無價。
「沿月棹歌還」,結語更顯悠哉和輕鬆,讀者仿佛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微風輕拂、碧波蕩漾,一葉扁舟載滿了月光,一路上緩緩而行,卻歌聲不絕。全詩意象靈動,充滿詩情畫意,更顯作者恬淡胸襟。
峴潭作
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
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鯿。
美人騁金錯,縴手膾紅鮮。
因謝陸內史,蓴羹何足傳。
孟浩然喜歡寫詩,更愛好喝酒。幾杯濁酒下肚,萬般愁悶都會消失。孟浩然雖然很少描寫自己喝酒的情景,但是酒量絲毫不遜於詩仙李白。
喝酒就要有下酒菜,而襄陽水產豐富,詩人經常親自垂釣,然後交給夫人烹飪,讓大家都紛紛感慨,隱居的生活不要太瀟灑。
開篇介紹詩人活動的地點,在一片曲折幽深的山坳旁有一處水潭,沙石一直延伸到漢江的岸邊。隈隩,指山水內曲處;夤緣,攀爬,這裡指綿延的意思。詩人一大早就興致勃勃地出門,找了幾個地方,終於發現此處環境幽靜,遠離喧囂。
老孟經常在水邊釣魚,他先投撒窩料,又非常熟練地裝上魚餌,然後「試垂竹竿釣」,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靜靜地等待。雖然沒有特別高級的漁具,但是古代社會沒有太多的汙染,水中的魚種類繁多、不計其數,詩人不愁釣不到魚,甚至還將釣上的小魚放回水裡。
等待了一段時間,詩人有幸釣了一個「槎頭鯿」,此乃襄陽特產,味道鮮美,詩人簡直太高興了。他趕緊拿回家,向夫人誇耀自己的釣魚技術。美人也施展自己的烹飪技藝,一頓麻利的收拾,很快就端上了一大碗鯿魚湯。
老孟望著如此清爽美味的佳餚,不禁嘖嘖稱讚。結尾兩句化用典故,西晉才子陸機的家鄉在江東,那裡有千裡蓴羹,實乃佳餚美饌,而老孟卻驕傲地說,「蓴羹何足傳」。這首詩雖然沒有太多的深意,只是記述了平凡的生活,卻非常接地氣,展現了一種悠閒自在的情境,值得後世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