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發不出論文怎麼辦(當代博士生慘狀)
2023-04-20 08:04:15 2
博士、碩士都是高端人才的代表,研究生是我國最高學歷,博士是最高學位,兩者性質不同,但博士比碩士等級高。能取得博士學位的學者都不是蓋的,他們的學術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普通人的眼中,家中有位博士的話,周邊鄰居都要豎起大拇指誇讚父母教育的好,孩子也能吃苦,並且很尊敬他和他的家人。讓自家孩子多多學習,以他為榜樣。
但你們只看到了人家光鮮的一面,沒有看到人家背後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在這樣傲人的成就中,博士生們又需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扛著怎樣的壓力?
牆哥接觸到的博士還是比較多,成為博士也沒有那麼安逸,相反,他們如今的處境反倒有些尷尬。
Part1 年齡偏高
要想讀到博士學位就要比碩士多花3-5年的時間,而讀碩又要花3年左右的樣子,比本科生花的時間多7年左右(因為專業不一樣,時間也就不同)。
按照正常的年齡算下來,博士畢業都要28、29的樣子,和本科出來工作的人相比,落後了一大截。本科生畢業工作幾年後,多多少少都有存款,有的還成家立業。
Part2 造成與社會脫節
讀博都是有對科研有熱情和嚮往的,並且有絕對的科研能力才會選擇這條路,不然根本堅持不下去。牆哥前段時間就遇到一位碩士生,聽他講述了自己的研一生活,牆哥聽完都覺得煎熬。
他的專業是被調劑過去的,自己對這個專業的研究方向一竅不通,導師又是放養的狀態。但是對畢業要求那是相當高,導致沒有一點學習和科研的欲望,甚至到了想要退學的地步。可見,對科研沒有熱情是多麼可怕。
科研是很消耗精力的一件事,所以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導致很多博士生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而且科研很枯燥,是十年如一日的耐力賽,這會讓很多人逐漸失去鬥志
Part3 找工作
博士生畢業後,有的會留下繼續科研,有的是進入任教行業,還有的就是外出找工作。
首先,對科研有熱情的學者不用說肯定是繼續科研事業,這類學者不用擔心工作問題。
其次,選擇任教的博士學者可能會佔大多數,覺得任教這個工作比較穩定,還有編制,而且各大高校官網都在招聘「高校輔導員」,還要求是應屆博士生優先原則,這可不就成了最大的誘惑?
1. 在高校任教的
表面上,進入高校任職是博士生的最佳選擇,但實際上隨著各大高校改革後都採用「非升即走」的規則,高校任職就成了一道很難逾越的門檻。
入校任職就籤訂合同,其中有規定的績效考核,你必須完成才有機會在這個學校待下去。這些績效完成難度可以說是極高的,懂得都懂,多數博士最後都是以尷尬離職收場。
2. 選擇中小學任教的
盯著中小學的博士也不在少數,這就造成了博士生和只有碩士甚至是本科學歷的中小學老師「搶飯碗」的名場面。對學校來說,花同樣的錢可以請到博士,既提高了教育質量又可以用博士的身份為學校拉來好的生源,何樂而不為呢?這也就導致學歷較低的教師們厭煩博士。博士的處境又是迷之尷尬。
最後,是自己外出找工作的博士生,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是,供需關係的不平衡導致的就業處境艱難。
簡單來說就是社會需求層面的工作崗位並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很多企業其實只需要一顆螺絲,而非一把扳手。而博士找工作最大的壓力是,即便他們甘心成為一顆螺絲,外界的壓力也不允許他們成為一顆螺絲。心在頂峰,身在谷底是最真實的現狀。
看到這,總體來說,現在的博士生的處境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美好,競爭越來越大,博士都得自降身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