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常用的10個表現手法(古詩中的34種藝術手法)
2023-04-20 17:59:47
藝術手法,意為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直抒胸臆】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 《從軍行》
【融情於景】
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託物言志】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王安石《北陂杏花》
【託物起興】
一叫一春殘,聲聲萬古冤。
——餘靖《子規》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孔雀東南飛》
【巧用襯託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周邦彥《春雨》
【聯想巧妙】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
——盧綸《晚次鄂州》
【細節逼真】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趙師秀《約客》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欲揚先抑】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以動寫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維《過香積寺》
【以靜寫動】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以虛寫實】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以實寫虛】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樂景寫哀】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杜甫《絕句二首》
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王惲《越調•平湖樂》
【巧用問答】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巧用比喻】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巧用諷喻】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巧用借代】
住近湓江地低溼,終歲不聞絲竹聲。
——白居易《琵琶行》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宋之問《度大庾嶺》
【巧用雙關】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無題》
【巧用誇張】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秋浦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巧用擬人】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秦觀《春日》
【巧用對比】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雪梅二首》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高適《雁歌行》
【巧用白描】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李清照《聲聲慢》
【巧用典故】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文天祥《金陵驛》
【巧用象徵】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賀鑄《踏莎行》
【巧用反覆】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巧用互文】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辭》
【巧用曲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邯鄲驛裡逢冬天,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言有盡而義無窮】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
——岑參《債中行》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王維《田園樂》
【開門見山】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憶江南》
【卒章顯志】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兒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花非花》
【首尾呼應】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王維《觀獵》
【不著一字盡現風流】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
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座客無氈醉不知。
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平中見奇】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顧況《過山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