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消化脹氣打嗝怎麼辦快速解決(吃幾口就胃脹打嗝)
2023-04-20 00:14:39
之前給大家科普了如何預防、篩查、治療胃癌,也在後臺收集了一些大家關於胃健康的疑問,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本文作者-
1、吃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愛打嗝,還容易放屁,特別是在晚上更明顯,這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常見於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但是仍不能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應根據病史及具體體徵判斷。
建議就診於正規醫院,予電子胃腸鏡檢查、糞便常規、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等檢查。
可以服用促胃腸動力藥物莫沙必利和腸道菌群調節藥物金雙歧,緩解腹脹等症狀。
日常出現有這種情況可以從以下方面調節:
建議清淡飲食,少吃油膩食物,忌辛辣食物,少喝牛奶、豆漿等容易發酵產氣的食物;平時多活動,避免久坐,進食時應少量多餐,禁忌暴飲暴食。2、胃疼的時候如何能夠比較快速地緩解疼痛?是要喝溫水還是吃東西?如果都沒用怎麼辦?
胃部疾患引起胃疼主要是大量胃酸刺激胃黏膜引起的。
對於進食生冷食物而胃痛的患者:可以採取加溫的方法快速緩解胃痛,如飲溫開水或用熱水袋進行外敷。
對於飢餓引起的胃痛:建議進食麵包、蘇打餅乾等含有鹼性成分的食物,以中和胃酸,快速緩解疼痛。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則要採取藥物幹預,建議服用抑酸藥物奧美拉唑,抗酸藥物鋁碳酸鎂,促胃腸動力藥物多潘立酮,必要時可以服用解痙藥物山莨菪鹼,解除胃痙攣。
注意,所有藥物都需要在專業醫師或藥師指導下服用,以及需要儘早就醫明確病因。
3、吃完飯經常反酸噁心是什麼原因?怎麼樣可以緩解?
反覆進食後反酸噁心,應根據具體病史及伴發症狀判斷,包括但不限於胃食管反流、慢性消化道梗阻、肝膽疾患、電解質失衡等。
建議及時就診醫院,予血生化、電子胃腸鏡檢查、腹部超聲、消化道造影等檢查。
關於幽門螺桿菌1、幽門螺桿菌根治之後,再次感染的概率會比沒有感染過的人低嗎?如果再次感染要怎麼辦?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在清除細菌後的年感染率低於1.5%,比沒有感染過的正常人低。
如果再次感染,特別是伴有症狀者(反酸、噯氣等)或胃鏡提示有糜爛、潰瘍等病變者,建議再次進行幽門螺桿菌根治。
在根治後仍要做好預防工作,平時家裡如果有人感染細菌時,需要進行分餐制,使用的餐具要進行高溫消毒。
2、14歲以下(包括14歲)小孩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怎麼辦?
出現以下情況才需要根治: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14歲以下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發生嚴重疾病的機率很低,大部分表現為腹脹、腹痛、反酸、噯氣等症狀。
並且兒童感染者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10%的機率可以自發清除,故對14歲以下兒童除非有明確指徵,否則不作HP篩查和治療。3、血液檢查為什麼只能查出既往感染HP,而查不出現在感染?
幽門螺桿菌抽血化驗,只是化驗出幽門螺桿菌抗體的情況,有一定的滯後性,而這種檢查方法只能證明既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能說明目前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並且這種檢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假陽性,所以抽血化驗幽門螺桿菌不作為目前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指標。
1、多年的慢性胃炎可以吃香砂養胃丸養胃嗎?
香砂養胃丸是一種中成藥,它本身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改善動力紊亂、止疼的作用。香砂養胃丸可以用於慢性淺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對症治療。但是不建議長期進行服用養胃。2、淺表性胃炎應該怎麼治療?需要注意什麼?
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
比如胃酸過多者,可以服用抑制胃酸藥物進行治療,包括奧美拉唑、泮託拉唑、雷貝拉唑等。
對於胃黏膜糜爛或症狀明顯者,可以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比如硫糖鋁、鋁碳酸鎂等。
如果患者出現飽脹不適等症狀,可以適當應用些促動力藥,比如莫沙必利等,並且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電子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
平時注意避免過度勞累,以及長期處於情緒緊張中,而且還應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建議少食多餐,避免過飽或過餓,禁止吃辛辣、生冷、過鹹的食物。
3、慢性萎縮性胃炎多久複查一次比較好?沒有復發的症狀是否可以不進行胃鏡檢查?
還是要定期體檢,活檢有中-重度萎縮並伴有腸化生者,建議1年左右隨訪一次。伴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建議6個月左右隨訪一次。
對於沒有臨床症狀的患者,還是需要堅持電子胃鏡檢查,建議每年複查胃鏡1次,及時發現胃部的早期癌變,儘早治療,防止發展成為中晚期胃癌。
4、食管多發性乳頭狀瘤,胃底多發息肉,可以保守治療嗎?還是必須手術?
乳頭狀瘤:
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可以轉變為食管鱗癌和腺癌,所以不建議保守治療,體積小的腫瘤可在內鏡下切除或雷射燒灼,瘤體大的和懷疑惡變的則進行開胸手術。
胃息肉:
胃息肉有些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係,這種息肉可以採取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保守治療。但是,考慮到多發性息肉較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甚至有惡變可能,所以大部分息肉可以通過胃鏡下圈套器切除進行治療。
關於胃癌1、胃癌手術後是否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胃癌術後雖然切除了大部分胃,但是卻無法根治幽門螺桿菌,因此需要在術後堅持使用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並堅持定期復檢,確保根治幽門螺桿菌,否則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條件下,患者在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發生殘胃癌的概率更大。
2、胃癌術後複查的頻率以及項目有哪些?因不可抗力原因沒辦法去原醫院複查,只能就近複查,該掛什麼科,需要準備既往病歷嗎?
胃癌術後患者:
2年內每3個月複查一次;術後3-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術後5年以上每年複查一次;複查內容: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胃腸道腫瘤標誌物;胸片或胸部CT平掃,腹部CT,每1-2年複查一次胃鏡。
如果患者無法到原醫院進行複查,在當地醫院應該掛腫瘤科或者胃腸外科,患者需要將既往在原醫院治療的病歷帶到當地醫院,以協助醫生調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