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正確對待電子產品(親手送孩子的電子產品竟暗藏危機)
2023-04-20 04:53:38 1
兒童電子產品風險提示六一兒童節,可以說是每個孩子
每年都心心念念的幸運日
因為這一天意味著
許多的小禮物
不少家長在選擇小禮物時
會考慮近年來興起的兒童電子產品
像點讀筆、智能手錶、平板等等
然而,這些你親手挑選的禮物
又存在哪些風險?
該如何避免?
為此小編特意準備了
電子產品5大風險提示
快來mark下吧
↓
風險提示1:電池爆炸風險近年電子產品爆炸事件頻發,其中,主要的問題集中的電池上。從近幾年的兒童電子產品電池爆炸案例來看,點讀筆、智能手錶都曾經發生過爆炸,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傷害。
建議:
採購兒童電子產品時,從正規渠道購買合格產品。合格產品會依據相關國家標準進行電池安全測試。不同的電子產品對電池的要求不同,購買兒童電子產品之前一定充分溝通並了解產品的電池使用建議,使用時嚴格按照產品說明警示,避免因為電池使用不規範引起的風險。避免產品不當使用,比如進水充電、過充、無電強制使用等都可能引起爆炸。購買高質量品牌產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能大大降低安全風險!
風險提示2:電池吞咽風險今年3月,山東一位一歲半的小朋友玩耍時把一節7號電池放進了嘴裡,發生爆炸,孩子消化道嚴重損傷。根據媒體報導,全國曾發生多起幼兒因啃咬電池發生爆炸的事件,對孩子和家庭造成了無法抹去的傷痛。
根據今年3月份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開展的兒童電子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顯示,監測採集的樣品中20%電動玩具存在電池吞咽風險,相關產品電池盒無任何安全設計,在不使用硬幣、螺絲刀或其他家用工具的情況下,可觸及電池箱蓋內的電池(該電池是指符合小零件試驗器的電池)。抽樣產品包括電動飛機,電動風扇、機器人、聲光動漫玩具、健身墊等兒童電子產品。
建議:
到商場、玩具店等正規渠道選購兒童電子產品。購買時應仔細查看電池盒蓋是否裝有鎖緊裝置,並且牢固有效,確認電池盒蓋在不使用硬幣、螺絲刀或其他家用工具的情況下無法打開,防止兒童接觸內部電池,降低兒童意外傷害風險。日常生活中,加強安全意識,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同時將電池等危險物品放置在嬰幼兒夠不到的地方。風險提示3:電子屏視力危害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2018年發布數據,我國近視人數已超過4.5億,其中近視高發年齡段為青少年階段。數據顯示,我國大中小學生近視比例為:小學生45.7%,初中生74.4%,高中生83.3%,大學生則高達87.7%,我國近視患病人數已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20年,我國近視總人數將達到7億,約佔總人口的49%。
建議:
根據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位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有意識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
根據國家衛健委近期發布的《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增多、戶外活動減少,增加了近視發生和進展的風險。線上學習期間近視預防,應該要做到:
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要求。線上學習時間,小學生每天不超過2.5小時,每次不超過20分鐘;中學生每天不超過4小時,每次不超過30分鐘。減少線上學習外的視屏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電子產品選擇儘可能選擇大屏幕電子產品,優先次序為投影儀、電視、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應選擇屏幕解析度高、清晰度適合的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時,調節亮度至眼睛感覺舒適,不要過亮或過暗。電子產品的擺放電子產品擺放應避開窗戶和燈光的直射,屏幕側對窗戶,防止屏幕反光刺激眼睛;使用投影儀時,觀看距離應在3米以上;使用電視時,觀看距離應在屏幕對角線距離的4倍以上;使用電腦時,觀看距離應在50釐米(約一臂長)以上;此外,電子產品(如電腦)擺放時,應保證其屏幕上端與眼水平視線平齊。風險提示4:網絡安全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6-18歲)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網絡安全、不良信息、網絡暴力等是未成年人上網遇到的主要問題。
《報告》調查顯示,46%的未成年曾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各類不良信息。其中炫富類信息達到23.5%,淫穢色情、血腥暴力、自殺自殘消極思想內容佔比均超過15%;未成年人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42.3%
根據2019年8月,北京市一中院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 7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與近6成的未成年人被害刑事案件都存在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問題。大量網絡載體、電子遊戲中的色情、暴力、賭博等不良內容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建議:
未成年人觸網已經相當普及,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網際網路成為未成年人認識世界、日常學習、休閒娛樂的重要平臺,因此「禁網」和單純的限制難以達到效果。家長應該加強孩子的網絡素養教育,除了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最重要的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正面對面網絡的態度,教會孩子必備的網絡安全知識、網絡防沉迷知識和信息甄別能力,健康上網。
風險提示5:兒童個人信息洩漏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各種網絡應用遍地開花,學校以及各類活動的參與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隨時提交孩子的個人信息,帶來了兒童個人信息安全隱患。
2019年10月1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針對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的專門立法,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出臺之前發布意義重大。《規定》要求網絡運營者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正當必要、知情同意、目的明確、安全保障、依法利用的原則,不能過度收集兒童信息,而且保證收集信息的安全。網絡運營者委託第三方處理兒童個人信息也做了明確規定,包括安全評估、籤署協議而且要明確告知處理的期限、性質、目的等。《規定》而且明確了兒童個人信息使用的最小授權原則,嚴格設定信息訪問權限,控制兒童個人信息知悉範圍。
建議:
建議家長關注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充分重視兒童個人信息保護。
重視兒童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對外提供兒童個人信息,特別是兒童身份信息,不提供與服務無關的信息。關注網絡運營者對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和保護等規定,必要時主張相關權利。兒童電子產品安全風險可能遠不止上面提到的五點,即便是上面五點提到的也可能會有不同的風險層面。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提高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多一些防護,多一份責任心,風險就會少一點。
最後,為大家帶來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中的家庭和個人行動目標:
個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