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的空中之城(這是一座不留之城)
2023-05-15 14:10:22 1
文/毛一鳴
又有一個朋友離開了杜拜,基於工作的調動。雖然我們並沒有永世不得相見那麼悽慘,但我們應該再也沒有機會共探沙漠,共赴旅途,竊竊共飲禁酒的伊斯蘭國度中的那一杯酒。
我想每一個杜拜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幾段離別史,離別在杜拜如此常見、頻繁,幾乎時刻都在發生。在一頓頓散夥飯和一杯杯離別酒的背後,有著緣分在感性上的割捨,割著割著,對離別一事也有了一種名為麻木的抗體。
我已經忘記自己送走了多少朋友,至少我在翻閱過往照片的時候,可以按照"離開的人"、"還在的人"區別照片上的人物,而且人數可達旗鼓相當。前幾天剛好有一個我已經記不得的人,給我發了一張帶有我的6年前的合影照片,對我說這14個人裡,只有大概4個人還在杜拜生活著。
距今6年的一張合影,照片中五分之四的人已經離開杜拜
即便我早就知道"離開杜拜"的司空見慣,但這件事還是讓我產生了一些感概。每一個人只是每一個人的過客,在生命中匆匆划過,摩擦出一絲半點或濃鬱熾熱的情誼,然後追隨距離的腳步,走遠到腦後的某個未知區域。
很多我送走的朋友,在離別後,都變得很少聯繫,離別不僅僅只是空間上的隔離,而是一種從原有生活方式中的剝離,即便情誼永存,但生活方式的變化無法再讓我們擁有共同的話題。仔細想來,有一種略帶憂傷的漸行漸遠,感概人有時還真是薄情吶。但如果在某一天偶遇,情誼又會從腦後的未知區域裡彈出來,喝酒吃肉,在氣氛的催化下,想著過去的日子,真TM美好。
鐵打的杜拜,流水的杜拜人。杜拜,是一座不留之城
匆匆地聽說,匆匆地相識,匆匆地離去,匆匆地遺忘……
即便匯聚著世界上百個國家的居民,然而阿聯並沒有移民政策,這讓這裡的居民產生了"不留"的意識形態,即很少有人會把這裡當作奮鬥後的永久終點。雖然離開的理由千千萬,但留下的理由簡單充實 -- 賺錢,賺足夠多的錢,然後離開。許多人來到這裡,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離開 —— 體面的離開。
我並不想在這篇文章中教條式地為"不留"的理由做各種佐證,卻想寫一點關於"離別"的故事,謹以此文懷念那些曾經在杜拜與我互有交集但已經離開的老朋友們,畢竟這樣的故事,我有太多……
(一)哥有雄心壯志,但卻無處安放
F先生是我剛來杜拜就結識的朋友,年紀比我小,來得卻比我還早,當時我們好幾個人住在一個"大家"裡,高低鋪,男女混住,這對新杜拜人恐怕無法想像,但在2010年之前卻是華人常態。而F先生,則是這個男女混住"大家"的"理事長",即租下這整個房間的那個人,也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F先生用"先生"這兩個字其實過於文縐縐了,他如同大家想像中的那一類人,農村出身,早早就步入社會,閱歷練就出了一股大哥風範,幹著沒有太高門檻,只需要敢闖敢拼的房地產業務員工作。那硬漢的形象下散發著濃濃的江湖義氣,但幾碗酒後又會感性地發自肺腑。
樸實的F先生有個樸實的理想,就是在國外長見識賺大錢,未來衣錦還鄉,賺足面子,這對許多底層人士來說堪稱雄心壯志,而這種簡單粗暴的理想大概是許多海外華人的原生欲望。
做房產業務員的F先生,買賣情報雖來自鄉間草莽但是靈通,也常常不務正業做一些"野狐禪"的散活。可惜生不逢時,金融危機後杜拜房產崩盤,2010-11年行業的不景氣看不到頭,剛入行的F先生沒能抗住這一波頹勢,而教育程度較低,又沒有其他特長的F先生只能在他的"江湖"中找尋機會,可江湖水深,哪有不溼鞋的。
F先生懷著的那顆雄心久久不能安放,經濟也變得越來越拮据,在某年某月某個晚上,幾杯酒過後,他決定離開這座城市回國看看。
我們之後很久都沒有聯繫,那個樸實的理想不知是否已變,我也不知道他過得究竟好不好。但畢竟,他是我在杜拜,體驗"離別"的第一個朋友。
(二)工作啊,越做越沒意思了呢
小J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子,接近90後,長相平平,但善良呆萌的屬性很討小夥伴們喜歡。做著一份物流公司職員的工作,資歷不新也不老,工資不多也不少,與另一個姑娘2人合租一間臥室,過著朝九晚五上班的日子,無車,僅周末能和朋友們出去玩玩,上班空暇間會在群上和小夥伴們樂呵呵地打屁聊天,這種生活方式簡直就是杜拜打工小青年的典型。
小J是在杜拜生活了2年後離開的,"2年"是我認為的一個坎兒,我有許多朋友都是在2年的時候選擇了離開,不比婚姻的七年之癢,杜拜2年的生活就足以讓人心痒痒,尤其是生活拮据,無車無房的打工一族,度過了新鮮感,適應了這裡的節奏,結交了"混的好"的朋友,很多人的小心思也開始慢慢浮現。
另一方面,華人中小公司的晉升機會有限,工作2年大多也開始碰到職場瓶頸。小J在升職加薪無望後開始心生退意,再加之小J國內還有一個男友,這異地戀的思念之情也時常湧動。年輕的小姑娘盤算一下,雖有一點不甘不願,但還是毅然決定回去,至少回到家鄉,還能陪陪媽。
偶爾會和小J聊天,小J還是那個天真活潑的小J,這樣就好。
(三)機會在哪裡,人就在哪裡
C先生當年在杜拜可謂是大大地鑽石王老五,英國名牌大學畢業,國外一線石油公司工作,長相身材都無可挑剔,智商情商也高的可怕,擁有迷妹無數。
作為一位有思想的高材生,剛入行的C先生就給了我"不留城"的啟示。他曾經對我說:"他發現每個人來杜拜都有其原因,有的是為了海外經歷,有的是為了拿免稅的高薪,有的僅僅是為了蹭公司的福利讓小孩讀上國際學校……但幾乎沒有人有要在杜拜長期停留的打算,在這樣的心態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杜拜只是他們短期規劃中的一部分……"
當然,C先生說的"每個人"也包括他自己。在杜拜工作的幾年中,C先生積攢著經驗和資歷。而像C先生這種高級人才,即便在石油行業低迷的時代依舊炙手可熱,紛紛有獵頭公司扔出橄欖枝。聰慧如他,對自己的職場規劃也非常清晰,也懂得權衡利弊。
2年後,杜拜順利成為了C先生的跳板,他選擇了不錯的新東家,移居東南亞,拿著依舊令我高不可攀的高薪,生活在成本低了杜拜一大截的城市中,過著更為羨煞旁人的瀟灑生活。
(四)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反正不在杜拜
M姑娘我是很服氣的,長得不錯,極為聰慧,工作能力很強,人品靠譜,熱心善良,而且還有這一股江湖兒女的義氣,當時在一家工程公司當行政。這樣一個姑娘,或許正因為太能幹,在杜拜好多年,都沒能找著個對象。
單身女性的婚戀問題,其實在杜拜華人圈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其中原因有許多,M姑娘也算是其中的典型吧。一是傳統家庭出來的女娃,家裡催婚催的緊,二是內心自然也對愛情有那麼幾分憧憬和嚮往。在杜拜孤獨奮鬥了三四年,雖然工作上比較穩定,但感情上還是沒有個歸宿,最後還是決定應許家裡的督促,回國好好找個對象。
緣分就是如此美妙,回國沒多久,M姑娘就遇見了她的Mr Right,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沒多久就順理成章地升級為如意郎君。如今生了娃當了娘,在北京相夫教子,生活可謂幸福美滿。
(五)夫唱婦隨,伴君走天涯
杜拜華人圈兒還有一個特殊群體 -- 隨行家屬,人數還不少。很多是跟著國企央企或大型中資公司外派來的,基本不用工作,有娃的相夫教子,沒娃的吃喝玩樂。
永葆少女心的C夫人,丈夫是個外國人,早前隨著老公滿世界跑,後來老公來杜拜工作,順理成章也就跟著來了,來了便住下了,養了幾隻貓,宅得有滋有味。除了逗貓,也愛吃,還熱衷寫作,去各餐廳吃飯然後分享出來成了C夫人生活中的樂事。
同樣還有精緻有品味的H夫人,因老公調來杜拜工作,夫唱婦隨地也來了。基於對美食和時尚有獨到的品味,是小夥伴中的美學顧問,而且智商也是奇高,既會編程還會寫時尚專欄。作為一個沒有娃的隨行家屬,最大的好處就是每天都可以肆意地逛吃,不時出去旅個遊。在大家都有空的周末,和我們這幫朋友組團饕餮,交流吃經。
由於老公們的工作調動,C夫人去了阿曼,H夫人去了香港,雖然城市不同,生活節湊倒還是照舊,只能感嘆,自由真好。
這只是發生在杜拜的千萬次離別中的五個人,代表著五種不同的離別和五段曾經發生在我生命中的友誼。不留之城的故事仍將延續,離別略帶傷感,卻並非結束……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作者介紹
毛一鳴,杜拜生活10年,資深杜拜通,撰寫多達千餘篇杜拜及中東相關的原創文章。現任阿聯杜拜本土華文媒體杜拜人傳媒 經理 / 杜拜人網站 站長 / 杜拜人雜誌 主編 / 自由撰稿人 / 微信公共平臺:dubairen2009 ; 網站http://www.dubair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