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主要吃什么喝什麼(棕情端午記憶中的內蒙古端午節習俗)
2023-05-15 12:27:53
每年陰曆五月五日,是中華民族古老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提起端午,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了屈原,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從此端午節被賦予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午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五月俗稱「惡月」(也稱「毒月」),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針對五月惡月,自古民間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直到現在,還流傳著驅邪避毒的習俗。由於南北地域差異,全國各地過端午的習俗不盡相同。你知道內蒙古端午節的習俗嗎?
記憶中的端午節前夕,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大街小巷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香包五色線、棕葉艾蒿,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每逢節日的臨近,端午節氣息分外濃鬱。
不同於南方的粽子, 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五花八門。在北方,通常都是用紅棗和蜜棗入餡,糯米為首選材料,較南方相比,個頭也偏大,在內蒙古的中西部地區,端午節通常要做涼糕,涼糕有純糯米,也有糯米和黃米兩摻的,中間厚厚的鋪著棗泥和葡萄乾,上面灑上青紅絲,紅綠丁、葡萄乾果脯等,和新疆的切糕相比簡直是好吃不貴,味美價廉。
端午節的當天,一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艾蒿,內蒙古的東部區只掛葫蘆和柳條、中西部地區除了掛艾蒿還會在門上貼符、寓意避邪驅瘟,艾蒿也有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的作用。
端午節早上父母會早早催促孩子起床,用煮完艾蒿的水讓孩子洗臉,「艾蒿」寓意人見人愛,用艾蒿洗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借著這樣的味道,來驅除蚊子。
洗臉後給子女手腕腳腕上栓上五色線,五色線是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等下雨的時候,丟在河裡或水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有的孩子也會胸前佩戴香包。
早餐一般都要吃煮雞蛋、粽子或是涼糕,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有求得貴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學業事業運,糕,同高,有「步步登高」的寓意,所以,端午節這天好好的吃上個粽子或涼糕,也讓好運與你相伴。
端午節這天通常家人也會爬山結伴出遊,祛病調心。端午出遊,有「遊百病」、去除邪氣晦氣,一年平安健康的寓意。生活在城市鋼筋水泥中的我們,面對匆匆行走的人群,緊張的工作生活壓力,端午節無疑是最好的出遊解壓方式。
我們的頭條號是:線上旅遊
歡迎關注,歡迎點讚,歡迎轉發,歡迎留言,歡迎交流。
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寫作發稿的動力!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