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批語提到了一處關鍵情節(脂硯齋既批書又參與石頭記的創作)
2023-05-15 23:57:48 1
(作者:玉玲瓏)
我在《脂硯齋批語有什麼特點?透露給讀者什麼信息?》一文,介紹了脂硯齋批語的特點及緣由。作為《石頭記》一書重要的知情人,凡是跟脂硯齋有關的批語,大家都非常留意。其中庚辰本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中有一條批語,大家對此批語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分歧。請看那段情節和批語:
【文本】吃了飯點戲時,賈母一定先叫寶釵點。寶釵推讓一遍,無法,只得點了一折《西遊記》。賈母自是歡喜,然後便命鳳姐點。鳳姐亦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諢,便點了一出《劉二當衣》。〖庚辰本眉批: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本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悲乎!〗〖靖本眉(墨)批:前批知者: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
庚辰本書影
分歧就在於對「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這句話的理解。「執筆」二字,既可以理解為記錄,又可以引申為寫作,由此主要出現以下兩種觀點:
庚辰本書影
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中,有這樣一段情節:
【文本】寶玉笑道:「聽我說來:如此濫飲,易醉而無味。我先喝一大海,〖庚辰本眉批:大海飲酒,西堂產九臺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發一新令,有不遵者,連罰十大海,逐出席外與人斟酒。」〖甲戌本側批:誰曾經過?嘆嘆!西堂故事。〗
那麼「鳳姐點戲脂硯齋執筆」的意思是不是作者將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即鳳姐原型點戲,由脂硯齋記錄一事寫進了書裡呢?我認為不是。首先,批語中涉及的兩個人,鳳姐和脂硯齋,一個是小說中人物,而另一個卻是現實中人物。如果是將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化寫進小說,鳳姐的原型自然也有名號,批書人何以直呼其為鳳姐?其次,潤色批書集團之人都不是平庸之輩,這個圈子裡不可能存在鳳姐這樣沒讀過書,但似乎地位還較高之人的原型。所以,這裡批語所提示的不是指小說故事情節的素材來源。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的存在鳳姐原型點戲,由脂硯齋代筆記錄戲名這件事,知道的人本來也不會太多,而且這樣的小事,即使知道的人不多又有什麼關係呢?值得畸笏叟感慨「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嗎?所以第一種觀點不正確。
再來思考第二種觀點成立的可能性。我們知道,畸笏叟把握著潤色的大方向,多條批語均涉及潤色批書過程的細節,如命芹溪刪去天香樓一節。就如記錄刪去天香樓情節的批語一樣,畸笏叟看到「鳳姐點戲」這一段文字的時候,作為《石頭記》潤色的決策者,也記錄下了這裡的潤色情況。因為知道潤色過程細節的人原本就很少,如果他不記錄,恐怕也就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了。而丁亥年夏天,畸笏叟再次看這條批語的時候,原來的知情人都已經相繼離世,只剩他孤身一人,追憶往昔,物是人非,發出「寧不痛殺」的悲涼感慨!所以按照第二種觀點的意思來理解這條批語,當更為合理。
《紅樓夢》一書是前後多人參與創作的,有人原創,有人增刪潤色,有人協助寫作某些情節,有人總策劃,還有人批書抄閱。從「鳳姐點戲脂硯齋執筆」這條批語,以及靖本畸笏叟的批語,我們已經窺見一斑。這也印證了我之前對脂硯齋批書過程的解讀,他不僅是《石頭記》的批書人,而且還協助雪芹親自操刀運筆書寫了某些情節。而創立了新紅學的胡適先生連這條簡單的批語都不能正確解讀,連帶胡適的其他種種不靠譜的考證,其新紅學理論體系的可信性就可想而知了。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