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最大的魚有多大(三峽大壩已經攔了24年)
2023-04-17 00:40:26 1
三峽大壩我們都不陌生,這座世界矚目的水利工程,從1994年12月開始建設,到1997年11月,最後一車土石傾倒完成,萬裡長江正式被截流成功,從那時開始,三峽就成了一個綿延600多公裡的人工湖泊,三峽中的魚也不再順江而下,而是開始了在湖中的平靜生活,如今三峽大壩已經攔了24年,三峽中的長江魚又該長到多大了呢?
三峽地區有句漁諺「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這裡說的不是其它動物,而是長江裡的三種魚,」臘子「說的不是黃臘丁魚,而是中華鱘,」象「說的也不是亞洲象,而是是白鱘,至於後面那句中的」黃排「則是指胭脂魚,這三種都是長江中的魚,雖然都已經是瀕危物種,但大多數人肯定聽過。
除了我們熟悉的魚類,長江中還有很多未知的生物,一直被當地人流傳著。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長江出現過一次斷流,當地組織了一次河道清淤的工程,在清理途中,有人發現了一根碗粗的白色柱子,又像是動物的脊椎,覺得甚是驚奇,於是又向下挖了幾米,依舊沒有挖到盡頭,當時覺得此事有蹊蹺,便不敢再挖了。
這個事情很快傳到了附近的軍閥耳中,於是便連夜帶人去挖掘,結果軍閥當晚就被暗殺,河道上也出現了滾雷的聲音,又有狂風大作,當地人只聞其聲,誰也不敢出門查看。等到第二天,河道裡的江水已經恢復了往日,那根白色柱子也不見了蹤影。
長江自古以來就有「蛟龍」的傳聞,根據民間的說法,蛟在修煉一千年後就能化身為龍,在修煉為龍的這段時間,蛟會隱藏在江河深處,等到修煉為龍的時候,就會順著長江遊到大海,而民間所謂的「走蛟」,其實就是蛟遊向大海的時候。
在這段時間,往往會有滾雷、狂風出現,江河也會出現暴漲,引發洪水爆發,長江中也會出現暗流,漩渦等現象,會對長江中的船隻,堤壩造成影響,在民間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98年洪水就是長江在「走蛟」。
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聞,在科學不發達的時候,人們無法對長江的一些自然現象做出解釋,只能編造出這種傳聞來安慰自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世界上是沒有蛟的,蛟也不會修煉為龍,長江出現斷流,一夜之間又恢復正常,這也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的。
長江出現斷流的原因,是因為上遊出現了堰塞湖,當上遊江水衝破阻礙的時候,下遊就會出現複流,這裡也要提醒大家一句,千萬不要隨便在河水斷流的時候,跑到河床上去玩耍,以免在河水複流的時候被水流捲走。
長江中最大的魚有多大?把那些未知的魚類排除掉,現在可以好好說說長江中的魚了,現在的三峽大壩,正常水位可以達到75米,而三峽地區原本的深度都在60米以上,最深的西陵峽甚至達到了320米深,所以三峽大壩中的水深可以輕鬆達到130米。
我們可以拿渤海和黃海來對比下,根據資料記載,渤海最深的地方有86米,黃海的深度比渤海要深一些,但也沒有超過130米,還是比不上跟蓄水後的三峽。在蓄水之前,三峽地區的水深就足以隱藏很多大魚了,現在三峽大壩已經攔了24年,魚兒又能長到多大呢?
在長江中,存在著400種以上的魚類,有像中華鱘、白鱘和胭脂魚這些瀕臨滅絕的物種,2007年的時候,湖北一位漁民就在長江中,捕獲了一條長達重達700公斤的中華鱘,是名副其實的長江魚王,後來這條中華鱘被治療後放歸長江。
除了珍貴魚種,長江中還有我們常吃的「四大家魚」,也就是青魚、草魚、鰱魚、鱅魚。2004年的時候,有漁民在長江捕獲到重達100千克的青魚,草魚一般也能長到40千克左右。而在2006年,考古人員在三峽地區的人類遺址中,發現了一條超過「150千克」草魚遺骸。
隨著國家對長江越來越重視,對長江資源的保護政策也越來越多,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長江正式進入了為期10年的修養期,隨著休漁政策的實行,相信長江會有越來越多的大魚出現。這裡還要提醒一下各位,保護歸保護,不要隨意放生,以免造成生物入侵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