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暖通設計工作的步驟(新手建築師和暖通設計師必讀)
2023-04-16 07:06:58 1
編輯 機電人脈
暖通空調設計與建築的關係分為採暖設計、空調設計與通風設計,新手建築師、暖通設計師必備,還在頭痛怎麼教暖通新人向建築提資,怎麼跟新人建築師溝通嗎?快分享給他們吧!
#1採暖設計與建築的關係1.1 住宅採暖的幾種形式1、集中供熱分戶計量熱水散熱器採暖。這種系統的熱水有集中鍋爐房、城市熱網經換熱站供給。
2、集中供熱分戶計量地板輻射採暖系統。這種系統的熱水有集中鍋爐房、城市熱網經換熱站供給。
3、分戶掛壁式燃氣爐為熱源的採暖系統。室內系統可以使散熱器也可以是地板輻射採暖。
1.2 各種採暖形式對建築的要求1.2.1 熱力入口建築物都需要有一個供熱入口,集中供熱的採暖系統在進入建築物時均設一個叫「建築物熱力入口」,它可以是一棟建築物一個,或一個單元一個。
住宅有地下室時,建築物熱力入口設在地下室中。無熱力入口時,建築物熱力入口設在首層樓梯間第一層樓梯下邊。
1.2.2 管井尺寸住宅每單元的採暖管井尺寸:
一梯一戶時,約1200x500
一梯二戶時,約1500x500
一梯三戶時,約1800x500
一般大於三戶,需分設採暖管井
1.3 地板輻射採暖系統地面做法防潮層 絕熱層 填充層 防水層 面層
1.3.1 絕熱層土壤上部、與不採暖房間相鄰樓板上部和住宅樓板上部的地板加熱管之下,以及輻射採暖地板沿外牆的周邊,應鋪設絕熱層。
絕熱層採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時,厚度不宜小於下列要求:
樓板上部 20mm
土壤上部 30mm
與室外空氣相鄰的樓板上部 40mm
1.3.2 填充層 防潮層 防水層填充層的材料宜採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顆粒徑宜為5~12mm。加熱管的填充層厚度不宜小於50mm。
輻射採暖地板鋪設在土壤上時,絕熱層以下應做防潮層。
輻射採暖地板鋪設在潮溼房間(如衛生間、廚房和遊泳池等)內的樓板上時,填充層以上應做防水層。
#2空調設計與建築的關係2.1 戶式空調及其安裝要求2.1.1 公寓住宅小型中央空調的,有多聯式和風管式兩種類型。
風管式空調系統:要求層高不小於3米,複式每套內每層宜設單獨空調機房,無條件設置空調機房的考慮室內機吊裝在廚房或複式上層的樓梯上方吊頂內,並在附近外牆設截面不小於250x150mm新風洞口。
套內結構梁高小於等於350的風管可在梁下通過,大於350高的考慮風管穿梁留洞。
多聯式空調系統:室內機置於吊頂內,吊頂內淨高約400~500mm。
預留戶式中央空調室外機位置(140m2的套型室外機佔地尺寸約1500800左右)
2.1.2 別墅預留戶式中央空調室內機、室外機位置(室外機佔地尺寸約1800800左右)。室外機距建築本體距離不小於1m,宜設置在靠近車庫的次要立面。
空調室內機形式多樣化,應根據業主不同要求,單獨考慮。
每個衛生間均需設置直接對外牆排放的排風系統。
2.2 公共建築的空調設計2.2.1 常用的空調方式1、全空氣空調系統:大空間房間採用。由空調機房用風道將冷風或熱風通過散流器或百葉風口等送入室內,且還需設置迴風口。這一系統要有機房、要有吊頂空間。
2、變風量空調系統:變風量空調系統是按照房間負荷的改變而相應改變送入室內的風量的全空氣系統,多用在辦公樓等公共建築。變風量系統除風道外,有末端裝置,叫VAV箱(變風量末端),有時外區的VAV箱也要接熱水管,有的小風機需要接電源。
3、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此種系統一般設置在客房、包房等小房間。
風機盤管裝設於各房間,作用是將室內空氣循環冷卻加熱,並不解決室內空氣品質的問題,為了使室內人員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所以一般的風機盤管都和新風系統聯合使用。而新風系統就是全室外空氣處理機(也叫新風機組)進行加熱(或冷卻)、加溼等處理後送入室內的系統。
對建築來說,風機盤管在吊頂上的空間要400左右,梁下至少也得有250mm。
4、VRV空調系統:這是一種風冷直接蒸發冷卻室內空氣的變頻調節製冷劑流量的系統。
此種系統不需要制冷機房和鍋爐房,但需要設置室外機平臺。
此種系統設計簡單,可配合獨立新風機設置。就末端系統而言,類似於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2.2.2 公共建築空調與吊頂的關係吊頂高度的要求:
採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時候,要求梁下淨高不小於40cm。
採用全空氣系統時,要求梁下淨高50~60cm。
2.2.3 機房的面積與高度1.制冷機房、鍋爐房的高度
2.主機房的面積
制冷機房面積約佔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的0.5%~1%。
熱交換站面積佔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的0.3%~0.5%。
鍋爐房面積約佔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的1%左右。
3.各層空調機房的面積
500 m2約要空調機房30 m2
1000 m2約要空調機房35~45 m2
2000 m2約要空調機房45~55 m2
3000 m2約要空調機房65~75 m2
2.3 機房設置位置一般來說,機房的位置常在下列地方
制冷機房:地下室或單建空調機房:各樓層內,服務於該樓層。排風機房:地下室屋頂機房或室外。冷卻塔:主樓屋頂或裙房屋頂上。鍋爐房:單建或地下一層靠外牆位置。熱交換間:地下室或單建,超高層時可設在頂層設備間。2.4 制冷機房對建築的要求有地下室時一般設在地下室,無地下室時設在一層,也有設在頂層的,但很少。
在地下室中設在平面的幾何中心為好,這樣可以節省管網的投資和運行的水泵能耗,因為管道短則系統阻力小,故水泵的揚程低,能耗少。
要有機器搬進搬出的孔洞。
要靠近變配電站和水泵房。
2.5 直燃機房的特殊要求因為燃氣有防火防煙要求,按燃氣規範和防火規範的要求,其機房應符合以下要求:
1.宜單獨設置機房;不能單獨設置機房時,機房應靠建築物的外牆,並應採用耐火極限大於2h的防爆牆和耐火極限大於1.5h的現澆樓板與相鄰部位隔開;當與相鄰部位必須設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
2.不應與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疏散口貼鄰設置。
3.燃氣直燃型制冷機房單層面積大於200m2時,機房應設直接對外的安全出口。
4.應設置洩壓口,洩壓面積不應小於機房佔地面積的10%(當通風管道或通風井直通室外時,其面積可計入機房的洩壓面積);洩壓口應避開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安全出口。
5.不應設置吊頂。
2.6 鍋爐房的特殊要求鍋爐房和其他建築物相連或設置在其內部時,嚴禁設置在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部門的上一層、下一層、貼鄰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兩旁,並應設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靠建築物外牆部位。
鍋爐房出入口的設置,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出入口不應少於2個。
2.非獨立鍋爐房,其人員出入口必須有1個直通室外。
鍋爐房的外牆、樓地面和屋面,應有相應的防爆措施,並應有相對於鍋爐房佔地面積10%的洩壓面積,洩壓得方向不得朝向人員密集的場所、房間和人行通道,洩壓處也不得與這些地方相鄰。
地下鍋爐房採用豎井洩爆方式時,豎井的淨橫斷面積,應滿足洩壓面積的要求。
洩壓面積可以將玻璃窗、天窗、質量小於120kg/m2的輕質屋頂和薄弱牆等面積包括在內。
燃油、燃氣鍋爐間與相鄰的輔助間之間的隔牆,應為防火牆;隔牆上開設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朝鍋爐操作面方向開設的玻璃大觀察窗,應採用抗爆能力的固定窗。
燃氣調壓間應屬於甲類生產廠房,其建築不應低於二級耐火等級,與鍋爐房相鄰的調壓間應設防火牆與鍋爐房隔開,其門窗應向外開啟並不應直接通向鍋爐房,地面應採用不產生火花地坪。
2.7 熱交換站民用建築的熱交換站有兩種,一種是由鍋爐房供給的汽-水熱交換,另一種是由城市熱網供給的水-水熱交換。
有鍋爐房的熱交換器可放在鍋爐房內。
接城市熱網的熱交換站,一般住宅小區多為單體建築;在一些大中型的現代化建築中熱交換站多設在地下室中,儘量靠近制冷機房。
2.8 各層空調機房設置要求1.空調機房應當放在每個防火分區內,不能把這個防火分區的機房,放在另一個防火分區內。
2.空調機房在平面上與主要房間至少應有一室之隔,為的是避免噪聲振動給使用帶來無法解決的先天不足。
3.空調機房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隔聲門。機房內應粘貼吸聲材料。
4.空調機房的樓板荷載未700~800kg/m2 。
5.各層空調機房最好能在同一位置上,即垂直成一串布置,這樣可以縮短冷、熱水管的長度,減少與其他管道的交叉,既減少投資又節約能耗。
2.9 冷卻塔冷卻塔一般設置於屋頂上。
除安裝面積外,尚應考慮管道和維修行人通道。
冷卻塔的佔地面積約為總建築面積的0.5%~1.0%。
2.10 設備荷載空調機房的荷載約為600~700kg/m2。
冷卻塔的荷載:橫式冷卻塔 1t/m2;立式冷卻塔 2~3t/m2
制冷機房、鍋爐房:地面的荷載為4~6 t/m2;且有振動。
#3通風設計與建築的關係3.1 一般規定3.1.1 建築物通風應優先採用自然通風,但列情況下房間應設置機械通風:
1、散發大量餘熱、餘溼;
2、散發煙味、臭味以及有害氣體等;
3、無自然通風條件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衛生要求;
4、人員停留時間較長,且房間無可開啟的外窗。
3.1.2 凡屬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單獨設置排風系統:
1、混合後能引起爆炸或燃燒;
2、混合後能形成毒害或腐蝕加劇;
3、混合後易使蒸汽凝結並積聚粉塵時;放散強烈異味或劇毒物質的房間和設備;
5、建築物內設有儲藏易燃、易爆物品的單獨房間或防火、防爆要求的單獨房間。
3.1.3 機械通風系統的室外進排風口設置
1、進風口應直接設置在室外空氣較清潔的地點,應儘量設在排風口的上風側且應低於排風口。
2、進、排風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於2m(汽車庫有另行規定),當進風口設在綠化帶時,不宜小於1m;
3、事故排風的排風口不應布置在人員經常停留或經常通行的地點;
4、事故排風的排風口與機械進風系統的進風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20m;當進風、排風口水平距離不足20m時,排風口必須高出進風口,並不得小於6m。
3.1.4 排風管道的排出口高空排放時,宜高出屋脊,排出口的上端高出屋脊的高度一般不得小於下列規定:
1、當排出無毒、無汙染氣體時,宜高出屋面0.5m;
2、當排出最高允許濃度小於5mg/m3有毒氣體時,應高出屋面3.0m;
3、當排出最高允許濃度大於5mg/m3有毒氣體時,應高出屋面5.0m;
3.2 自然通風3.2.1 利用自然通風的建築在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利用穿堂風進行自然通風的建築,其迎風面與夏季最多風向宜成60~90°角,且不應小於45°,同時應考慮可利用的春秋季風向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風;
2、建築群平面布置應重視有利自然通風因素,如優先考慮錯列式、斜列式等布置形式。
自然通風應採用阻力係數小、噪聲低、易於操作和維修的進排風口或窗扇。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進排風口還應考慮保溫措施。
夏季自然通風用的進風口,其下緣距離室內地面的高度不宜大於1.2m。自然通風進風口應遠離汙染源3m以上;冬季自然通風用的進風口,當其下緣距室內地面的高度小於4m時,宜採取防止冷風吹向人員活動區的措施。
3.2.2 自然通風面積
1、 採用自然通風的生活、工作的房間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5%;廚房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0%,並不得小於0.60m2。
2、《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中4.2.8條要求: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於窗面積的30%,透明幕牆應具有可開啟面積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上海市的節能設計標準: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宜小於窗面積的30%)
3.3 住宅通風自然通風不能滿足室內衛生要求的住宅,應設置機械通風系統或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相結合的複合通風系統。室外新風應先進入人員的主要活動區。
廚房、無外窗的衛生間應採用機械排風系統或預留機械排風系統開口,且應留有必要的進風面積。
廚房、衛生間宜設豎向排風道,豎向排風道應具有防火、防倒灌及均勻排氣的功能,並應採取防止支管回流和豎井洩漏的措施。頂部應設置防止室外風倒灌裝置。
排油煙機的排氣管道可通過豎向排氣道或外牆排向室外。當通過外牆直接排至室外時,應在室外排氣口設置避風、防雨和防止汙染牆面的構件。
3.4 汽車庫通風地下車庫,面積超過2000m2的,應考慮設置排煙系統。
防火分區面積為4000 m2,防煙分區為2000 m2,(上海:防煙分區為2000 m2,長邊不應大於60m)
每個防煙分區應設一個排煙機房,每個防煙分區排煙機房面積不小於20m2,機房門為乙級防火且寬度不小於1.5m,機房直接對車庫面不宜小於3.3m寬。
排煙機房內應有直接通出地面的排煙井道,排煙口宜在主導風下風向且宜布置在綠地。
排煙風口若在人員活動區,風口底離地面不小於2.5m;排煙風口若在非人員活動區綠化帶內,風口底離地面可小於2.5m。
排煙風口距離敏感目標水平距離不小於10米。
作為進風通道的出地面車道面積應達到0.35m2/車位。並應注意車道有無防火捲簾。
無出地面車道的防火分區應有送風系統,每個防煙分區應設一個送風機房,每個防煙分區排煙機房面積不小於20m2,機房門為乙級防火且寬度不小於1.5m,機房直接對車庫面不宜小於3.3m寬。
半地下車庫,不設置機械通風系統的應有高窗,開窗面積不小於車庫面積的2%,窗高度不小於400。
3.5 廚房通風進燃氣的廚房儘量不設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也不設置為地上密閉房間。
廚房一般要設排油煙系統、排蒸煮風系統,崗位送風系統。
排油煙系統、排蒸煮風系統需要排至屋面,所以需設置風井上至屋面,並在屋面近風井處有設置風井的油煙淨化器的位置。
崗位送風系統要設風機房和進風百葉。
3.6 電氣和設備用房通風3.6.1 柴油發電機房通風柴油發電機通風系統要獨立設置。
風冷的柴油發電機有需要很大的冷卻通風量,如果機房設在地上,應有直接接發電機的防雨百葉,如果設在地下,應有直接接發電機的風井。
送風量要包含排風量和燃燒空氣量,要設置送風機房。
儲油間應設機械通風,並設事故通風。設置排風機房。
煙囪應單獨排至室外,一般應升至屋面。
3.6.2 鍋爐房、直燃機房通風鍋爐房、直燃機房目前規範明確要求設置獨立的送排風系統。
燃氣鍋爐房和燃氣直燃機房均需設置事故通風。
所以鍋爐房和直燃機房均需設置獨立的送風機房和排風機房。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機電人脈編輯版本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