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各時辰報時詞(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2023-04-20 20:01:05 2
2019年最令人驚豔的國產劇集是哪一部?
相信除了《長安十二時辰》,沒有第二個答案了。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雖然該劇後半部分的情節走向有點拖沓,多線並進的敘事線索也開始崩亂,但就服化道與布景細節而言,仍值得被吹爆。
伴隨著一聲「巳正,大荒落」,《長安十二時辰》的帷幕就此拉開。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熾盛大出 霍然而落」
這一句源自唐代開元年間的學者張守節對《史書》中「荒落」一詞的註解:「言萬物皆熾盛而大出,霍然落之,故云荒落也。」
短短的八個字,就能看出我國古代的計時系統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在看天曉時上 古人可謂登峰造極1 日 晷
古代人很早就懂得了利用太陽光影來計時,日晷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例子。隨著一天當中太陽位置的變化,晷針影子在盤上隨之移動。
故宮日晷
日晷又分為赤道式、地平式和垂直式日晷。其中最重要和是最常見的正是赤道式日晷。
而我們在小區公園、碼頭廣場、觀光景點常見的地平式日晷,當然也能用來計時,但在精確度和方便性上都遠不如赤道式日晷。
戶外水平式日晷
日晷計時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這套計時系統最早在古埃及被發明出來,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2 圭 表
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來測量時間的,是我國最為原始古老的計時工具。我們常說的光陰一詞就和圭表有關係。
「圭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在地面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測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
圭表
然而,圭表最主要的功能是測量節氣,不是時刻。
測量表影的長度可以定出正午時刻,並推算出24節氣。從表影長度的周期變化,如連續兩次日影最長或最短之間的時間間隔,就可以定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所包含的天數)。
同時,還能測出日影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日影最長的那一天是冬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所測定的回歸年數值的準確度居世界第一。
北京古觀象臺圭表
日晷和圭表都要依賴太陽的光影,所以又稱「太陽鍾」,在陰雨天和夜間無法使用。
離了太陽 古代人就不能轉了?那你也太太太小看先人的智慧了。
相比較前面這兩類計時工具,在我國古代應用更為廣泛的計時儀器實際是漏刻。
商業街上的滴漏塑像
漏刻主要有兩種:沙漏和滴漏。它的出現解決了前面只能在晴朗的白天使用的難題。
01 滴 漏
滴漏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壺裡盛水,通過觀察壺上刻有時間的標尺(叫刻箭)位置來判斷時間。「漏刻」的方式由於不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在民間被長期使用。
延佑滴漏
註:延祐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漏刻,於元代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鑄造,屬於多級補償式浮箭漏。
2 沙漏
沙漏最早由明代的詹希元發明,《明史·天文志》載曰:「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嚴寒水凍輒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末協天運,乃以鬥輪之外復加四輪,輪皆三十六齒。」
由此看來,沙漏最初是作為滴漏的替代品被創造出來的。
正是因為漏刻的使用,「刻」作為一種時間單位誕生了。從商朝開始,人們把晝夜分成均勻的一百刻,稱「百刻制」。
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
人們這才發現百刻制不能與12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分上四刻和下四刻。
一炷香的時間 到底是多久?火鬧鐘
細心看劇的小夥伴會發現,《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除了漏刻,還有一尊霸氣外漏的龍型計時器。
這叫龍舟香漏,屬於香漏的一種,又稱「火鬧鐘」。我們常說的一炷香計時法,也屬於香漏。
我國是火鐘的故鄉。傳統的火鍾是由我們平時所熟知的盤香構成,用一些特殊樹木磨成粉末,並加入一些香料,合成「麵團」,就可以製成盤香了。
大的盤香幾公尺長,可以燃燒幾個月。如在盤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面放一個金屬盤,當燃燒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時,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不過有一個小問題是,從文獻記載來看,這種「龍舟香漏」似乎是宋代以後才出現的,這也算是《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為數不多的歷史bug吧。
博物館中的龍舟香漏
火鍾計時的精度並不高。因為火鐘的燃燒速度總是取決於燃燒條件,而製造完全相同的蠟燭、盤香更是不可能的事,燃料和燃燒條件兩個因素都不確定,計時精度就低了。
所以,如果你要問一炷香到底有多久,那只能說……看情況吧。
如今,現代人把時間的載體變得更加精細和可視化,數位化的呈現能讓我們輕易看見精確到毫秒以內的時間,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萬物規律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因為時間從不會被人改變,即使你能看見、聽見它,你也無法真正觸摸時間的痕跡。卻總有些方法,能讓時間留下痕跡:比如線條,比如氣味。
《浮時》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秒針。秒針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浩瀚宇宙中的土星環,土星環由無數的巖石殘骸與塵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思議的環狀。
到了這款鐘上,看不見的時間流轉變成了一道永恆的圓弧。
《浮時》 浪花志商城在售
《時間的灰燼》將天然植物精油提煉而成的香作為三刻鐘時間的載體,簡單的字母刻度予以小小的提示:就在剛剛,十分鐘的時間已經化為一束灰燼,一縷淡香。
《時間的灰燼》香器 浪花志商城在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