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信條十大核心理論(花2個半小時看完諾蘭信條後)
2023-04-21 16:22:30 1
9月4日,諾蘭最新科幻力作《信條》上映,這部影片一度被看作是救世之作,但上映後的表現卻頗值得玩味。
內地首日票房6231萬,豆瓣開畫僅8.4分,截至目前評分已經跌到了8.1分,淘票票評分同樣也僅有8.8分,相比之下另一部熱映電影《八佰》則是9.2分。
影片的評價也是別有一番味道,借用一條網絡高亮評論:「別說了,《信條》看得我不知道在電影院幹嘛」。
作為一名「諾蘭迷」,皮哥也第一時間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影片的視聽體驗仍是諾蘭以往水準,但兩個半小時觀影后,皮哥內心卻百感交集,經過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我用10分鐘寫下這篇文章,與大家聊聊《信條》,聊聊諾蘭。
01、
《信條》的觀影感受
一句話評價本片就是:《信條》依然是一部典型的諾蘭電影,但觀影門檻大幅提高,對路人影迷極度不友好。
超快節奏的敘事,恢宏的音樂,熟悉的結構伏筆運用,這種「逆轉時空」的科幻大片能拍出來真是不可思議,說句「神作」毫不過分。
但這樣的「藝術品」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卻有些遙不可及。
當然,豆瓣8.2、淘票票8.8的分數放在大多數導演身上已經足夠優秀,可對於諾蘭來說,就是不及格。
諾蘭何許人也?電影結構大師,好萊塢商業片之神,許多人心中的現役最佳導演。
翻看他的履歷,可以用牛X閃閃來形容,放眼他的職業生涯,還沒有出過爛片。
他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豆瓣9.2分,在IMDb上排名第三,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和《教父》。
他的《盜夢空間》豆瓣9.3分,《星際穿越》9.3分。這兩部電影剛剛重映,票房表現依然不俗。
相比這些神作,諾蘭第11部長片《信條》就有些相形見絀,至少從評分上來看,應該是諾蘭「生涯最差作品」。
《信條》是諾蘭最燒腦的一部作品。觀影前,皮哥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重溫了他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敦刻爾克》,閱讀了《盜夢空間》中文版的劇本,還提前了解了《信條》裡涉及的知識點:「熵」、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
最後,我帶著自信的微笑走進了影片。
前半個小時,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從節奏鏗鏘的背景音樂中,我看到了《盜夢空間》的影子,而時間倒流的奇特設定,也在我的備課範圍之內。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笑容逐漸扭曲。
諾蘭電影的特點是:鏡頭多,節奏快,人物雜,信息量大。一個小時之後,我有點跟不上電影的節奏了。
又掙扎了半個小時,我已經雲裡霧裡了,看了看周圍的觀眾,許多人開始焦慮地翻看手機。
接下來的時間,我倒是過得很安逸,因為我已經死心只專注於電影視聽享受了。
最終,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結束,影院裡發出了如釋重負的嘆息,大家都是看得一臉懵逼。
02、
諾蘭把自己與「上帝」的距離拉近了
我們不去分析《信條》的劇情,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諾蘭為什麼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縱觀諾蘭數十年的導演生涯,他的定位其實有些尷尬。
他商業片號召力幾乎無敵,但他又還從未拍出過像《鐵達尼號》、《侏羅紀公園》這樣老少鹹宜、全球通吃的商業巨製,和史匹柏、詹姆斯·卡梅隆尚有一定差距。
如果把他當成藝術片導演,諾蘭又從未贏得過有分量的獎項,他的電影確實好看,但他的拍攝手法沒有絕對的創新,說開宗立派也有些勉強。
但諾蘭為何能在全球收穫一大票鐵桿粉絲,這些粉絲對他有著近乎痴迷般的熱愛?
想來想去,原因只有一個:諾蘭身上有一種高級感,這種「自我」特質很容易吸粉,再加上幾乎每一部作品都稱得上匠心獨具。
商業片、藝術片,單拎出來任何一個諾蘭都不是翹楚,但他卻很好地將兩者結合到了一起。
比如同樣是燒腦電影,諾蘭電影和一般燒腦電影有很大不同。
一般燒腦電影就像一道奧數題目,門檻太高,你壓根兒無從下手。比如《穆赫蘭道》、《黑客帝國》。
而諾蘭的電影就像高考最後一道壓軸題,難度雖高,但設置了三問,10分的題目,學渣可以做出第一問拿到3分,學霸可以做出第二問拿到6分,而學神可以做到第三問,拿到滿分10分,每個水平段的人都有收穫。
比如《盜夢空間》,一般影迷能看出兩層夢境,牛一點的觀眾能看出三層,甚至四層夢境,而最牛一檔的觀眾能從最後旋轉的陀螺分析出五層夢境,諾蘭很好地設置了難度的梯度等級,討好到了所有的受眾群。
有顏有料有內涵,諾蘭電影像一杯網紅奶茶一樣,很容易贏得年輕人的喜歡,培養出了一批狂熱的諾蘭粉。
但諾蘭的可愛之處,也是他的可悲之處。
過分追求故事題材上的腦洞、創新,很容易迷失在自我表達的困境中,就好比姜文拍了部《一步之遙》,自己拍完相當得意,但觀眾卻應者寥寥。
一句話總結:50歲的諾蘭,他的作品,離上帝的距離近了,卻離觀眾的距離遠了。
03、
處於這種困境的,不只是諾蘭一人
諾蘭並不孤獨,許多人也面臨過和他同樣的困境。
比如周杰倫,從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開始,他就被吐槽「周郎才盡」。2014年,他卯足了勁兒,寫出了一首歌《床邊故事》,這首歌從技術革新角度講堪稱完美,周杰倫將它作為主打歌發行了新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結果這首《床邊故事》不溫不火,專輯裡他隨手寫的口水歌《告白氣球》卻火遍了大街小巷。
周杰倫想要觀眾品嘗熊掌,觀眾卻依然選擇吃魚,難怪他在歌曲《等你下課》中寫道:「我唱告白氣球,終於你回了頭。」
再比如周星馳,90年代周星馳大放異彩,92年甚至被稱為「周星馳年」,當時的星爺就像現在的諾蘭一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但作為有追求的演員,人氣越火,他卻越發糾結擰巴,他討厭自己飾演的一成不變角色,甚至2007年後拒絕再出演無釐頭喜劇。
許多年後看,周星馳最重要的作品有兩部,一部是《大話西遊》,一部是《功夫》,兩部作品在當時都不被接受,被罵得狗血噴頭,但幸好這兩部作品根扎得足夠深,最後才長成了參天大樹,成就了現在的喜劇之王。當年風頭無二時的那種「羞恥感」拯救了周星馳。
再比如陳凱歌,許多人眼裡他最成功的作品是《霸王別姬》,但從專業的角度看,他的《黃土地》、《孩子王》才更見藝術水準。
當年他拍完《孩子王》有人找他拍《霸王別姬》,他一開始還看不上,覺得這種劇情片太俗,即使最後《霸王別姬》大獲成功,賈樟柯給本片的評價也不過是「一個通俗情節的商業電影」。
受眾的廣度和作品的深度,對每個創作者來說,都是兩個無法調和的矛盾。
04、
諾蘭的勇氣需要時間來評判
觀眾一致叫好的不一定就是偉大的作品,很可能只是短暫的虛榮,這陣風過了,你可能被人遺忘了,要想在影史留名,根就得扎得最夠深。
諾蘭深知這個道理,也感受到了危機,他完全可以拍攝《盜夢空間2》、《星際穿越2》這樣雅俗共賞的電影,讓可愛繼續,但他使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提高了自己作品的觀影門檻,和過去那個八面玲瓏的網紅導演說了聲再見。
從《敦刻爾克》開始,諾蘭就不再那麼「討人喜歡」了,他的這部作品從票房到豆瓣評分都明顯下降,但這部「失敗的作品」也被認為是諾蘭迄今為止「藝術水準最高的作品」。
而在《信條》裡,諾蘭更是勇敢邁進了一步,他徹底和路人粉劃清了界限,將自己的燒腦電影打造成了「必須三刷起步才能看懂的電影」。
皮哥給《信條》這部電影打7.8分,但我要給拍攝《信條》的諾蘭打10分,多少人被捧上神壇,然後為了市場一味地討好觀眾,諾蘭依然堅持「一條道走到黑」,雖這樣會拉遠與「地面觀眾」距離,但這份勇氣彌足珍貴。
至於這種做法好不好,皮哥不敢妄言,也許只有時間才會慢慢給出答案。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