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買整條便宜嗎(買三文魚前不了解這些)
2023-05-07 19:58:33
「三文魚」是比較適合寶寶食用的魚類之一,肉質鮮嫩,刺少,汞含量較低,DHA含量高,是很適合寶寶食用的魚類之一。 其他適合寶寶吃的魚關注公眾號【菜媽和錢爸(caimaqianba)】,菜單欄回復【魚】可以查看詳細內容。
很多媽媽都問我,到底去哪裡買三文魚比較正宗?會不會買到假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三文魚的那些事兒。
到底什麼是「三文魚」?「三文魚」(Salmon)其實是一個商業詞彙,並不是指具體的某一種魚,而是鮭科魚類的總稱,可以泛指鮭科下面10個屬,上百個品種,也可以泛指鮭屬下面幾十品種。
但是我們一般說「三文魚」最早來自挪威的養殖的大西洋鮭(真正的名字!),後來在香港廣受歡迎,香港人根據它們的英文和粵語發音,翻譯成「三文魚」。
90年代初,中國大陸為挪威海產外貿局推廣宣傳養殖大西洋鮭的時候,經行業內部反覆討論,最終沿用了通俗的「挪威三文魚」為正式商品名。
所以,「三文魚」一詞最早指的就是(養殖)大西洋鮭(還在爭論養殖還是野生,你OUT了吧!)
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虹鱒魚(通用英文名rainbow trout)的確也是鮭科魚,但它是淡水養殖的,完全沒有進入過海水中生活。雖然被我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歸到「三文魚」行列中,但本質上不應該在商品包裝上標註成「三文魚(Salmon)」(看英文名就能發現八竿子打不到一塊了吧 )。
目前我國市場上主要常年流通的「三文魚」有挪威、丹麥法羅群島、英國蘇格蘭和智利。
相對來說,位於北歐的挪威和丹麥法羅群島的品質和口碑要好於其他幾地。
好了,上面這段看不懂也沒關係,看簡單總結就行。
說人話:
我們說的「三文魚」應該指的是(海水)養殖的大西洋鮭。「挪威三文魚」是中國為它們起的商品名(你可以理解為暱稱)。「淡水三文魚」= 虹鱒魚 ≠ 大西洋鮭。「三文魚」有什麼營養?「三文魚」口感溫和清爽,脂肪和肌肉規律分布,魚腩部位更是嫩滑肥美。
肉質富含蝦青素,呈現出誘人的橘粉色(它們吃一些小蝦小蟹等,獲得的蝦青素富集到肌肉中啦),而且刺相對較少,很適合寶寶作為輔食食用。
此外,「三文魚」是為數不多的,能提供豐富Omega-3系脂肪酸(如DHA和EPA),又不會有汞中毒風險的魚類(包括淡水養殖的虹鱒魚)。
看下圖我們之前說的可以安全吃的魚 ▼
也就是說,每周吃100g的大西洋鮭,就能滿足平均每天250mg EPA DHA的含量,這個量對於母乳餵養或是孕期的準媽媽來說是比較合適的攝入量。
對寶寶來說,每周50g就差不多啦(誰讓咱含量高呢!)
給寶寶挑選「三文魚」記住這3點「三文魚」口感嫩滑,尤其是魚腩部位特別適合給寶寶製作輔食,添加輔食後,只要不過敏就可以給寶寶試試看了。
給寶寶挑「三文魚」,記住這3點就沒錯了 ▼
Step 1 選養殖的,不選野生的
目前市面上你能買到的,大部分都是養殖的「三文魚」(其他魚也一樣,野生的哪夠大家吃啊…),其實養殖比起野生有更多的優勢哦。
從營養素角度來說,養殖相對野生的脂肪含量更高。
因為野生的「三文魚」需要洄遊產卵,運動得比較多,所以體內的脂肪含量就少些,肉質比較緊實,我們看下面的對比圖就知道啦。▼
從表格可以看到,無論是海水養殖的大西洋鮭還是淡水養殖的虹鱒,總脂肪、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維生素A含量都是高於或等於同類野生魚的。(可以對比常見的海鱸魚)
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野生三文魚的寄生蟲風險較高,因為野生鮭魚主要捕食小型魚類和甲殼類生物,存在寄生蟲的傳播的途徑。
因此,野生捕撈的鮭魚必須經過急凍才能用於生食。
美國FDA規定了三種可選的「深度冷凍」流程,分別是:
1、-20℃以下的環境中凍7天;
2、-35℃的環境中凍硬,然後接著凍15個小時;
3、-35℃的環境中凍硬,然後在-20 C以下的環境中凍24小時。
歐盟的要求則是:把魚凍到中心部位的溫度在-20℃以下,然後繼續凍24小時。
而完全使用人工顆粒飼料餵食的鮭魚,飼料經過高溫處理,可以控制寄生蟲風險。
人工養殖的三文魚網箱上還架有隔離鳥類的設施,阻斷了寄生蟲通過鳥糞傳播的途徑,所以安全係數更高。
而且歐洲食品安全局(esfa)專業委員會認為,除了正規養殖的大西洋鮭以外,其他養殖的魚,除非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否則都不能排除有寄生蟲風險。
▲ 點擊可以查看大圖,要看原文的可以複製下面連結
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2903/j.efsa.2010.1543
從價格角度來說,野生產量少啊,貴得多的多!(人家寫了「野生」,你就信啊 )
Step 2 選新鮮的
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三文魚」有冰鮮和冷凍兩種,對於冰鮮出售的魚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外觀、手感、味道來判斷。
外觀
新鮮的「三文魚」顏色是粉紅色偏橘色(不是很紅很紅的那種),脂肪分布均勻,越新鮮脂肪紋路也就越清晰分明。
如果看到冷櫃裡的冰鮮三文魚,脂肪紋路已經散開模糊,表明這批魚肉已經在冰鮮的環境中存放了很久(如下圖),而且新鮮的魚片看起來應該是有光澤、飽滿的。
手感
用手指一按,新鮮的「三文魚」很有彈性,會很快彈起來,恢復原貌;而不新鮮的按下去後,會有凹坑,難以恢復原樣。
味道
新鮮的魚肉應該散發出新鮮海洋氣息或清新的草香,只會有輕微的魚腥味,如果有強烈魚腥味,甚至是惡臭味則肯定已經不新鮮或變質了。
而冷凍的「三文魚」通常可以保存4個月左右,應選擇正規品牌和清晰生產日期,線上購買選擇口碑和出貨量比較大的店鋪。
對於來源不放心的,可以找商家提供海關申報單。
Step 3 冷凍or冰鮮,根據需要選
有的媽媽糾結是給孩子買冰鮮的還是冷凍的呢?
其實我們上面也說了,沒有嚴格意義的「冰鮮三文魚」,因為為了避免寄生蟲風險,所有可以生食的「三文魚」都經過了一定時間的冷凍。
但是超市裡還是會看到兩種狀態的魚,我們怎麼選呢?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買回去立刻就做給孩子吃,可以去超市買看得見摸得著的冰鮮的新鮮「三文魚」。
選一整塊的,不要買片好的。因為片好的魚,接觸空氣和微生物的面積更多,更容易腐敗變質。
記得帶好保溫袋和冰袋(最好是可以問超市多要一點碎冰,鋪在保鮮膜包好的魚肉上),同時儘量縮短路上時間,控制低溫,降低細菌感染風險。
如果是打算放著過幾天做,那可以買冷凍的,保存時間更久。買回來後可以分割成單次食用的小份(比如50g一份),然後儘快冷凍。
吃之前拿出來放在冷藏室或冷水中解凍,但是不能復凍。
知道你們最關心的是做法,貼心的我已經把不同月齡適合的食譜整理好拉 ~快來關注公眾號【菜媽和錢爸(caimaqianba)】,菜單欄回復【三文魚】,就可以查看到詳細的圖文食譜喲 ~
最後,菜媽想說最最重要的一點:無論你買的是冰鮮或冷凍的「三文魚」,甚至可能是淡水養殖的虹鱒,給寶寶吃之前一定要徹底加熱做熟,將寄生蟲和細菌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在孩子食品安全這件事上,沒有萬一。
這麼有用,分享給朋友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