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橄欖菜的製作過程(潮汕橄欖菜)
2023-04-29 21:34:40 1
看到母親泡洗一大臉盆的橄欖就會很期待,果然,從中午到傍晚,滿屋子飄香,連樓下經過的人都伸長了鼻子,不免讚嘆兩句「真香」,而下了班趕著回家的人不免四處張望,勾起了食慾,更添了飢餓。
那是母親在熬橄欖菜。
母親知道我們喜歡吃橄欖菜,所以,堅持不嫌麻煩自己熬製橄欖菜,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還有自己的創造,所做的橄欖菜也有家庭獨有的味道。
潮汕的橄欖這些年被炒上了天價,特別是三稜橄欖,對此,父母一直很不屑,認為物非所值,說當年在農村,什麼橄欖沒吃過?
母親會選擇買福建橄欖,一斤才兩塊錢,用來做橄欖菜再好不過。別看價格低,其實福州的橄欖也頗負盛名,唐朝時就曾就被列為貢品。橄欖別稱「青果」的來源就與福州橄欖有關,福州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與潮汕品種成熟後變成金黃色略有不同。福州橄攬還被稱為「福果」,據說這是海外華僑起的名。這既說明了福州歷史上橄欖產量多,也表達了僑胞對鄉土的眷戀之情。
橄欖菜製作工藝可追溯至宋明時代,傳說來歷緣起每年夏天肆虐的颱風,風雨過後,橄欖花(尚未成熟的青橄欖)遺落一地,這時距離秋冬的採摘期尚遠,橄欖果個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來粘稠味澀。有一位巧媳婦,捨不得讓橄欖花在地裡爛掉,就拾了一籃回家熬煮,並加入一些剁碎的鹹菜葉子,於是製成了美味的橄欖菜。民間的美味往往都是無意間的偶得,有些還是迫不得已的峰迴路轉。
橄欖菜是黑色的,所以不明就裡的食客常常會誤以為橄欖菜用的是烏橄欖,潮汕民間也常稱之為「烏橄欖菜」,其實它用的是青橄欖。熬製後變黑是因為橄欖含有橄欖樹脂。嶺南人很早就知道橄欖樹脂並把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唐朝人劉恂在《嶺表錄異》中記載:「橄欖樹枝皆高聳,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雖苦澀而芳香勝於含雞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樹峻,不可梯緣,但刻其根下方寸許,納鹽於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樹枝節上生脂膏如桃膠,南人採之,和其皮葉煎之,調如黑餳,謂之橄欖糖。用泥船隙,幹後牢於膠漆,著水益堅耳。」 橄欖樹脂並不僅僅作為船舶的粘合劑,品質好的還能成為香料或藥材。
宋代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種「橄欖香」,說其由「橄欖木節結成,狀如黑膠飴,獨有清烈出塵之意,品在黃連、楓香之上」。
作者:陳益群
---------------------------------------------------------------------------------
無論你個在內還是在外的潮汕人,都推薦你添加潮汕人的公眾號:
csr540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貼即可關注,我們每天都會推送最新的潮汕資訊,膠地人,猛猛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