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第一交際花拍照(海派眼光裡的名妓與明星)
2023-04-26 13:34:16 1
上海名妓
如今,追星是時尚,有些明星被追得飄飄然,真的上了天,幾個崔永元都摘不下來。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每次海選「花榜」,除了評比容貌、藝技,特別看重參評名妓的文化教養,如果發現與戲子有染,即使當選三甲(花國狀元、榜眼、探花),也要取消資格。
青樓與戲班子不同,海上眼光的刻薄毒辣,可見一斑。摘抄幾段青樓女子1898年前寫的私信,或可解惑當年海上文化講究之起碼。
她是民國時代上海四大名妓之一的林黛玉
第一封是海上名妓林黛玉寫給杭州東郊綠琴女史的,訴說她沒有家庭和愛人的孤寂。當時,上海對名妓的尊稱「眉史」,如果脫離風塵就尊稱「女史」。
「綺香賢姊大人妝檯納祜,繡閣延熙,裙布荊釵,心厭繁華之地,輓車提甕,身居安樂之鄉,姊喜有家,我能無祝?姊春愁才解,秋扇遽捐,邗水輕離,滬江重到,昔日妝樓姊妹,已是晨星寥落,自嗟命薄如斯,萍飄蓬梗,回頭若夢,恨也何如?而況故園歸去已是無家異地,羈留終鮮良策,於是暫質一椽,聊蔽風雨,然而三更涼月,空照孤眠,五夜雞聲,易增愁緒,人生當此況味可知,屢思遁跡空門,懺除夙孽,而姊妹輩尤力為苦諫,謂釋家之懺悔,原屬虛無,豈其能挽回生成之數哉?即使擇良而匹,在理所不可緩,在事所不可急。不識三生石上,因緣尚在何方?以故洗盡鉛華,屏除妄想,靜以待緣,定情再賦耳……」
第二封是名妓朱文卿寫給恩客(即相好)何笠夫的信,敘說繾綣之情:
「笠夫仁兄大人閣下,兩月同居,愛逾骨肉。晨昏陪侍,情義相投,不圖倉猝分襟,出於意外,臨行數語,不覺嗚咽吞聲。肝腸寸斷,極欲牽車攬袂,送上輪船而兩眼不啻鮫人珠串,恐為旁觀所笑,遂不能唱陽關三疊,親授徵鞭。其實黯然銷魂,甚於顰兒之眼腫也,別後煢煢孤影,眠食難安,每憶音容,悽然酸鼻。相思萬縷,頓教減瘦腰肢,別夢千山,何處再成連理?……」
民國時期上海街頭:兩位美女打扮的很「精緻」
第三封是名妓朱墨卿給蘇州客人笑拈的信,催討債款:
「笑拈仁兄大人賜鑑:申江一別,瞬息冬殘,風雪釀寒,生計漸拙。前約文駕到申,乃延佇妝樓,幾穿望眼,而緱山之鶴,幾同雁杳魚沉。想因貴事匆忙,抽身無暇,然望空幃眷注,令人真箇銷魂也。臨別之時,所欠酒局貸墊各款,洋蚨計五十有四,呈允到蘇,隨時擲下,妾邇來債臺如山,又兼囊空,不能先將尊款墊付,而老鴇再三催索,終日嘵嘵,受氣無窮。望吾兄見信後代妾設法籌寄來申,以免薄命人無端賠累。」
解放前上海「花國名媛」合影
社會底層的世俗交往,或說心情,或表思念,甚至討債,尚且一語三嘆,肺腑之言而書卷氣息,何況文化時尚的追求?
今日追星,實在不值得飄飄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