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話瀋陽話(長春的地方方言)
2023-04-26 16:52:18 1
▲嘎嗒:意為「地方」,有時簡稱「嘎兒」。發音:(gada)嗒為輕聲(有人常誤寫成疙瘩,其實是不對的)
舉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南關那嘎兒?
▲嗯那:意為「是的」,「好的」,「哎」,「OK」。發音:前重後輕。
舉例:問:你是東北人吧?答:嗯那。
▲母們:意為「我們」,「俺們」。發音:「母」音並不咬實,嘴唇沒有動作,在鼻腔裡面發音。
舉例:母們哥倆兒一塊去的。
▲的色:貶義,一般用在訓斥別人做錯事情的時候,可以理解為「顯擺」,「逞能」。發音:「的」發四聲,「色」輕聲。
舉例:不在家呆著,上這兒的色啥?這麼冷的天不穿棉襖,的色啥?
▲賊:意為「特別」。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我剛學了拳腳,賊厲害。
▲咯能:意為「垃圾」。發音:前重後輕。
舉例:把地上的咯能掃了吧。
▲嘎哈:意為「幹什麼」。發音:嘎為四聲,哈為二聲。
舉例:你嘎哈呀?
▲膈應:意為「討厭」,「厭惡」,「煩人」。發音:前重後輕。
舉例:賴蛤蟆趴腳面,不咬人膈應人。
▲急眼:意為「發火」,「惱羞成怒」,「憤怒」。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聽說媳婦被人調戲,他急眼了。
▲埋汰:意為「骯髒」,「侮辱」。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你這孩子不愛洗手,真埋汰。別埋汰人。
▲老鼻子:「特別多」的意思。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哈爾濱的美女老鼻子了。
▲滾犢子:意為「滾蛋」。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滾犢子,別讓我再看見你。
▲磕磣(寒磣):意為「丟臉」,「難看」。發音:ke1chen前重後輕。
舉例:你這不是?磣(寒磣)人嗎?xxx長得太磕磣(寒磣)了。
▲隔路:貶義,意為「特別,與眾不同」,可以理解為「特立獨行」。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這隻羊長了4隻耳朵,真隔路。
▲嘎:意為「吝嗇」,「摳門」。發音:ga3。
舉例:東西到了他手裡,誰也不給,這孩子真嘎。
▲抓瞎:意為「白搭」,」白做了」,」做不成了」,」找不著北」。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找他好幾趟也沒找著,這不是抓瞎嗎?
▲醢:意為「打」,」用重物猛擊」。發音:hai1。
舉例:我醢死你。
▲咋整:意為「怎麼辦」。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鑰匙丟了,這可咋整?
▲丁把兒:意為「總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發音:ding1ba4er
舉例:這個人怎麼丁把兒來?
▲整個浪兒:意為「全部」,」整個」。發音:個讀輕聲,浪為重音。
舉例:大興安嶺大火太厲害了,把林子整個浪兒都燒光了。
▲浮溜浮溜:意為「特別滿」,形容要溢出的樣子。發音:重輕重輕。
舉例:松花江的大水太大了,都浮溜浮溜的了。
▲嘮嗑:意為「聊天」。發音:lao4ke1。
舉例:閨女,幹啥呢?沒事兒陪大娘嘮嘮嗑,中不?
▲稀罕:意為「喜歡」。發音:前重後輕。
舉例:這小孩兒長得真招人稀罕。
▲解嘎吱:意為「過癮」。發音:jie3ga2zhi0
舉例:你給我撓後背沒撓準地方,一點兒都不解嘎吱。
▲扯哩咯兒楞:意為「扯淡」。發音:che3li1gerleng1
舉例:你別跟我扯哩咯兒楞,說點正事兒。
▲閒嘎嗒牙:意為「閒扯」,可以理解為用閒扯來消磨時光。發音:xian2ga4da0ya2
舉例:阿嚏沒事兒就到網上閒嘎嗒牙。
▲老燈:貶義,意為「老頭子」。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你這個老燈,真礙事兒。
▲老蒯:意為「老婆子」,」屋裡人」。發音:lao3kuai3
舉例:這位是我老蒯。
▲無級六獸:意為「無聊」「無事可做」。發音:正常發音。
舉例:看你在家閒的無級六獸,快跟我去整兩盅。
▲邊旯兒去:意為「到旁邊去」,」離某人遠一點」。發音:bian1la3qu0
舉例:什麼破草藥啊,拿邊旯兒去!你給我滾邊旯兒去!
▲熊色:貶義,形容一個人討厭的樣子。發音:xiong3sai3。
舉例:你看你那熊色樣。
▲曬臉:意同「的色」,多指小孩子。發音:sai3lian3。
舉例:你這孩子真曬臉,看我不收拾你!
▲幹不拉瞎:形容某種東西乾癟,引申為沒有有意義的內容。發音:「不」字輕讀。
舉例:你看你這文章寫的,幹不拉瞎的,都快給我看睡著了。
▲墨跡:貶義,形容動作慢,磨蹭。發音:重輕。
舉例:別在那兒墨跡了,大家都等著呢。
長春方言屬於東北官話吉長方言長哈小片,起源於大量的河北,山東移民與原關外漢人和滿族人語言的混合。由於長春在建國後大量各地移民融入,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較東北大部分地區為輕,即更接近普通話的特點,在東北僅次於哈爾濱,有「哈一長二」的說法,這兩個城市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是普通話普及程度排名前列的。
長春方言當然也具備了東北話很多特點,比如兒化音較多,(r)和(y)不分,平舌音和捲舌音容易混淆等。此外有大量獨特的用詞,特別是形容詞方面
◆比如:埋汰(形容髒,音:mai2-tai),膈應(形容讓人反感不適,音:ge4-ying),隔路(形容奇怪,特立獨行,音:ge2-lu4),瑟(形容愛張揚,音:de4-se),?磣(形容相貌難看,音:ke1-chen)等等。也有名詞,
◆比如:嘎拉哈(一種常見的少兒玩具,一般用羊拐踝骨做成,音:ga3-la-ha4)。有的詞甚至無法用現有的漢語拼音表達,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朝鮮族、回族、錫伯族、漢族等都把「嘎拉哈」作為民間遊戲的器具,其玩者多為兒童和婦女。
◆比如:啪「pia4-ji」(口扁(pia讀四聲)嘰」)(一種男孩子玩的扇紙片遊戲,一般為圓形)。隨著一些小品和影視作品在全國流行,很多本地土語已為各地人所知。
相對於南方很多地區「十裡不同音」的狀況,東北的廣闊領域內口音則相對一致,對於長春來說,來自周邊市縣的人和市區的人交談時,一般也不易區分。當然各市縣也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特點,例如有一句話叫:「農安縣,三大乏:嗯哪嘎哈不遠遐」,說的就是當地主要的特色用語。
長春城區內有特有的方言
如大回(左轉),小回(右轉),踩一腳(公交車,計程車乘客用來說下車用語),得兒(der 一聲兒化音,與其它東北吉林全為貶義不同,既可能有貶義,也可能有褒義,看具體語境)。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