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耐高溫的玉米新品種(不耐高溫不耐密)
2023-05-10 10:43:48 4
2億多畝的夏玉米區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玉米種植區域。
急功近利的育種人,缺少情懷的育種人,甚至缺少社會良知的「育種痞子」,導致玉米品種依然圍繞20多年前的老品種的種質「打轉轉」,導致55%的審定品種容易減產(見下圖)。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本身就是一句諷刺的話(據頭條百科,見下圖),且不說他們的忽悠,至少「水土不服」是最直接的。玉米品種也是這樣的道理,你在高溫熱害頻發的區域,卻種植氣候涼爽區域培育的品種,不是開玩笑嗎?
上圖區域的「五省二市」(冀、魯、豫、蘇、皖、京、津),只要稍微用一點點心,就能篩選出來適合本區域的耐高溫品種或抗高溫品種。為什麼「捨近求遠」找品種呢?
事實上,張世煌研究員早在2013年、楊利華研究員在在2016年就提醒過:美系品種適合東北區域春播,不適合黃淮海區域夏播。為什麼一些人「記吃不記打」呢?
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的高溫熱害,導致一些種子經銷商「關門不幹的」有之,用化肥抵債的有之,欠款要不回來的有之;而且導致很多種業公司破產倒閉(每一年進入「失信黑名單」的種業公司約200家左右;請注意,不是總計,是每一年的數量,見下圖)。
圖啥呢?
為了一點點「魚餌」,卻讓自己成為了「食物」,虧大了啊。
或許,人性中的弱點,才使得一些種業公司、一些種子經銷商「賭徒心理」欲罷不能。
請大家一定記住一句話:貪小利者,則大事不成。
再說玉米耐密植問題。
已經不用去講為什麼密植,密植形成的因素了,總之,夏玉米4500株至5000株,甚至6000株的種植密度已經普遍存在了。
這就是現實。
現實就要面對。
密植有弊端,密植有要求,密植有條件......而且,密植有區域,但無論什麼,都要面對密植的現狀。
特別是「密植會加重高溫熱害」。
審定的全株葉片20葉或21葉的品種(包括最下已經乾枯的葉片也計算在內),葉片是決定生育期的一個重要指標(品種因為抗病差或根系不好的「早衰」不等於早熟)。
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李新海所長接受採訪時,曾提醒:美國玉米密植和機收的前提是「早熟」(生育期短);同時據智種網的消息,美國的玉米現在已經出現了14葉片的品種。
可是,當前的夏玉米品種幾千個之多,抗病比較好的19葉品種(有些品種的耐高溫能力未知):也僅僅有「安保豐®京科627」,「京科938」,「京科767」,「京科999」,「MC121」、「MC829」,「沃玉21號」,「華太529」,「華太736」,「立原296」,「裕豐903」,「魯單510」,「江玉877」 ,「江玉898」等10幾個而已(還需要對比驗證這些品種的耐高溫能力,至少還要排除幾個吧?!)——我們@北方農村網的品種測試點,僅僅驗證了其中的幾個品種。
葉片多=生育期長(只要品種不是因為抗病差而早衰);
生育期長=需要肥水多=或大水大肥或適當稀植(抗病有缺陷就直接淘汰算了)。
葉片少=生育期短=需要肥水相對較少=可以適當密植。
當前,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要求是:節水30% 節肥20%=玉米一畝增產400斤至600斤。你家的品種適合嗎?能做到嗎?你為啥不響應國家的號召呢?#玉米真科技##農業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