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新型城鎮化試點龍港鎮(走進全國首個新型)
2023-04-28 12:18:35 1
龍港全景。通訊員 葉茂柚攝
你好,龍港!
本周,《書記縣長衝衝衝》首次線下行,來到這座全國最年輕的城市。
全國第一個新型「鎮改市」,全國唯一實行「大部制、扁平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縣級市……
在改革上先行先試的龍港,「撤鎮改市」一年多來,在治理上究竟摸了什麼樣的石頭?過了什麼樣的河?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省「重要窗口」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聚焦縣域治理改革與創新,本周,浙江新聞客戶端重點欄目《書記縣長衝衝衝》記者,聯合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鬱建興領銜的專家、學者團隊,走進中國首個新型「鎮改市」龍港,「問道」治理,對話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了解新經驗,求索新答案。
人少事多怎麼辦?
一間「客廳」背後的「集成」文章
一人多崗,一崗多責——這是龍港幹部隊伍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
一個大部對應上級七八個局,在這裡是常態。
實行大部制改革的龍港,機構數和人員編制不到同類縣市區的40%。
「人少事多,要怎麼應對?」我們不禁發問。
「人員捉襟見肘是客觀存在的。」鄭建忠毫不諱言,「但這就是龍港試點承載的意義,編制數不增加的情況下,我們要用改革的辦法趟出新路子。」
「集成」,是他給出的關鍵詞。
在去年10月剛剛投用、擁有2萬平方米空間的龍港市政務客廳,我們看到了「集成」的一種體現。
這裡有23個部門入駐,可集中辦理3000多項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應進必進、集成服務。作為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省級試點,龍港還將分散的1129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集中劃轉至行政審批局,實現全省首個全領域「一枚印章管審批」,並通過流程再造精簡審批人員20%、壓縮審批時間50%。
龍港「集成」的方法不止於此。
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右三)督查「城中村」改造工作,要求加快「城中村」改造清零。龍港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就在本周三,鄭建忠剛剛牽頭開完龍港沿江片區拆遷攻堅動員大會。今後3個月內,龍港要全面拆除老城區沿江板塊1690間房屋。不久的將來,鰲江畔將崛起一個面積達800多畝的「新外灘」,成為這座年輕市的新地標和樣板區。為推進該項目,龍港特意抽調107名精幹力量,形成攻堅專班。
「對應今年龍港十大核心任務,我們組織了十大專班,打破部門界限去攻堅。」鄭建忠說。
如何加速完成鎮到城的蛻變?
數位化與改革精神缺一不可
掛牌「市」,龍港的城市夢實現了第一步。而真正要成為一座城,還要看準、加速改革之路。
鄭建忠和龍港幹部反覆提到龍港改革的另一個關鍵詞——數位化。這不僅成為龍港「大部制、扁平化」行政體制管理改革面向老百姓的需求,也是政府內部改革的迫切需求。
在政務客廳的溫州市城市大腦龍港分平臺大屏前,我們看到了平臺實時出海漁船位置信息,點擊船隻就能立即顯示「船老大」相關信息,一有突發情況,就能迅速發出預警或鎖定對象位置。
鄭建忠告訴我們,在龍港,目前已形成社會治理一體化聯動指揮平臺等十大整體智治應用場景。
「大部制、扁平化改革也曾經在一些地方實驗過,很多走了回頭路。如今龍港的改革遇到了數位化時代,數位化改革是解決龍港改革問題的必然途徑。龍港改革恰逢其時。」鄭建忠說。
「數位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治理,要更多發揮數位化改革的作用。」鬱建興教授看到了龍港目前數位化建設的不足,希望龍港在做好公共數據底座的同時,開發更多的中臺(算法)應用場景,發揮數位化平臺更大的效率和結構功能。
改革要抓住數位化,更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龍港市剛掛牌時也曾在縣級政府與村社之間設過九個片區。此次調研行中,我們發現,就在今年3月,片區正式取消。
龍港市委書記鄭建忠在「浙眼閱治理——『書記縣長衝衝衝』『政已閱』走進龍港」圓桌會上發言。記者 蔣超攝。
「作為曾經的改革之舉,取消片區有沒有壓力?」面對我們的提問,鄭建忠坦陳,改革之初,片區作為過渡設置存在,後來片區越來越鎮街化,卻不是真正的鎮街,地位越來越尷尬,綜合評估後,片區的歷史使命也在改革中劃上句號。
縣一級政府真正直管村社,效果什麼樣?
在龍港市華中社區,和其他3個社區聯合組成了蘆浦第二社區聯合黨委。新成立的社區聯合黨委,對應社區聯勤工作站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三位一體」辦公,由社區選派代表,和機關下沉幹部、社工等共同入駐。目前,全市102社區全部被裝進27個這樣的「三位一體」基本治理單元。
「通過『三位一體』機制,資源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這樣的感受越來越明顯。」兼任蘆浦第二社區聯合黨委書記的華中社區黨總支書記馮亦科說。
在鬱建興教授看來,取消鄉鎮街道後,龍港如果能真正讓市委市政府與村社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方面構成協同關係,那就創造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