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粽子的來歷(端午節你知道吃粽子)
2023-04-28 08:02:16 2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端午節,是拜神祭祖、祈福闢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它不僅清晰地記錄著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習俗主要有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龍舟飯、食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
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央,正如《易經》九五爻:「飛龍在天」。古人在」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以及舉辦一些喜慶的活動,特別是與龍相應的活動元素,如扒龍舟這類活動,或是藉此吉日做一些祈福闢邪的活動等。端午是「龍的節日」,龍及龍舟文化貫穿在端午節的歷史傳承中。
端午食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粽,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方狀等。其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