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沁陽市有幾個風景區(這是一個被稱為沁陽)
2023-07-05 22:10:20 1
《焦作日報》5月16日C04版
這是一個被稱為沁陽「中」的地方,鄉村振興,城鄉一體;這是一個紅色基因傳承的地方,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英雄的故鄉就在這裡,鄉村文明,慈善之鄉。位於沁陽市中心城區西郊的王曲鄉近三年間曾獲得河南省文明村鎮等省市級10多項榮譽稱號。
規劃引領
城鄉融合新突破
宋學義英雄故裡。
王曲鄉按照「『區域統籌、城鄉統籌』『產城互動、資源共享』,既實現『城鄉一體化』又突出發展的差異化、特色化」的總體要求,統籌布局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以產帶城、以城促產,既推動產城互動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又因地制宜、突出差異化,打造美麗鄉村示範村——中王佔、東王佔、廣利作村,紅色旅遊文化村——北孔村,城市後花園——納入城市規劃的南孔、範莊、呼莊、北董等不同類別村莊,實現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
工業升級
助推經濟新發展
以河南超威為龍頭,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引導其與國際對接,投資2億元對部分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項目建成後,使原車間產能由300萬隻/年,提升到600萬隻/年,並能使企業工藝提升,達到節能降耗、減少汙染物排放,做到綠色化、智能化生產。
產業綠色智能化。
加快沁陽市平安輕工機械有限公司成套造紙設備加工智能化改造,投資1000萬元,提高生產智能化程度和產品的加工精度及效能,影響帶動周邊70餘家小型企業進行配合加工,聚焦發展基礎性、配套性、補鏈延鏈性產業,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特色輕工業,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培育一條沁伏路傳統產業帶。
大力發展倉儲物流業,建立了以市場信息為基礎、以產品配送為主業、以現代倉儲為配套、以多式聯運為手段、以商品交易為依託的物流園,現有物流運輸公司16家。
農業調整
促進結構新優化
合理布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打造「一區一路一灘」。「一區」,新濟路以南,集中成片良田1600餘公頃,打造優質良田種植區,提升糧食產量和質量;「一路」,以小官路現有採摘園為基礎,打造沿小官路優質水果種植帶;「一灘」,現有灘地約133餘公頃,種植懷山藥、地黃、花生、獼猴桃等經濟作物,打造沿沁河灘特色產業種植帶。
壯大龍頭,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重點抓好農業龍頭企業,河南人和春天奶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流轉土地約66.7公頃,發展「種植 養殖」一體化模式,謀劃新建牛棚扶貧項目1個,每年可為每戶貧困戶分紅1300餘元,2019年85戶貧困戶已享受分紅,分紅至少持續10年;森宇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訂單農業,與農戶直接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紅色故事講不斷。
核心帶動,培育鄉村旅遊新生力量。突出宋學義紅色教育基地的核心帶動作用,建設展覽館、紀念館、廣場、配套服務設施及2條商業街,並結合沁河沿線神農山溼地公園項目,打造集文化歷史價值、紅色愛國教育、民居建築特色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及文化教育基地,提升沁陽文化底蘊,成就沁陽文化旅遊新地標。
生態優先
塑造宜居新風貌
實行三項工作制度,加強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實行銷號管理制度,實行三級分包製度,實行「四個一」林業生態建設推進機制,完成沁河堤沿線綠化工作。
深入開展「四項治理」,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開展鄉村環境衛生治理、農村廁所治理、生活汙水治理,試點先行,計劃投資320萬元,建設中王佔村汙水處理廠,解決汙水排放問題;開展農村道路治理,到2022年完成15公裡「村村通」道路建設目標。
繁榮文化
激發文明新動力
突出文化特色,喚醒鄉土情懷。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是王曲鄉北孔村人,夏莊村愛國主義紀念地——抗日棚,裡村劉秀「雲臺二十將」之首——鄧禹冢、大十八裡阻擊戰遺址等為王曲鄉特有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整理文物內涵,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推動鄉村文化的保護、傳承及發展,凝聚文化認同感。
孝敬文化代代傳。
加強陣地建設,豐富業餘生活。用好新時代講習所、設立文化書屋、鄉村大舞臺,建好村級黨員志願服務隊、老年協會,積極引導開展「回漢一家親」、孝老愛親餃子宴、戲曲表演等文藝演出,營造良好文化氛圍,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
成立慈善協會,建設慈善之鄉。由黨政班子帶頭,組織機關幹部、村幹部、企業等各方積極參與在全鄉範圍內廣泛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助力慈善事業發展。
開展評選活動,弘揚正能量。鞏固王曲鄉和古章村、十三裡店村創建省級文明村鎮,小十八、古章、南孔、前趙等村成功申報焦作市文明村等成果,持續開展「美麗王曲」先進集體(人物)年度評選活動,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基層建設
構建治理新體系
加強組織建設,築牢治理之魂。打造西王曲、古章、南孔、南魯、前趙村等示範點,帶動陣地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完善執行好「三會一課」、每月主題黨日等多項制度,以「三預警一處置」為抓手,加強和規範黨員管理。
用好三大載體,加強自治建設。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則,確保村級管理公開、透明;定期舉辦培訓班,採取現場「提問 考試」的方式,倒逼村幹部學習黨建、財務管理等村級管理基本知識,夯實善治基礎;落實《村級管理考核辦法》,確保村級工作順利推進。
公益活動暖人心。
發揮兩大主體作用,強化道德教化。建好用好「一約四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改善不良風氣;發揮「五老」人員(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作用,幫助解決鄰裡、家庭糾紛等問題,推進移風易俗。
用好三項機制,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建立派出所所長列席黨政班子會議制度、矛盾調處會議制度、疑難問題專包會議制度,集中研究問題癥結,現場拿出解決方案。
疫情防控
統籌發展新常態
構建四大體系,形成三互動,提升統一領導力。該鄉著力構建責任、防控、保障、獎懲四大體系。責任體系即建立鄉班子成員、機關幹部、村幹部、村醫、民警隔離管控「五包一」責任體系和機關幹部、村幹部、黨員包農戶的「三級分包責任體系」;防控體系即建立卡點工作「一公示兩規範三不準」,卡點工作流程的「三步工作法」,隔離管控「一戴一消毒二品三分四籤字」,宣傳工作「大喇叭空中響,小喇叭地上轉,車載音響巡邏車逐村跑」;保障體系即免費提供物資,免費送貨上門。針對工作人員、隔離管控人員,免費送去白菜、蘑菇等生活物資和消毒液、口罩等防控物資;針對群眾,建立黨支部代購小組,免費送貨上門。獎懲體系即「現場督導 電話抽查」,成立兩個糾察隊對排查、卡點、隔離管控、宣傳等工作進行督導。
引導調動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截至目前,共有60餘家企業主動捐款捐物,疫情防控期間鄉村兩級幹部全員在崗,1000餘名群眾自發參與,實現政企、黨群、幹群良性互動。企業復工生產,鄉黨委政府提前謀劃、企業防控措施到位、各村積極配合、群眾有序復工,全市行動最快,企業點讚,市長轉批。
群防群治成常態。
夯實基層堡壘,強化頭雁工程,提升黨支部戰鬥力。強化黨建堡壘建設,實現三個「第一全覆蓋」,第一個實現卡點黨旗樹立全覆蓋,第一個實現在崗黨員佩戴黨徽全覆蓋,第一個建立黨支部代購小組並實現全覆蓋;利用黨建e家平臺召開視頻會議5次,實現政令暢通;實施「頭雁工程」,北孔村「發揚宋學義精神」、張武作村「黨建帶團建」、南魯村當好安全「守門人」等創新工作方法被省市多家媒體報導。
用好管理法寶,強化隊伍建設,提升黨員執行力。疫情進入攻堅期,1000餘名黨員主動分包8000餘戶群眾,做到「內防擴散、外防輸入」;黨員自發繳納特殊黨費15萬餘元,在全市排名第一。
凝聚群眾力量,開展群防群治,提升綜合治理水平。1000餘名群眾參與排查、卡點、巡邏、隔離管控等各項防控工作,配合鄉黨委政府分時分批分地塊進行春耕,組織得力,全市領先。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樹勳 通訊員 蔣興華
(圖片均由王曲鄉提供)
編輯:鄭小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