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融灣先行(地方觀察融灣)
2023-07-06 02:16:51
湛江良港進出口,博賀漁船送新鮮,十裡銀灘觀海景,在廣東人的眼中,粵西離不開海水,依海而興是該地區突出的特點。在這片自然稟賦優良的海灣地區中,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皆立足自身優勢,奮蹄疾進。
新的時代浩蕩而來,也為粵西的奮進發展標明了前進的目標。在省委、省政府推進建設的「一核一帶一區」區域新格局中,湛茂陽被賦予新的使命。在沿海經濟帶上,西翼三市將形成區域性的都市圈,齊心協力發展的同時加快廣東臨港產業布局,對接海西經濟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北部灣城市群。
新格局下,沿海經濟帶成為了全省發展的又一戰場。在廣東舉全省之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今日,大灣區與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分工協作的產業體系顯得格外亮眼。近日,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相繼舉行了市委全會,釋放了粵西奮進發展,積極融「灣」的強勁信號。目前,粵西三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正逐漸從時代長河中趟出經濟社會發展之路。
放眼今日變化萬千的世界,城市的發展各有不同。但如果我們將注意力聚焦於粵西,在這片地區中,我們總能聽到海水潮湧南粵所發出的澎湃迴響。
湛江:聚焦「海陸空」,當好「老大哥」
行走在湛江市東海島上,一座座現代化鋼鐵工廠整齊排列。這片南海之濱,寶鋼集團「鋼花向海」,建立了寶鋼湛江鋼鐵,並因為創下了國內千萬噸級鋼鐵企業從投產到年度「四達」的最快紀錄,而名聲大震。「湛江的海洋送來了我們需要的原料,同時也將我們的產品遠銷各地。」在東海島的碼頭上,寶鋼股份湛江鋼鐵副總經理敖愛國向筆者介紹,此時海上貨輪的汽笛聲不絕於耳。
一半海水,一半石化,這是湛江產業的清晰特點。近年來,隨著湛鋼3號高爐動工建設,中科煉化今年年底建成,巴斯夫一體化項目提前到2021年開工,湛江正將鋼鐵配套產業園區和東海島石化園區打造成帶動全市產業發展的「主引擎」。
過去,許多專家學者對於湛江的發展,都明言其要成為湛茂陽三市的引領龍頭。如今,廣東省在新的時代賦予了湛江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賦予其部分省級管理權限,增強支撐引領區域發展能力。如何當好這個「老大哥」,是湛江市的目標,也是粵西地區發展的關鍵一環。
在已經結束的湛江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湛江市向外界表明了自己迎勢而上的決心以及加快提升發展的能級和「噸位」的目標。在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巴斯夫等三個投資分別超100億美元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或達產增效之際,湛江緊抓成為華南地區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的集聚基地的時代機遇,謀定而動。
除了繼續做好現代臨港產業、濱海旅遊業、特色優勢農業以及軍民融合「四篇文章」外,湛江將用好用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港)的「外溢效應」,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港)共建特色產業園,錯位發展臨港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等產業,建設服務大灣區和海南的後方加工製造基地。
在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方面,湛江以交通先行借勢借力促發展。對於傳統港口城市湛江,「貨從海上來」決定了海洋交通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此,湛江將在未來加快推動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開工建設,讓湛江港建設成世界級散貨母港,推動港口擴能升級。同時,湛江還將儘快建成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貨滾裝碼頭和綜合交通樞紐,完成瓊州海峽北岸航運資源整合,打通粵港澳大灣區對接海南自貿區(港)的新通道。
不僅是打通海上通道,湛江市通過加快爭取廣湛高鐵、湛海高鐵、合湛高鐵以及張海高鐵的動工建設,做好「陸」的對接,爭取省支持廣東西部沿海高速西延,打造貫通大灣區的沿海交通大走廊。
「海」「陸」「空」齊頭並進,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湛江市加快夯實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港)合作發展的硬支撐,努力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積極向外開放,主動向外對接,力促湛江為首的粵西港口群成為中國大西南地區出海主通道。
茂名:瞄準大灣區奮力發勁
茂名市是冼太夫人故裡,以好心精神浸潤著城市文化。樂於助人,勤勉奮進,是許多人對於茂名人的直觀印象。在新的時代,茂名人不曾懈怠。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今天,茂名市緊抓機遇,瞄準灣區,期待以奮鬥姿態融「灣」促振興。
在8月12日茂名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上,茂名市提出了要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戰略部署,建設產業實力雄厚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新增長極,形成與大灣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
塑造新的發展格局,茂名正蓄勢待發。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茂名市確立了「快速」、「特色」、「集聚」、「向海」四方面要求。
首先是「快速」。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茂名市力求做到部署工作快、搶抓機遇快、推進落實快。在這些快拳中,茂名市著重強調了對於濱海新區的氣體化工產業鏈、高新區的精細化工產業和水東灣新城的南海旅遊島項目的快速推進。
這三個項目為何要快速發展?我們從細節講起。
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對新材料、新能源、高質量農產品、休閒旅遊等領域產生大量需求,這也同時會產生產業外溢效應,給灣區外各市,尤其是沿海經濟帶上的兩極帶來產業發展機遇。
茂名市利用這個機遇發展精細化工、能源、現代農業、旅遊與大健康等優勢產業。這些產業之中,濱海新區的氣體化工產業鏈、高新區的精細化工產業和水東灣新城的南海旅遊島項目,對於茂名市有極強的發展帶動作用,但是又並非只能是茂名一家獨有。揭陽大南海石化項目、汕潮揭精細化工實驗室項目、湛江東海島旅遊項目等等,這些都挑戰著茂名的「固有資本」。
對此,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快打慢,搶抓機遇「窗口期」,迅速行動,趕在其他地區前面實現率先布局,搶得融「灣」發展先機,進一步奠定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
其次是「特色」。什麼是茂名特色?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茂名與別市的比較優勢,當然是其高水平的產業集群。石油化工、裝備製造、氫能源等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這是茂名對於自身優勢產業的清晰定位。為了能夠發揮本地特色,茂名不僅提前布局,更充分發揮「灣 帶」的聯動效應,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對此,茂名加快茂石化老工業基地的優化發展,推進濱海新區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項目規劃建設,支持高新區和茂南石化工業園進一步擴大規模、完善設施。同時,茂名還加快推進苯乙烯、乙烯擴能、丙烷脫氫、氫燃料電池等重大項目,以及江蘇德納、中金芳綸、新華粵金剛烷等精細化工項目,繼續拓展延伸產業鏈,形成基礎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與專用化學品產業共同發展新格局。
第三點是「集聚」。這裡所言的「集聚」,不只是產業的集聚,也是資源的集聚,是城市化、現代化的集聚。在這次全會上,茂名提出要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要集聚資源發展中心城區;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要聚焦三大平臺和產業轉移園區;在推進旅遊和大健康產業發展過程中,要通過打造濱海旅遊龍頭項目帶動全域旅遊發展。通過集中資源、集中精力、集中項目,加快打造形成沿海經濟帶新增長極。
最後一點是「向海」。茂名的最大優勢在海洋,茂名的最大潛力在海洋,茂名最好的出路也在海洋。因此,茂名將繼續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港口物流產業,以港口的大進大出推動臨港產業大發展,打造海上能源新通道,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全面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從而推動港業城聯動發展,進而與沿海經濟帶城市串珠成鏈,更好融入大灣區建設。
「快速」、「特色」、「集聚」、「向海」,面對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大平臺」「大網絡」「大市場」,茂名從四個方面要求自身不斷發力,通過把大灣區市場需求與茂名優勢結合起來,推動茂名從賣原料的產業低端向賣質量、賣品牌、賣服務的產業中高端轉變,實現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陽江:GDP高速增長背後的粵西實力
今年上半年,陽江GDP增長7.0%,增速創近兩年新高,居全省第三,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和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7市中排第一。
振奮人心的成績背後,是陽江對於城市經濟發展的種種實招。
很多人不知道,在陽江這座海濱城市裡,擁有200萬噸不鏽鋼、70萬噸球墨鑄鐵、300萬噸建築用材產能。近年來,陽江立足這一資源優勢,加快打造千億級合金材料產業集群,為大灣區發展提供優質基礎原材料供應。
我們都知道,先進位造業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大灣區內先進位造業的發展對高質量的基礎件和原材料需求巨大,這為陽江合金材料產業發展帶來契機。對此,陽江提出打造年產值超千億元的合金材料產業集群,並加強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為大灣區提供優質的基礎原材料。目前,陽江不鏽鋼生產正形成從冶煉、熱軋到冷軋,從基礎原料到生產金屬製品的完整產業鏈,是國內最大的不鏽鋼生產集聚區之一。今年2月,廣青金屬壓延熱軋項目投產,宏旺70萬噸不鏽鋼冷軋、甬金68萬噸不鏽鋼冷軋、開寶不鏽鋼精加工等將於年內建成投產。
除了讓全省知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陽江還不放過那近在咫尺的蔚藍海洋,謀劃建設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為廣東及周邊海上風電開發提供裝備及運維、研發支撐,為大灣區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陽江已規劃了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並已全部通過核准,目前首批4個共1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加快建設,明年底前將投產發電。該市還在全省率先發展風電裝備製造業,打造集研發設計、裝備製造、檢測認證、運營維護為一體的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目前,落戶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總投資近200億元。今年6月,在陽江舉辦的全球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大會上,包括風電產業裝備檢驗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大數據中心、運維中心,以及風電產業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應用示範基地、風電母港建設、漂浮式風電產業技術合作等10餘個風電研發、技術創新重大項目落戶陽江,助力該市風電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產業蓬勃發展帶來了陽江GDP的高速增長,也讓陽江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有了充足的底氣。
其實,從自身區位優勢看,陽江本就是粵港澳大灣區通向粵西、北部灣城市群的首座城市,是大灣區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去年的江湛鐵路通車,讓陽江邁入廣州的1.5小時經濟生活圈。而時速350公裡/小時的廣湛高鐵將於年內動工,建成後陽江與廣州市中心距離將縮短至1小時左右。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大灣區核心城市距離進一步拉近,為陽江接受大灣區輻射帶動上帶來了先天的優勢。
作為湛茂陽都市圈中的一員,陽江市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在《關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侷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培育一批千億元級產業集群,支持陽江建設風電產業基地,增強陽江銜接沿海經濟帶西翼地區和珠三角沿海地區的戰略支點功能。
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也提出,沿海經濟帶要與大灣區高水平互動發展,構造貫通我省東西兩翼的跨區域產業鏈,形成「灣 帶」聯動優勢。
隨著大灣區與沿海經濟帶建設的同步推進,大灣區的產業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將沿著沿海經濟帶加速向陽江匯聚,陽江將在大灣區與沿海經濟帶高水平互動發展中充分發揮戰略支點作用,承接珠三角和大灣區的先進生產力轉移、發展高端沿海臨港工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成為廣東新的增長極。
【撰文】韓安東 顧大煒 劉棟銘 張俊
【作者】 韓安東;顧大煒;劉棟銘;張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